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取代

6小时前
2月前
3月前
7月前
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呼吁国人在本地白米供应问题解决前,改变太依赖白米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习惯,以吃木薯取代。 国内很多政治人物常常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吃木薯代替白米的论述不只内容苍白,也缺乏数据支持,无意间也暴露政府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笔者多年前上青运的口才班时,除了上台呈献演讲,还得自己备稿,演讲内容可以是任何体材,惟不能涉及种族、宗教和政治内容。 可是,这还不最难的,最难的是文章必须是对社会人类有益处,而且结尾必须是好收场和拥有光明面的。 纵观今天国内政坛,政治人物的素质随着教育普及是有所提升了,但却依旧有某些人士给人不会讲话和常常讲错话的印象。 记得以前也有农长呼吁人民在屋顶种稻一样,没有严肃看待土地荒废和没善加利用问题,反而转移焦点。 不知什么时候,国内政治人才会重视自己的演讲内容,和讲出对社会有帮助的话。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9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去年与两个在大学念着翻译系的年轻人见面,面对他们想要成为全职译者的热忱,我不太忍心坦诚相告我这两年来对这一行前景的悲观。然而,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告诉他们我所经历和观察到的趋势。本来要靠全职翻译为生就不是件简单的事,除了实力,还更需要一些机缘;但接下来的路看似更不平坦了。 那时ChatGPT还未横空出世。别的领域我不清楚,但在翻译这一行,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在很多人未察觉下悄悄但迅速地发展着。在马来西亚,可能很多人对机器翻译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机器翻译现在偶尔还是会闹笑话,但过去的两三年,它成长和学习之快常常令我咋舌。 马来西亚是发展中国家,往往趋势之浪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冲到我们岸上。好处是,我们可以有些时间准备。看到有人认为AI写出的文字内容缺乏深度温度,人类译者和作者因而不会被取代;我想到的现实是,多少非行内人士(尤其是出钱的人)会在乎?AI的出现或许不至于淘汰所有的人类译者和作者,的确我也是相信最优秀的人会留下;只是,即使不甘心承认自己资质平庸,我还是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最优秀的那10或20%。 [vip_content_start] ChatGPT出现后,我在网上看到有软体工程师说,现在都会使用ChatGPT来辅助自己写程式,成品还优于公司内30%的程式员。我因而推测程式员也会渐渐被取代,跟从事资讯科技业的朋友聊起时,她也认同。 就连陈珊妮训练人工智能代替自己唱歌都没被发现!我认同陈珊妮说的,已经不关取代不取代的问题,而是AI时代降临,我们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了。乐不乐意都好,我们已经回不去没有AI的时代了。 于是向来对于新科技总是慢很多拍的我,这次倒是很怕输地开始学习怎么使用ChatGPT和生成式AI绘图工具,顺带关注相关发展。 AI时代出现的新兴职业 于是才知道有指令工程师(prompt engineer)这个伴随AI时代出现的新兴职业。《华盛顿邮报》称之为AI whisperer——通过轻声耳语训练AI之人,听起来颇有诗意。这份新职业冒起的同时,网上也出现一些供人们买卖prompt的网站。与AI沟通成了新时代有价甚至不可或缺的新技能,而与AI有效沟通的指令则成了商品。越懂得跟AI沟通,越懂得让AI协助你达到所设想的目标和期待的效果,在AI时代身价越高。 知道这个prompt的概念后,感觉茅塞有被敲开些许——若以应用谷歌的方法来使用AI,未必能有效应用。譬如,很多人已经发现当遇到它不懂的事时,ChatGPT有时会胡扯、捏造事实、乱编故事。而且由于它的训练到2021年就结束,问它那之后发生的事它都没有相关的资料。 我想,与其把它当成可靠可信、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倒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可以与我们一起脑力激荡、提供我们一些点子、刺激我们思考、帮我们打草稿的助理或伙伴。但无论是学生或创作者,如果以为丢一个题目给AI,直接拿它写出来的东西就能交差的话,那大概是行不通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创意,不花时间查证、修改、丰富内容的话,出来的成品轻则老生常谈,重则内容不实,甚至涉及抄袭剽窃。 AI时代的伦理红线要划在哪里?我想是人类社会接下来的一大功课了。
2年前
2年前
如果用AI取代人类,就等于把人和相互影响的因素抽离,直接让投资变得无利可图。一个行业无利可图,意味着死亡。投资市场一旦衰败,说人类社会倒退回去前工业时代一点也不夸张。 最近因为人工智能ChatGPT的爆红,“AI取代人类工作”这些让人感到焦虑的字眼再次成为热搜,身边许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开始使用ChatGPT的聊天功能,看看葫芦里卖什么药。经过一些测试,我发现ChatGPT在英文资料方面的训练成果远胜中文资料,答辩更流利和准确。ChatGPT虽然能够写出一些流畅的文章,但也都是内容农场级别的流水账文章,毫无创新和记忆点。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阻止人们继续焦虑。就连李开复,这位中文世界里的顶尖AI科技大佬也写了一篇ChatGPT会导致消失的20种工作,其中就包括“专业投资人员” 。出于好奇,我也看了这位科技大佬有何独特见解。然而,我只能说李开复未必了解AI对投资行业的影响。 先说AI投资能不能交出好的成绩单,市面上有一个指数(Eurekahedge AI Hedge Fund Index),它追踪12只使用了AI和机器学习来做对冲投资的基金。这个指数在过去三年(2020至2022年)的年度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1.2%、3.0%,以及-4.3%。美国标普500指数在同时期的年度回报率则分别为15.2%、21.6%以及-9.7%。 [vip_content_start] 从数据上来看,虽然这个AI指数在市场大跌时(2022年)是能够尽量减少亏损,优于市场,但是当市场大涨时它却会严重落后(例如2021年),显示AI的投资效果未必更有效。 这当中可能是这些人工智能在设计上偏向保守以及投资基准所致。这就引到我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类对AI投资策略的设置。很多人以为AI投资无非就是把买卖任务交由机器判断,但是他们忽略了目前AI在解读数据的挑战,以及背后人类在投资风格和各种参数上的设置。 数据方面的挑战,有涉猎统计学或者大数据的概念的读者就会知道,数据处理就是一个GIGO(Garbage-In-Garbage-Out)的过程。除此之外,还得判断哪些数据有用,有用的数据的权重该是多少,要隔多久调整,数据异样要如何处理等等问题。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成熟的机器模型。至于参数设置就更复杂,在此不展开了。 另一个观点就比较带有哲学意味。虽然很多人希望用更科学的眼光解读投资,但是它依然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成分。举例来说,数学里的加减乘除是一套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逻辑,不管今天有多少人去演算,一加一总是等于二。 但是,投资是会受到人类行为影响的。举例来说,ABC公司股价为2令吉,而你认为值得4令吉。在这时候,买入ABC股是有利可图。你可能只买入1,000股,那么交易量也不会让人发现。可是,如果你买入一两百万股,“ABC股值得4令吉”的消息可能尚未完全泄漏,但是其他人就会注意到异常交易量而多加关注。随着越来越多人知道“ABC股值得4令吉”这则消息,那么ABC股可能就不再有吸引力,或者会改为“ABC股应值得8令吉”,市场就会朝某个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投资世界里,所有投资者都在这个局里,所有人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也包含了一点自我预言实现)。是这些相互影响让投资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而一位好的投资人就是要学会建立一个框架,即身在市场里却又能够以第三者的目光观察得到市场的状态。 如果用AI取代人类,就等于把人和相互影响的因素抽离,直接让投资变得无利可图。一个行业无利可图,意味着死亡。投资市场一旦衰败,说人类社会倒退回去前工业时代一点也不夸张。 这观点并不是我独创,索罗斯在他的《金融炼金术》里就提到市场观察者的哲学观点,而且说得更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我可以说AI科技的发展确实会为人类就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不过它们最终形态很可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那些抗拒使用AI工具的人们在未来自然会面临更大压力,举例来说,许多漫画家在画好人物后会购买网点纸来设计画里的光影或者衣服图案,而有些漫画家(例如青山刚昌)得知电脑软件具备网点设计后就果断放弃网点纸,提升整体作画效率。不愿使用电脑软件的,自然会更加吃力。 AI投资的最终形态会是如何,我们难以确认,不过可以大致确定的是,懂得机器用语的基金经理们在未来的道路肯定可以走得更加顺畅。说到底,好几年前的股票分析师招聘栏目里就写明如果应试者懂得编程语言会更有优势。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准备。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