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奖掖

6天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7月前
7月前
(依斯干达公主城13日讯)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透露,财政部料将在本月,完成拟定森林城市金融特区(SFZ)的税务与奖掖配套,州政府希望也相信财政部在未来数个月内,就能宣布相关配套的细节。 他指出,上述拟定配套的进度,是州政府于4月18日与财政部参与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主持的特别会议时,所得知的消息。 翁哈菲兹今天在柔佛第十五届立法议会第三季第一期会议提问环节中,如是回应行动党利民达区州议员黄炣卿、士都兰区州议员曾笳恩及柔佛再也区州议员廖彩彤对于特区进展的提问。 翁哈菲兹认为,如今是最好的时机,重新恢复森林城市的发展,让人民能直接或间接受惠。 他说,自去年8月25日首相宣布在森林城市开设金融特区(SFZ),州政府一直持续关注和跟进金融特区的进度。 “财政部与森林城市今年2月也展开实施细节的讨论。” 翁哈菲兹透露,为了确保森林城市金融特区有足够的潜力吸引金融外资,多个针对国际金融区的研究已在进行。 他说,受研究的国际金融区包括: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杜拜的伊斯兰金融中心、硅谷的科技金融枢纽以及上海的金融特区,每个金融区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专注的经济活动。 他强调,森林城市金融特区无意与国内或其他地区的金融区竞争。 “金融特区是推动经济的催化剂,让柔佛和大马的国内生产总值翻倍,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也为柔州人民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他说,森林城市的金融特区将专注在两大领域。 首先,他表示,金融特区需提供银行与金融服务,不仅面向个人和家庭,而是满足围绕着投资、保险、金融科技、传统银行和伊斯兰金融所展开的商业活动需求。 “其次是支援商业服务,如中端办公(Mid-Office)和后端办公(Back-Office)服务。” 他指出,金融特区也需要提供客户、产品优化发展、通讯科技、营销、金融户口,以及人力资源的支援服务。 他认为,联邦政府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上的激励措施,将成为金融特区成功的因素。 他说,财务的激励措施包括公司减免或豁免税务、人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以及减免或豁免所有转让房地产、股票等的印花税。 与此同时,他也举例非财务的激励措施,如制定签证等政策和强化移民局服务等,加快马新边境通关。 他认为,倘若森林城市金融特区能完好执行,不仅能加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也能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典范。
7月前
柔新经济特区自去年提出,至今年1月11日马新双边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谅解备忘录,受到本地及新加坡各行业领域参与者、经济分析师以及媒体关注,各方对这个特区充满了期待,并提出不少建议。 首相安华近期也提到柔新特区有望刺激经济增长,让柔佛的经济超越其他州属。 借着这期专栏,我将阐述一些相信能改变柔佛经济面貌的政策的个人观点。 柔新经济特区的基础是依斯干达经济特区,涵盖了新山、古来及部分笨珍县。这个我国首个经济发展走廊,自2006年设立以来,通过大量政府奖掖及投资,已为柔南地区带来加速式的成长。 特区也设立马新部长级联合委员会机制,定期讨论加强柔新两地经贸往来的各项举措。 18年后的今天,我认为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可被视为重塑依斯干达区发展理念的契机,吸取先前的经验,补足还未实现的目标;柔新特区不应是简单的依斯干达2.0计划而已。 因此数项指导性原则是政府及政策规划单位需要注意的:(一)柔佛州务大臣3月出访深圳希望带回的“特事特办”精神; (二)不纯粹以政府奖掖及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推手,而是通过政策导向,鼓励私人企业深度参与及投资; (三)避免过度的炒作而造成产业过剩或沦为地产行业游戏而已; (四)立足马来西亚,放眼东南亚或区域市场;(五)深度结合柔新及国际产业链,直接惠及中小企业及两地人民。 我们目前已大致确定特区内的重点行业,并成立了多个联邦-州政府工作小组研讨所需的政策。 主要的激励措施其实已在马新联合声明中列出,包括QR码免护照通关、数码化货物清关流程、一站式投资协调及服务中心、人才培训及发展计划、双边联合招商活动等。 透过加强商业联系和互联互通、共建商业生态系统、经济关系并促进跨境贸易是核心,柔佛与新加坡互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我们以深圳为例,它能够在短短40年内从一个人口约30万的小镇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大都市,除了仰仗吸引隔邻的香港和国际资本入驻,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外,也重点关注创新,发展成“中国矽谷”。 因此,柔新特区成立的另外一个重点指导原则是必须具有前瞻性,把握未来趋势,提前布局相关领域发展。 我认为,这离不开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和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等主流趋势。 因此,我们需重点关注如何开发关于低碳经济、再生能源、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端科技的应用及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我们也极需充足、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才有可能捉住这些趋势。 因此,特区内前期对于人才的引进,以及中后期本地人才的培养都需有长期规划,这或许也是协助马来西亚面对人才流失这个老问题的契机。 最后,在欢迎柔新特区这项政策的当儿,我们也需谨慎权衡利害关系,确保本地人民的直接参与,创造高薪资高技术职位,加强整体竞争力,减少经济高速发展可能带来的一些冲击。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