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姐妹

1天前
在一个只有两姐妹的家庭,当然少不了比较。比样貌、比智商、比才艺、比学业成绩……这种较量像是千年不变的定律,当事人唯恐避之不及。每当大人见到我们两姐妹,就会有人问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当我被误认为姐姐,“真”姐姐特别得意。没有人阻止与苛责,也没有人出声捍卫及维护,致使她变本加厉。 满12岁那年,我领取了人生中第一张身分证。蓝登记上的头像,是一个不爱笑的少女。姐姐看了说,这不是蒙古女郎吗?于是便“蒙古女郎”前,“蒙古女郎”后地叫唤我。我曾在报章上看过这名女子的照片,肤色发型与蓝登记上的头像相似,但五官神情都与本人相差甚远。我跺了跺脚,瞪了姐姐一眼,喊道:“你说够了没有!”接着更生起了闷气。 自此,每当报章或是电视台报道蒙古女郎的新闻,耳边必定传来呼唤我姓名的声音。 长着成熟的脸,加上蓝登记头像貌似蒙古女郎,足以让我对自己产生质疑,成了少女时期的烦恼。原先不爱笑的我,更经常摆着一副臭脸,让人远敬三分。亲戚或是家人的朋友登门拜访,我赶紧把自己藏在闺房,装忙或装睡。只要没有人靠近我,就不会批评我,更无法伤害我。就像刺猬竖起的尖刺,和变色龙身上显现的保护色一样,那些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和自我保护而衍生出的自然反应。 正当我以为“蒙古女郎”头像将伴随终身之际,曙光乍现。那是在最新版本双头像的大马卡面世之后,我才晓得,原来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便可更换蓝登记。第一,年满18岁至25岁之间必须更新成年大马卡;第二,损坏、遗失或更新住家地址时也可以更换。 21岁那年,我整理了头发,对着镜头微笑。新出炉的蓝登记头像,肤色与发型不再有蒙古女郎的影子。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次听到“蒙古女郎”的称号时,心里依旧浮起疙瘩,对这四字出现过敏反应。我会想起自己从前的样貌,接连被比下去的智商、才艺、学业成绩等宛如连锁效应,提醒我自己曾经多么的不堪。 容貌焦虑者的救赎良药 在外貌上,我做了近视激光手术和牙齿矫正,殷切地期盼与过去的自己完全切割。摆脱了眼镜及参差不齐的牙齿,对比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我俩判若两人。现在,美图、滤镜、换脸的修图技术,更像是容貌焦虑者的救赎良药。旁人不再批评我们的头像有多难看,最多只是指出照片过于造假、不真实。经过美图后的头像,我们能拥有小脸、大眼、理想的轮廓,不需要上整容院便能一睹“整容”后的样貌,得到了暂时的慰藉。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上天能够让我成功追上并删除姐姐给我取的那个称号,我的少女时期是否也能删去对自己的种种质疑,还原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呢?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家中有的盘碗碟杯,似乎都是购物赠品为多。它们高低形状不一,却依然可以在玻璃橱架上紧紧相依,只有等到心血来潮或客人光临才用得上;爱用的那几只,永远都在沥水架上摆着。虽然没有名字标签,但家里人都有相处之久的默契——高大杯泡冷饮最适合,阔面大方的碗杯用来装糖水,长颈鹿杯恰好容纳一人份的饥渴。人不多,就一人一只。 那长颈鹿杯是我用得最就手的。热水先倒三分之一,饮料粉末随之加入旋转舞动,搅拌均匀后,再倒入热水至七或八分满,一杯比例恰到好处的热饮由此诞生。 我想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杯子和我如此契合。杯耳恰好的厚度,热饮不烫手,杯口阔而修身,配上饼干,是最叫人回味无穷的国民早餐。 这长颈鹿杯可不是什么购物赠品,而是来自她的心意。 我和她自小相遇并非偶然。我俩皆为家中独女,也曾想若是有姐妹相伴,会是闹剧连篇还是密不可分的亲昵,还好有她。虽然相差十余岁,不过年龄从未在我们之间冲刷成沟,个性之迥异也不会让我们生嫌隙。每每回乡,我总会带着我那只小行囊直奔她家,我爸妈不免莞尔:真是的,回老家就好像“揾豆油”(沾酱油),每次到家乡就要“离家出走”到她家过夜。自我有记忆以来,她就像我渴望的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我——到处吃喝玩乐、化身她的工作小助手、购物游车河,光是待在她家里也很满足。夜深人静“同床共枕”,说起生活日常或各种遭遇,仿佛是夜空中最贴近的两颗星,聊着聊着渐成眠。 关于拥有杯子的过程,记忆也已经模糊。 杯子降临到我人生的那一天,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生日或节庆。她对有趣的小玩意爱不释手,也时不时给身边人捎带什么,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大概是那么好的日子,偶然得到来自她的惊喜,我想,那时候渺小的我,心里燃起被重视的感动,然后珍而重之向她道谢。她也总会落落大方地说,哎呀没什么的,你喜欢就好。 老实说我并不擅长得到。从小到大,家人的教诲回荡成心里的一道线:做人啊,要有来有去。得到了什么,就要回报什么。但一直以来,对于人情世故,我都是个“红毛直”,既不懂得什么时机该做恰当的事,也不知道不合时宜怎么写,且进或退的交际舞,竟如此难以理解。回礼要怎么送,送什么才是对方需要或想要,我真是无半点头绪。彼时我最多的就是书了吧,悉心挑选一本她会喜欢的小说回乡送她。我记得的,小心询问她的读后感,她说很好看的欣喜烙印脑海,心里仿佛化身杯子上那只长颈鹿般“颈”高气昂,拥有自己还是挺了解她的莫名自豪。 找她就找到我这只跟屁虫 长颈鹿杯白瓷外身看似无暇,图样文字仍在,但无论多细心清洁擦拭,内侧底部却是掩不住的细微年轮——毕竟用着它也有十来年了吧?印象中当时它头上还戴有矽胶帽子,如今不知所终。杯身有长颈鹿坚定而温柔的身影,虽然图文疑似指长颈鹿为鹿(Deer),大概只是因为Deer与亲爱的(Dear)谐音而特意为之的小心思吧?绝不是以长颈鹿嘲讽我那不明显的身高,也不是嫌弃我不够“长颈”的脖子。 杯子依旧在,只是,那段青春与她作伴的日子,年岁渐长已不再有,也随着她嫁为人妇,跟着她去到离乡两小时外的梦想之家。 从前回乡,她所在之处是我的锚,只要找她就找到我这只跟屁虫;现今也只有过年过节或事先对好彼此的行程表,才再能见上她一面。回到家乡,没有她的存在似乎再也不同。她家已经是两小时外的家,家乡的这个家变成了娘家。 偶尔还去她的这个家,她妈妈也就我姑姑,总盛情问我不来这里过夜吗?我也笑笑拒绝,毕竟少了她,再冒昧“睡”她的床也徒生尴尬。 彼此依然不时联络。问对方有没有回乡,分享近期做的糕点,家中什么有趣的事,但难以掩盖的是她眼里的落寞。她一切生活都好,却还在等待流星划过愿望成真的时刻,而我只能默默陪伴。像与我相互作伴的这一杯子,只要有需要,杯子都在;这一辈子,我都在。 正如杯上那一段话,为她,也为我传达的一句心意:想着你,祝愿你生活一切都好,今天如是,永远如是。(thinking of you and wishing you all of life’s best today and always.)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11日讯)相互扶持加油打气,73岁双胞胎姐妹身体力行,以年纪最大的参赛者之姿,完成42公里的马拉松赛事。她们证明年龄不是问题,健康生活始于足下。 《联合早报》报道,出生相隔5分钟的孪生姐妹李耀芬和李耀芳,不仅手足情深,相处起来也像无话不谈的好友。两人都是退休护士,虽分隔新马两地定居,但几乎每天都会透过通讯软件分享生活点滴,跑马拉松更是她们维系感情的纽带之一。 今年12月初,她们组成5人亲属团参加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以6小时35分左右的成绩,冲线跑完全程马拉松,甚至领先200多名参赛者。作为70岁年龄段的唯二女性参赛者,两人积极备赛8个月。能够突破体力限制达成目标,令她们欣喜不已。 早在10多年前,两人相继发现患有骨质疏松症。为了强健体魄,每天清晨5公里的跑步已是姐妹俩的家常便饭,周末更会跑上几十公里。年届古稀,姐姐李耀芬去年首次完成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后,决定再接再厉挑战全马赛事。 “当即我便将想法告诉妹妹。她已参加5次全马,是运动场上的健将。妹妹虽然一开始显露担心,但后来鼓励我,也决定与我一同参赛,儿子、外甥和妹夫也加入互相督促训练,比赛时帮我配速。” 她们笑言,就像汽车需要燃油一样,平日训练养足精力不可或缺,马拉松必备的盐丸、能量棒和喷雾也十分重要。 李耀芳也说,一齐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行感觉和意义非凡,这是平时个人独跑比不上的。 两人分别有4名孙辈,问及如何健康乐活,她们不约而同地说,除了运动,均衡饮食和正向心态也是要素之一。 “别胡思乱想,要活得好,无论如何得动起来。”  
1年前
清晨的公园,忽然细雨纷飞,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本该露脸的太阳却躲着不出来,导致欲亮未亮的天色变得暗沉沉地,四周的人潮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跑得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我和妹妹两个人,孤零零地躲在公园的亭子里避雨。 早上出门搭乘123号公共巴士,到离出租屋不远的公园跑步时,都没察觉将会下雨。为了方便跑步,没有携带雨伞,连来回的车费都算得刚刚好,装在小裤袋里,只差没把零钱用塑胶圈绑在衣服上,生怕掉了一毛钱就无法顺利回家。 我们坐在亭子的木椅子上,把手撑在身旁两侧,晃悠着双腿,抬头望着飘落的细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不经意地,妹妹提了一个建议:“与其搭巴车又被雨淋,不如趁机学个在下雨天也可以做的室内运动?” 还记得当时等了差不多3个小时,雨停了,我们才返家。 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公园等雨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人生中,有3件对我意义非凡的事,要特别感谢妹妹,公园一幕是其中一件。因为妹妹不经意的一个建议,促使我积极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并且让我一直保有健康的身心,去面对日常生活。不但如此,这项运动也为我带来了一连串的因缘巧合,让我有机会到国外去开拓视野,进而接触到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 妹妹比我小两岁,长得比我高,做事积极,以至于做事慢条斯理的我,常常被别人误以为是妹妹。做事情永远慢半拍的我,常常还来不及反应,妹妹就已经替我安排好了一切,就好比买车、学驾车。 以前工作的地点偏远,需要转两趟巴士才能到达,因此清晨5点45分一定要出家门,步行一小段路到大马路旁,赶搭最早班的巴士到下一个车站转车,以免上班迟到。我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出门,尤其害怕走在路灯昏暗的那一小段路,因为妹妹就在那里被抢走了手提包。有了这层阴影,导致我每天上班都是战战兢兢,左顾右盼地,生怕有不怀好意的陌生人,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兴许妹妹亲身经历过抢劫,也考虑到早上路段寂静的危险,她毫不犹豫地找到了相熟的朋友,帮忙联系二手车行,看车、选车、检查车的状况,联络贷款银行等等;妹妹着手处理这一切事宜时,我这个当事人却一无所知,还在日复一日地过着战战兢兢的上下班日子。 直到某天中午,一切准备就绪的妹妹直接在电话里通知我:车子已经选好,贷款已经联系好;而我只需要把钱准备好,周末把贷款手续签妥就行了。在我还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妹妹接着告诉我:教驾车的师傅已经安排好,星期六傍晚5点妹妹知道用快、狠、准这样的手段,来对付优柔寡断的我,是最好的撒手锏。 事到如今,连驾驶执照也需要考两次才勉强过关的小白,也只好硬着头皮地重握方向盘了。起初还不断地埋怨妹妹,埋怨她不懂得体恤我害怕驾车的心情,慢慢地,我逐渐明白了妹妹的用心良苦。以至于后来每次驾车害怕得手心直冒冷汗,也不断鼓励自己要勇敢地去面对,因为不想辜负了妹妹的一片苦心。当初看似无情的推动,日后,它却成了我有车代步、出入方便、自由的幕后大功臣。这是我特别感谢妹妹的第二件事。 心直口快的妹妹,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妈妈说妹妹的脾气像炮仗,噼里啪啦吵过就没了。很多时候我刚要发起战斗力,紧张的气氛差不多就过去了。所以不只是夫妻关系,姐妹相处在一起,也需要互补的养分,关系才能走得远。性格上的互补,它后来也是促成我跟妹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因素之一。 一双能独当一面的手 妹妹比我早一步在大都会居住。念大学时,我总喜欢在周末到妹妹租的小房间住。我们挤在小小的空间里,度过了无数个周末。一间出租屋里,间隔了五六个小房间,住了十多个人,环境嘈杂。屋里的租客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脏乱、昏暗的楼梯间;家门、房门、洗手间——我们在出租屋里像个机器人一样,三点一线机械性地来回走动。生活就如此这般地过了许多年。 直到妹妹发觉个人的隐私被冒犯,自那一刻起,我们才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才能住得安心的问题。最理想的方案,当然是拥有自己的房子。当做事温吞的我,还在努力琢磨一份完善计划的当儿,做事积极的妹妹已经确定了买房子的地点,然后直接告诉我应该准备多少的头期钱,以及需要存多少的钱,来缴付每个月的房贷……在我还来不及确认自己的薪水到底足不足够应付时,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被妹妹拉着、跟着她的脚步走,继而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买房子就成了我特别要感谢妹妹的第三件事。 始终记得还没上学的时候,因为我这个姐姐的疏忽和失职,差点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我当时牵着妹妹的小手,想越过家门前的马路,也许是大意,又或许是年纪小,不懂得估计车速;正当我们双脚踏上正在修建的马路时,一辆越野车已近在身侧,刺耳惊心的刹车声、漫天飞扬的尘土……那辆为了闪避我们的越野车,早已经远远地驶离了车道。这个劫后余生的画面,一直被我铭记于心。我时时刻刻以它来提醒自己:且行且珍惜那些有缘留在我们生命中的人;并常常以它来警惕自己:“马路如虎口”。 以前被我牵着的小手,如今变成了一双能独当一面的手。它还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我力量与方向,再推着我往前走。但愿我和妹妹,能够这样相互扶持、相互照应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一直到老!
1年前
今年的国庆主题是“坚定团结,满怀希望”(Tekad Perpaduan, Penuhi Harapan),问孩子们明白意思吗?两位青少年说:“不就字面意思?”小学五年级的说:“saya tak faham.”我说这是政府在强调团结和对未来的希望啊! 小孩果然尖锐:“为什么要强调团结?”(他们的意思是,通常我们都是缺少才强调。)啊!我说,没缺少啊!但团结真的很重要,所以还要更团结!如果不团结有心结,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敌人攻来,轻而易举就能拿下! 但说这话的大人我,其实有点心虚,在政客多年的操弄下,各族之间真没出现隔阂吗?要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体会到各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呢? 小时候,我成长的乡下,马来甘榜和住着华人和印度人的菜园村毗邻,小孩都会在傍晚聚集在火车轨道旁嬉戏,于是,马来话成了我们的共同语言,我们通过这样的交流积累感情、包容和理解。所以当读到《啊,妳又搞砸了!》这本绘本时,就勾起了满满的回忆,8月,真适合读充满本地色彩的土产绘本啊! 跨种族的爱 这是一个讲述一位印裔小女孩被华人家庭领养的故事。出版社表示:“因为特殊因素,各族会领养彼此的孩子,像歌手李佩玲就是一例。策划出版这本绘本的初心,是希望透过这个故事表达跨种族的爱。爱和尊重是种族融合的核心,让我们为小朋友从小播下种族和谐的种子吧!” [vip_content_start] 这本绘本的插图和文字,都简单明朗,没有特别精致,我们家学画画的阿妹看完说:“画风还好,色彩鲜艳,但没有戳到我。我看插图里很多乡下画面,属于妈妈你的年代的,你应该比较有共鸣。”是的,这本绘本的绘图者,要不就在乡下长大,要不必定有亲身考察,才能画出一些细节,而城市长大的小孩如阿妹共鸣感肯定低些。 首个跨页,就是一幅乡村图,首映眼帘的是旧式锌板“独立式茅厕”,对七年级生的我而言,果真非常有亲切感!小径上有冰淇淋流动摩托,电缆上有乌鸦停靠歇息,木门前有拿着羽毛球拍的邻居小孩在邀约打球,前方屋子前有马来makcik在给青菜浇水,宁静而美好的日常啊。 故事开始,绿色的洋灰地上,有个皮肤黝黑的小女孩伏地托腮作画;慈祥的阿公坐在我们都熟悉的黄红相间躺椅上,阿嫲在一旁笑着劝阻捣蛋的妹妹。妈妈也来安抚不高兴的小女儿,拿着工人帽和建筑绘图的爸爸正下班回家,邻居小孩在窗口处嬉笑,客厅还有木马,这是另一个典型的家庭日常! “妹妹总喜欢待在我身边,更喜欢帮我做事,可是你看,又搞砸了!”如何搞砸的呢? “有一次,她帮我刷牙……”结果,牙膏沾满脸颊。 “有一次,她帮我洗头……”结果,错将黑人牙膏当洗发液! “有一次,她帮我收拾……”结果,洋娃娃断头了! “有一次,她帮我打架……”结果,扫把一挥,打中的是姐姐的脚! “还有一次,她要帮我吃饭!啊!吃饭是可以帮的吗?噢……不!我的鸡腿! 这几个关于妹妹捣蛋情节的描述,活泼可爱!而重点也在插图。第一个场景在木板房的老式厨房,碗柜和敞开的木窗上都有倒贴的福字,桌子上有红包和年饼,仔细一看,大人们都穿上了红彤彤的红衣,原来是喜气洋洋的农历新年呢! 第二个场景在马来邻居家中,我喜欢餐桌上的仁当鸡、马来粽ketupat和玫瑰露air sirap,小禹问:“是不是开斋节?”我说是呀!你看,桌上有青包,梁柱上还悬挂着ketupat吊饰呢! 而第三和第四个场景,都是华人新村的木板房,房子上端特意凸显了陈姓匾“颍川”,另一家除了悬挂国旗,家门前还有车牌是MY520的老汽车,真的是满满的爱国特写!所以这本绘本真适合在国庆月读! 另一幅图,特写冰淇淋小贩被狗追却很淡定在喊“Ice cream”,也让人会心一笑!(我到今天还怕狗,就是因为小时候踏脚车被野狗追过,心有余悸!) 故事接近尾声,作者赶紧将印度人过屠妖节的场景绘进去,地上当然少不了七彩米绘,可惜的是这幅图并没有注重细节,“只是图个存在感”,路过来望一眼的阿哥说,有点可惜了! 女主表示,虽然妹妹很捣蛋,她还是很喜欢她,是生活中亲密的玩伴,两姐妹也渐渐长大,姐姐也大学毕业了! 最后一页的毕业照,寓意领养家庭并没有偏心或轻视成为家庭成员的印裔领养小孩,也将她攻读到大学毕业戴上四方帽姐妹情深,也许,作者希望借由印裔和华裔家庭融合的故事,希望各族之间也不存在“偏袒”和不公,彼此间能像这个家庭和这两姐妹,能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本本地原创,虽有不足之处,但就种族融合的大主题,算是很好的尝试,值得鼓励! 民间各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和谅解,弥足珍贵,跟孩子们说,在这个国庆月,如果能许愿,我希望这珍贵的感情不要被野心勃勃的政客为私己权益一再破坏,寄望我们深爱的马来西亚:“坚定团结,满怀希望!” 《啊,妳又搞砸了!》作者:曾子轩绘图:Papawin作者简介曾子轩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曾任国际学校中文老师。2008年开始接触绘本并用于教学。后来辞去工作,和太太携手成立出版社,也成立故事流动车,推动绘本阅读。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