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孝恩馆

每当提及殡葬行业,许多人往往带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其仅是处理遗体和组织丧葬仪式的行业。然而,实际上,殡葬业是一项专业化的服务性行业,涵盖了从死亡后事处理、丧葬仪式安排到遗体安置等多个环节,为人们提供应对死亡及处理后事的帮助。 为了对殡葬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报《学海》东海岸区学生记者队到吉隆坡孝恩馆走一趟生命之旅,进行了一场深入且极具教育意义的参访交流,全面了解殡葬业的工作内容。 孝恩馆的“生命匠人”(殡葬业前线的送行者)通过圆满生命的五驿——“缘殓殡葬续”的分享,让大家知道一个人从生命的终点到永恒的归宿所经历的过程。 *缘* 礼仪师接收遗体非常小心 殡葬礼仪师黄昭民表示,当一个人过世后,家属通常会联络殡葬服务业者,处理相关事宜。 他说,在这一过程中,殡葬业者将负责处理逝者的遗体,安排后续的丧葬程序,包括遗体接运、安置、整理仪容及衣物、化妆,以及最终的火化或埋葬。 “首先,我们会派出遗体接体师从医院、家中或其他场所接收亡者的遗体,并将其运送至殡仪馆或其他指定的地点。” 他说,在接收遗体的过程中,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尊重逝者,避免损伤遗体。 “我们在接走遗体之前,会根据逝者的宗教信仰,让家属与逝者进行最终的告别,之后就把遗体带回孝恩馆,按照相关程序处理。” *殓* 大体护理师尽可能恢复遗体 大体护理师辜伟龙表示,遗体送达殡仪馆后,首先由大体护理师负责清理和防腐,为后续的遗体处理工作做准备,包括穿衣、化妆和修复等,尽可能恢复遗体的体面和尊严。 “作为一名大体护理师,我们的职责是尽最大努力修复逝者的面容,让其恢复到生前的模样,使逝者能够安详、体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为家属带来一份慰藉。” 他说,遗体护理通常分为冰存和防腐两种方式。冰存是将遗体存放在温度为2至3摄氏度的冰柜中,而防腐则是将防腐液注入遗体,以防止或减缓腐化过程。 “遗体防腐的最佳时机是在逝世后12小时内完成,而整个防腐护理过程大约需要45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会根据遗体的状况有所不同。” 他说,如果逝者遭受重伤或出现明显的疤痕和创伤,遗体将进行必要的修复处理,包括缝补、填充和定位,以恢复其面貌和体态。 *殡* 陈伟圣:棺木放竹伞 象征保护逝者魂魄 殡仪师陈伟圣介绍了与丧礼相关的文化、习俗及丧礼中的一些细节,展示了华人丧礼文化的传统价值。 他说,人们可以通过丧礼的灯笼,判断逝者的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进入丧礼时要上香以示尊重。 “我们看到棺木上方放着一把竹伞,竹伞的竹节中空的设计寓意着逝者的魂魄可以藏于其中,象征保护逝者的魂魄。” 他说,竹伞之后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带回家,以保平安;二是将其放入棺木中陪伴逝者走向另一个世界。 他说,坊间有个迷信说法,家属守夜是为了防止黑猫跳过棺木,实际上,古代屋子多是木屋,丧礼期间会有蜡烛,若无人看守,野猫野狗可能引起火灾。 “守夜时烧金银纸,既能保持警觉,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他指出,麻衣作为孝服,因为穿着时会有刺痒感,这种不适感让家属能够感同身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失落与悲痛。 “我们会在丧礼上分派糖果给家属及前来吊唁的亲友,象征着在悲痛中为家属带来一丝温暖和甜蜜。” 他说,虽然时代变化,丧礼形式也许发生了变化,可是华人丧礼的传统仪式和习俗依然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葬* 礼仪师与家属沟通 做最妥善安排 殡葬礼仪师黄昭民表示,逝者身后事的安排不仅仅是处理后事的程序,更是家人对逝者的尊重与关爱。 他说,礼仪师会和逝者的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意愿,确保为逝者做出最妥善、最尊重的安排。 “我们提供各种款式的骨灰盒、棺木、寿衣、陪葬品等,供家属选择,家属可以根据逝者的身份、个人喜好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做出选择。” 他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骨灰盒和棺木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款式,很多家庭还会根据逝者的兴趣爱好来定制,打造独特的纪念方式。 他举例,有些家庭会将逝者的一部分骨灰存放在定制的项链中,象征着逝者的永恒陪伴。 “无论选择哪一款骨灰盒或棺木,最终的目的是让逝者能够体面、安息。” *续* 区佩欣:提供渠道助家属走出伤痛 孝恩馆不仅关注逝者的安息,也关心逝者家属及亲友的心理恢复,通过关怀、支持和辅导,帮助家属度过悲伤的时刻。 心理辅导师区佩欣表示,孝恩馆设有游戏室、辅导室及图书馆,为家属提供了一个场合,让他们宣泄情感,缓解内心的痛苦。 她说,有些家属,尤其是小朋友难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辅导员就帮助他们发泄和表达内心的情绪。 “我们为家属亲友提供一个放松身心、表达情绪的场所,在这个环境中,让他们通过游戏更好地理解和释放自己的感受。” 她表示,相比游戏室轻松欢愉的气氛,辅导室比较安静和私密,给予家属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痛苦。 “作为心理辅导师,我们通过对话及倾听,让家属释放悲伤,帮助他们度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时刻。” 她说,每个人宣泄情感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在伤心时只想独处,他们可以选择到图书馆去看书,特别是有关生死课题的书籍,通过阅读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负责人的话:对生命珍惜与感恩 死亡是一个沉重且深刻的话题。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尽管他们明白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对于如何处理身后事的具体过程却了解甚少。 成年人对逝者身后事的处理程序尚且不甚清楚,更何况是年少无知的学生。除非逝者是至亲或朋友,否则他们通常没有亲身经历过丧礼,缺乏对丧葬事务的了解,也对丧礼的习俗和文化知之甚少。 这次东海岸学记队有幸前往孝恩馆参访交流,除了学记自身的收获,作为负责人,我也得以深入了解丧礼的程序、仪式及相关习俗。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生命的珍惜与感恩。通过这次参访,我们在感悟与反思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启发。
1月前
(吉隆坡讯)为更好地实施高一生命教育辅导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本校辅导处近日特别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带领25名高一学生参访孝恩馆。此次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与生命相关的主题,帮助学生反思生死的本质与人类的关怀,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学生们在抵达孝恩馆后,首先与老师及负责人合影留念,拉开参访的序幕。孝恩集团的导师介绍了“缘、殓、殡、葬、续”的概念,并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展开参访。 无语良师最后的回馈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依次参观了礼厅、大体护理室、辅导与咨询部门及无语良师学院。在无语良师学院,学生们了解了“无语良师”的创立初衷,认识到这些“无语良师”虽不能言语,却以无声的行动回馈社会。许多医学系学生自愿在此担任志工,表达敬意与感激。 在大体护理室,墙上的一句话“我们只是在照顾不能讲话的人”,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震撼。护理师详细讲解了修复大体的步骤,并介绍了大体保存的主要方法,包括干冰和药物防腐。护理师根据尸体的状态决定药水的种类和剂量,细心处理往生者的容颜,让他们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学生们还参观了展示厅,了解到葬礼所需的各类物品,如棺木和骨灰瓷,其中也包括专为小孩设计的物品,认识到死亡并非只属于年长者。在艺术与游戏治疗室,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治疗主要帮助无法准确表达情感的幼童或特殊个案。导师分享了有关压力的见解,指出压力不会随着时间消失,而是伴随心灵成长,个体的内心空间也随之变得更加宽广。 孝恩馆注重空间规划人文关怀 孝恩馆的建筑设计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馆内注重空间规划和人文关怀的概念。接体车从另一条路进入孝恩馆,避免对在场者造成心理冲击。 午餐后,辅导和咨询部安排了互动活动。学生们围绕“在生时”、“与人告别时”和“临终前”这3个主题进行讨论,通过两人一组的互相采访,深入思考当前能做的事与未来的计划。在活动接近尾声时,灯光渐暗,生日歌响起,每名学生都收到一份小蛋糕,大家许下心愿,吹灭蜡烛,为自己庆祝生命的新生。 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深受启发,体会到“由生至死、由死回生”的生命轮回。希望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6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