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巴刹

3天前
3天前
5天前
  (怡保4日讯)踏入农历正月初七人日;以及初九天公诞陆续到来,巴刹逐渐开市,水果、蔬菜、鱼档、鸡肉档口人气旺,掀起“小热闹”!   尤其是蔬菜档口最多人,人头攒动,原来大家都在选购“七样菜”,以便煮“七宝羹”,因为“羹”有“更”谐音,带来万象更新的好意头。   加上隔天农历年初八晚将要拜天公,水果档喧哗人气盛,大家都在抢购水果,作为天公诞的祭品。   不过今天鱼市还未全面开市,一些巴刹的鱼档仍未开,要在农历年初八才开市。   昆仑喇叭巴刹菜贩林丽娟:蔬菜热销   昆仑喇叭巴刹菜贩林丽娟说,今日的蔬菜非常热销,因为是人日,所以大家都买7种菜,即青蒜(算)、生菜(生财)、芫荽(圆满)、芹菜(勤力)、 葱(聪明)、白萝卜(好彩头)和芥菜(有得计)。   她说,这些蔬菜都有好意头,许多顾客都买来自己煮。她年初二就开档了,其蔬菜并没起价。   昆仑喇叭巴刹菜贩李女士:芫荽特别好卖   昆仑喇叭巴刹菜贩李女士说,她年初四就开业了,今天芫荽特别好卖,其价格一向来都昂贵,这次价格未起。   她说,今年蔬菜样样供应齐全,并未出现短缺,去年新年,青蒜和芥菜都出现短缺的情况。   她透露,这次过年蔬菜价格微涨,不过目前菜心跌价了,目前比较贵的蔬菜是香胆和生菜,有些蔬菜如番茄也出现短缺。   昆仑喇叭巴刹水果小贩陈金华:水果没涨价   昆仑喇叭巴刹水果小贩陈金华表示,他在今天开业,而今天是人日,可说是好日子,生意也不错,因为周三晚上很多人拜天公。   “今天每一样水果都好卖,而水果也没有涨价,价格便宜。其中一种来自中国的桔子外形圆溜溜呈橙红色,吸引不少人购买。”     甘蔗小贩罗烈:“塘山蔗”价格没涨   专卖甘蔗的罗烈表示,他在怡保自种“塘山蔗”,由于周三晚就要拜天公了,所以他今日开始在昆仑喇叭巴刹外售卖。   他说,今天的生意不错,不过相信在明天销量会更好,而这种甘蔗可以拿来吃,味道清甜。   “一般上顾客会买一对甘蔗来拜天公,而一对甘蔗的价格是40令吉,若是短甘蔗,一对则卖30令吉,价格和去年差不多,没起价。”   他说,虽然在怡保拜祭天公的人不比太平和槟城多,但是在怡保除了福建人,也有广东人拜天公。       昆仑喇叭巴刹杂货店小贩刘先生和太太:腐竹畅销   昆仑喇叭巴刹杂货店小贩刘太太表示,根据华人习俗,在人日这一天大家都会煮鸡粥、生鱼粥和七样菜,所以巴刹的蔬菜的档口特别好卖。   至于她本身的店,则是腐竹畅销,作为煮斋菜用途,而鸡蛋等销量也不错,作为菜肴用途。     昆仑喇叭巴刹鱼档负责人彭先生:鱼货充足价格下调   昆仑喇叭巴刹鱼档负责人彭先生表示,他在今天开市,市场上的鱼并不缺货,但他不敢拿太多鱼,因为知道很多游子已陆续返回城市工作。   他说,今天的人潮一般,最多顾客是在农历廿八和廿九,当时大家买鱼做团圆饭用途,如今也许还未吃完。   “今天供应的鱼类有黑鲳、马友、中虾、斗鲳等,目前鱼价比之前下降,不过要在农历十五元宵节过后才会恢复正常水平。”       狮尾巴刹菜档负责人陈先生: 会有更多人来巴刹买祭品   狮尾巴刹菜档负责人陈先生说,他只是休息年初一,在年初二至年初四时生意比较好,现在很多人陆续回返城市工作,因此生意开始缓和下来了.   他说,今天很多人出来购买捞生的材料,预料明天初八晚上拜天公,会有更多购买人潮。          
3星期前
      怡保中央公市内,还有一些传统手艺职人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比如76岁裁缝师房玫莹,以熟练缝纫技能,为顾客提供裁缝服务。     她受本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表示,她在28岁开始当裁缝师,当时在家接缝制工作,直到2010年才进驻怡保中央公市和提供裁缝、修改衣服服务。     这间小店虽然没有华丽的装潢,一切从简,只有缝纫机、打边机、墙上挂着裁缝学院证书、花色布料和几件她亲手缝制的衣服,其中一架就是从28岁开始就一直陪伴她的老式缝纫机,早已见证了岁月的流逝。     房玫莹当年是第二届毕业生,在毕业时师生在学院前拍摄毕业照,转眼已是57年前的事情了。   怡保中央公市内,还有一些传统手艺职人在默默坚守著自己的岗位,比如这间小裁缝店。 18岁投入缝制行业   房玫莹从18岁就开始就投入于缝制行业,她早期是当销售员,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就到当时位于怡保大和园的香港宇宙裁剪车礼绣礼服学院,学习一针一线的技艺。     学成后,她在家接单,为顾客缝补衣物,从那时起,裁缝的基础一步步打稳了,与顾客关系也渐渐建立起来。28岁那年,她从销售行业转行当全职裁缝师,专心在家里接缝制的工作。     她在学院从零基础学起的裁缝技艺,几乎无所不能,她说:“我什么都可以‘车’,无论是男装、女装、儿童服饰、睡衣、旗袍,甚至手提包都可以,只要顾客有要求,都会尽量满足。”       她透露,当年的生活成本较低,量身缝制一件衣服不过十多令吉,那时一碗面才5仙,而现在缝制一件基本款的女装从55令吉起,缝一件衣服最快也要3天,而小改动和缝补的费用则从6令吉起跳,不然难以生存。   深知手艺珍贵 坚持开档   每日上午9时,她就会来到怡保中央公市开档,小店就在咖啡粉档附近,偶尔可以闻到阵阵咖啡豆的香气,直到中午12时才回家继续工作。   她的小店虽简朴,但那架陪伴她数十年的缝纫机和打边机还能正常运作,即使是简简单单的缝缝补补,她都不会掉以轻心,每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她对缝纫的热忱。   她透露,早年中央公市的生意很旺,人来人往,收入足以应付日常开销,可是自从冠病疫情爆发之后,巴刹变得冷清,现在上门光顾的多数是老顾客和偶尔经过的路人,当中也有不少马来顾客。   即使如今的生意已大不如前,但她坚持如常开档,因为她知道,在公市经营裁缝的师傅越来越少了,更显得手艺的珍贵之处。   对马来沙笼布料情有独钟   她对马来传统的沙笼布料特别情有独钟,她觉得这种布料穿起来舒适又适合日常穿著,她会把自己缝制的衣服挂在店里,曾经最受欢迎的就是沙笼睡衣,还吸引到来自新加坡的游客到来购买,纷纷说便宜又好穿。     她透露,自己几乎从不在外面购买衣服,她会为自己缝制衣服,她身上的衣服都出自自己的巧手,喜欢什么布料或款式,她都可以亲自设计和为自己缝制,让她感到满足。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