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情怀

岁末年终,圣诞未到,商家已在准备农历新年的商机,在大马最传统和独特的,就是贺年歌曲了。不少商场与夜市早已播起贺年歌曲,音乐声里仿佛可以听见农历新年的脚步临近。然而,这些新派贺年歌曲,对于像我这样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总少了些什么。 并不是说现在的贺年歌曲不好,创意十足、节奏轻快,深受年轻一代喜爱。只是,每当听到那些节奏感强、新创作的新年歌,甚至融入流行歌曲旋律,重新填词的贺年歌曲时,总觉得年味被稀释了,少了几分应有的传统气息。 我记得童年时的农历新年,从邻里家里传来震天的贺年音乐,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那时,哪个家庭会去投诉噪音?反而是喜气洋洋,仿佛每一个音符都在说着“新年快乐,欢迎来家里坐坐!”邻居们互相串门,共同做年饼,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糕点的香气与音乐的节拍融合在一起,成了最温暖的年味记忆。 那时的贺年歌曲总是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迎春花〉〈万年红〉〈王小二拜年〉〈恭喜恭喜〉〈春风吻上我的脸〉……一首首歌曲像是春节的信使,让人迫不及待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当〈大地回春〉的旋律响起,满眼都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景象:“欢迎大地回春,枝头朵朵花如锦,原野层层草如茵,燕子归来寻旧巢,双双呢喃诉衷情。大地万象更新,蝴蝶翩翩舞轻盈……” 这旋律里,是新生命的希望,是万物复苏的欢愉,春的气息与家的温暖交织,叫人心生欢喜。这样的贺年歌曲,从旋律到词意,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对春天的礼赞,简单却动人心弦。 如今,虽然科技与时代改变了创作方式,贺年歌曲也随之革新,加入电子音效与流行元素,但我仍怀念那段纯朴的时光。那些旋律早已成为记忆深处的一部分,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回忆的媒介,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当我在夜市里听到新派贺年歌曲时,偶尔会怀念那些旧时的音乐,心里默默期待着哪家店能突然播放一曲〈恭喜恭喜〉或〈大地回春〉。或许,在年味愈来愈淡的今天,那些承载着记忆与温情的旋律,才是我心中最美的新年声音。 年味,从未走远,只是被时光的浪潮冲淡。但当耳边响起熟悉的旧日旋律,往日的团圆与欢乐,又仿佛近在眼前。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新年情怀。
4星期前
4月前
9月前
12月前
​小饭友说,吉隆坡甘榜峇鲁(Kampung Bahru)有点像马来人的半山芭,这两个地方都在摩天楼脚下,都曾经繁盛一时,如今都面对人口外流、外来者入驻的窘况,但人走了,美食却留了下来,让这里成为古早味的聚集地。于是,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以及那一众挑嘴的吃货们,一边嫌厌老社区脏乱无序,一边心心念念里面的古早味,久不久就想回去大快朵颐,吃的是味道,也是记忆和情怀…… 我的小饭友说,吉隆坡甘榜峇鲁(Kampung Bahru)有点像马来人的半山芭,他的意思是,这两个地方都在摩天楼脚下,都曾经繁盛一时,如今都面对人口外流、外来者入驻的窘况,但人走了,美食却留了下来,让这里成为古早味的聚集地。于是,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以及那一众挑嘴的吃货们,一边嫌厌老社区脏乱无序,一边心心念念里面的古早味,久不久就想回去大快朵颐,吃的是味道,也是记忆和情怀。 事实上,这个“马来人的半山芭”要比我们的半山芭光鲜亮丽多了,近十年来,甘榜峇鲁已经脱胎换骨,有地下轻快铁站,又有打卡热点Saloma Link幻彩行人天桥,主要道路加宽美化了,路边两排食肆也跟着升级,至少在游客看得到的地方卫生条件都大大改善! 不过,虽然居民少了,高脚屋也拆剩没几间,但只要挑小路走,远离拉惹幕达幕沙路(Jalan Raja Muda Musa),还是可以看到午睡的猫、在草地上觅食的鸡、高脚屋旁拉起晒衣绳衣物在风中飘扬等等,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甘榜风光,是甘榜峇鲁最珍贵的资产。 认识东海岸料理的理想食肆 因为是个吃情怀的地方,所以这里很少看到连锁店,许多食肆都是从路边摊起家,有的越做越大,也有的卖了几十年还是个小档口,但都成为在地人必吃的口袋名单。我的口袋名单之一,是坐落在三岔路口的东海岸食肆Chunburi Seafood。 [vip_content_start] 熟悉泰国的人一定知道,Chunburi是春武里府,位于曼谷以东约100公里,是芭达雅的所在之地;吉兰丹是我国最北端的州属,与泰国接壤,饮食也深泰国影响,Chunburi Seafood从店名到菜色,都大大方方道出这一分渊源,想要认识东海岸料理,从这家很有路边摊性格的小店入门最合适不过。 小店门口摆卖各种外头难得一见的传统糕点,进门后,会看到用大锅盛着上桌的各式各样gulai一字排开,想要吃得像吉兰丹人的话,可以选gulai tongkol和gulai kaki ayam,前者是肉厚鲜甜的金枪鱼,后者是软烂脱骨的鸡脚,淋一勺浓咖哩在饭上,就让人吃得很满足。 gulai是印尼式咖哩,中文里没有“gulai”,只有“咖哩”,但如果你把“gulai”叫成“咖哩”的话,马来人会不太高兴。对他们来说,两者大有不同,尤其是东海岸gulai,更是跟其他州属的gulai很不一样,它的味道偏甜,重椰浆味,酱汁也较浓,看起来红艳艳好像很吓人,但大部分只是微辣而已。 东海岸料理的一大特色就是甜,gulai是甜的,nasi dagang也是甜的。Nasi dagang是白米掺少许紫米,用姜、葱头和椰浆烹煮,加盐、糖调味,甜味比咸味突出。但这种甜对我来说还可以接受,如果跟南马加甜酱炒的潮州式炒粿条比较,吉兰丹gulai容易入口多了。 gulai叫人眼花缭乱,鸡脚也特别多,有用来煮咖哩的,有用来炒菜的,有做成泰式酸辣凉菜的,至少有四五道鸡脚料理,而且每一道都很抢手,中午放饭时间才过了一半,几锅鸡脚料理就差不多见底了! 东海岸美食是真正的庶民美食,物尽其用,不浪费食材,鸡头、鸡脚、内脏等边角料,吉兰丹人昵称“kopeh kopeh”, 用kopeh kopeh煮出来的美味佳肴,入情入味、直抵人心。 要在物阜民丰的城市里吃到kopeh kopeh越来越不容易了,正因为如此,才会对老社区心心念念,久不久就想回去走走。
1年前
烈日炎炎, 特地用那外形亮丽好看的法国铸铁珐琅锅煮了清甜消暑的绿豆汤。晶莹剔透的硕莪丸子和绿豆、香兰叶悠游在橘红透亮的锅子中,看了心情大好,自我陶醉一番。 偏偏大女儿不领情,先是敷衍老妈,说一会儿再喝,经不起我一催再催,到了晚上干脆直说:其实我不想喝……看着那特意为她而留的一大碗绿豆汤,气煞! 幸好其他小瓜算是捧场,尤其是小儿子,喝了一碗又一碗。 想起孩子们日常饮食中的桩桩件件,不免来气:这个不吃虾、鱿鱼、猪脚,那个不吃鸭肉牛肉,有的不吃茄子、芥菜、黄瓜、苦瓜、金瓜、木瓜……总让我这个妈妈像傻瓜似的在厨房里忙着变各种戏法,好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只能怪这个30分老妈自作孽,没能强势地把他们喂养成好对付的杂食物种吧! 哎,格外怀念小时候妈妈常给我们准备的各类甜汤:绿豆汤、红豆汤、摩摩喳喳(bubur chacha)……连在大热天能喝上一杯杯清香的菊花茶、薏米水,也觉得是件极其幸福的事。 那时候,我们没有被宠坏的,刁钻的舌头和味蕾。我们很好养。 那个年代,能吃上生日蛋糕、外国进口水果如葡萄苹果枇杷梨子都是极奢侈之事。 难得上一回古晋,能在汉阳街的大家乐吃上一顿午餐,在电星大厦的舒戈邦快餐店吃上一个鱼柳堡和沁凉的冰可乐,抑或在露天巴刹吃一碟鱿鱼蕹菜和温热的鲜豆奶,在肯雅兰商场吃上一客冰淇淋,在青统大厦的香港面粥家吃一盘扬州炒饭或烧鸭面……都是会让我们乐得飞上天的“人生大事”! 吃饭不知米贵 那个年代,西餐日本餐只是岑凯伦言情小说和影视剧中的食物名词,与我们毫无关系。 孩子们的爸小时候家境更是窘迫。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家里13口人每一餐吃的是咸菜、白饭,配以一碗冬菜汤;下田干活饥肠辘辘地回家,随便抓把白糖配热腾腾的白饭吃,也是香的!快熟面不能单吃,而是用来配饭吃的主菜…… 而现在家里的小孩,早餐吃白粥、肉粥,太频密打包云吞、辣沙、椰浆饭、哥罗面、印度抛饼、炒米粉、茄汁粿条……他们很快便腻烦,甚至有时还敢敢抛来一个厌弃的眼神,嘴角不屑地撇一撇,拂袖而去。宁可饿肚子也不吃,是一种沉默不语的宣战。 夫君最近在餐桌上感触良深,对我吐苦水:“她们呀,最近每次出门都点十多块钱的珍珠奶茶,面不改色的。真是吃饭不知米贵。我呢,连一杯两块多的饮料都嫌贵,只敢喝无糖咖啡乌。” 只能说,时代不同了。我劝他看开点,要对自己好一点。而且,大人也大可不必对他们说:“你看我们以前如何如何……你们却怎样怎样……”上一代人忆苦思甜的情怀总是让他们无法理解,甚至厌恶反感。 当真不必。费劲。倒不如把这力气省起来,化愤慨为食量,解决掉那些多余的食物! 煮个绿豆汤就感触多多,这是干啥呢?兴许是真的上了年纪,一桩小事也可让人追怀如烟往事,延伸成人生感悟,在心里头百转千回,念叨一整天了。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