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成本

2星期前
2星期前
我们作为消费者。这么多年来听过的涨价理由可多了。白糖张20仙,那杯Kopi O也涨20仙(仿佛我喝完整包白糖);汽油涨价,那杯Kopi O也涨价;最低薪金涨,Kopi O也涨;有时候,我想一些商家恐怕连鸡蛋涨价,都想用那杯Kopi O来回收他的成本。 今年的新年话题,我想大概率是离不开最近上市的华阳餐饮集团(以下简称 “华阳” ),上市首秀一度突破100%回报率,许多人以为可能会突破1令吉,最后还是以近100%的股价收盘。 就在华阳上市前几天,社交媒体得以看到他们的餐厅打算在农历新年征收15%的服务费,为期两天。不过,估计可能是受到许多网民的批评,也为了照顾即将上市的市场情绪,该集团发表声明,称不会在来临的农历新年调高服务费。服务费涨价之事就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我们可以问一道问题,请问餐厅在这段期间调涨服务费至15%,是不是合理呢?为什么有些餐厅会想要在佳节期间提高服务费? 我能想到的理由,无非是员工需要在公假当天上班(前提是员工月薪不足4千令吉)那么他们可以领取加班费(Overtime)而且是3倍时薪。换言之,就是当天营业的话,工人成本会飙升。 除此之外,餐厅当天的人潮也有可能激增,不管是受到佳节气氛影响产生额外消费,或是其他餐厅休假,那些在公假营业的餐厅都会有额外的生意额。自然地,也有可能会需要员工工作更长时间,或者聘请临时短工。 既然华阳已经上市,许多财务数据都随着招股说明书公开了,我们就借此来剖析。 该集团的招股说明书里共披露了4个财政年(华阳的财政年截至为每年九月末)的稽查数据,我们就选择2024财政年的数据作为参考吧。 在2024财政年,华阳的营收为2.77亿令吉,减去0.16亿令吉的包装产品营收,店内的饮食营收为2.61亿令吉。成本方面,原材料采购共花去1.14亿令吉,劳动为0.36亿令吉。在那个财政年里,华阳的店面从11间扩张去17间。我们粗略地使用17间来计算吧! 以17间店铺来计算平均值,那么每间店铺的饮食营收为1,535万令吉,劳动力成本为211万令吉,原材料成本为646万令吉。以上这三组数字,我们再除以365天,那么平均一间店铺的流水差不多有4.2万令吉,所有员工成本将近6千令吉,而原材料成本将近1.8万令吉。 我们换算成比例吧!华阳平均一间店铺,其员工支出为该店营收的13%至14%,而原材料成本为该店营收的42%,因此店家的毛利有44%左右(尚未计算租赁费用等) 如果是佳节期间,假设全部员工都能够领取加班费,那么员工支出比例就会飙升至39%到42%(因为是三倍)。这么看的话,留给店家的毛利就会少很多。因此,纵使店家涨服务费,只是从10%到15%,多出来的5%其实压根儿无法弥补额外的劳动成本,对不?所以店家要调涨服务费也很合理,对不? 但是,这笔帐,我会算,你会算,你觉得店家就不会算吗? 我们非常清楚,佳节期间有营业的店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营业额。就以华阳的数据为例,如果他们在当天的营收比平均值增加三成,就能够大大填补这个成本造成的毛利坑洞,对不?而且我也只是用一个粗略的平均值,并没有仔细划分个别店铺的占地面积,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相信一些超级旺店在佳节期间的业绩更不在话下。 我们从顾客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提高服务费,是不是师出有名? 很时候,佳节期间,人们在一家餐厅所逗留的时间往往会因为还有 [vip_content_start] 其他行程而缩短,进而提升店家的翻桌率。这些数据,我相信商家一定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公假时人潮汹涌,(几乎任何时候都是高峰时间),餐厅员工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服务素质,大概率是下滑而不是提升。下错单、漏单、食物味道忙中有错、热饮变冷饮等,相信大家在不同餐厅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因此,店家要在这个时刻提高服务费,实在有点让人难以信服。因为大家都会问,你凭什么? 如果商家真的觉得当天会人员短缺,要么就请多点人,要么就缩短营业时间。其实,这些都是商家可以考虑的。毕竟,你总不能将任何成本都转嫁消费者,对吧? 我们作为消费者。这么多年来听过的涨价理由可多了。白糖张20仙,那杯Kopi O也涨20仙(仿佛我喝完整包白糖);汽油涨价,那杯Kopi O也涨价;最低薪金涨,Kopi O也涨;有时候,我想一些商家恐怕连鸡蛋涨价,都想用那杯Kopi O来回收他的成本。 因此,我们已经听腻了各种创意借口。如果商家真的觉得在公假期间营业,吃力不讨好,其实大可选择休假,不是吗?反正没人逼你的,不是吗? 不过,既然华阳都已经公开说不会调高服务费,那么就皆大欢喜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也希望大家在这个佳节期间能有愉快的用餐体验,没有商家向你收15%的服务费!
4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新加坡9日讯)运输、原材料和货仓租金等成本居高不下,一次性塑料外带包装盒的进口成本涨了20%至30%,有越来越多摊贩收取3角钱(新币,下同;约1令吉)外带包装盒费用,一些材料较厚、外带包装盒较大的甚至收取5角钱。受访摊贩表示,会尽量吸收成本,同时鼓励更多人自带餐盒。 《联合早报》报道,多间咖啡店和熟食中心,有越来越多摊位收取3角钱打包费,例如打包鱼汤的圆型外带包装盒要价2角至3角钱,麻辣香锅的大盒子包装则普遍要5角钱;另外,饮料塑料杯则是1角至2角钱。 一家供应商创办人洪启谋告诉记者,一次性包装产品自冠病疫情加上俄乌战争爆发后,价格就陆续上扬,包括原材料和船运运输费都起价,今年来说单是一个运输集运箱同比涨了20%至30%。 待产品来到新加坡的货仓,供应商又须承担租金成本,而货仓租金几乎上涨了40%至50%,加上人工运输也是一笔开销,种种因素导致一次性包装产品价格持续上扬。 他坦言,作为供应商,进口价调高初期会吸收成本,同时观看市场反应,假设无法再承受成本增加,才会选择调高价格。 洪启谋说:“比如一箱300个装的500毫升方形外带餐盒,市面上去年每箱卖32、33元,今年价格可涨至40多元。” 以云吞面的外带餐盒为例,批发价也许1角至2角钱不等,因此部分摊贩在市场卖2角钱甚至3角钱。 不过洪启谋表示,一些摊贩使用材质更好的塑料盒,该塑料盒的造价和购买价更高,因此外带费也自然更贵。 食客:长期是一笔不小开销 有经常外带食物的年长食客表示,外带费起价,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退休人士卓品福平均每周至少三次到外面外带食物,他观察到有越来越多摊位的外带费收3角钱,“如果两个星期外带10次就是3块,可吃一顿经济餐了。” 他认为,年长者较受影响,因为他们普遍没有收入或收入不高,3角钱外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问及是否会自备外带餐盒,他表示:“有时候在外面走一圈回家顺便外带,一直带着外带餐盒不是很方便。”
7月前
7月前
8月前
(古来、昔加末、居銮18日讯)随着政府宣布国内A、B和C级鸡蛋每个零售价降价3仙,降低商家少许的食材成本开销,但餐饮售价暂仍保持不变。 古来、昔加末及居銮区的商家异口同声对鸡蛋降价表示欢迎,不过“微调”无法为营业成本带来太大的影响,需要顾及其他物价飙涨问题。 虽然未能做到减价,但商家也以另一种方式回馈顾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食堂杂菜饭业者彭丽玲坦言,鸡蛋价格调低,能让他们节省一些成本,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调低杂菜饭的价格。 她表示,受限于与校方的合约,虽然鸡蛋的价格自行动管制令以来已调涨许多,但他们只能赚少一点,吸纳成本的高涨,并没有因此起价。 “这次也一样,如果价格应声而降,我们虽然不会调低价格,却会给顾客多一点蛋。” 此外,古来咖啡店业者林犹源表示,该店一直以来售卖的生熟蛋都是甘榜蛋,但如今降价的是一般的鸡蛋,对他们不会带来影响。 他说:“当然,任何物价有跌就是好事。我们希望鸡蛋价格全面降价后,市场上售卖的鸡蛋也能跌价,让消费者能买到便宜的鸡蛋。” 昔加末蛋糕与咖啡厅业者郑果融表示,店里每天使用约25托鸡蛋。一托有30个鸡蛋,可省下90仙,一天就省下22令吉50仙,每个月可省下675令吉。 不过,他认为,如今的通货膨胀太激烈,这并不会对蛋糕等的售价造成影响,只是对业者而言或多或少有所助益。 居銮咖啡店业者李友文指出,鸡蛋降价3仙对生意影响不大,店里鸡蛋的用量不大,一天最多使用60粒鸡蛋,大约能省下1至2令吉。 他说,昨天曾到市场观察鸡蛋价格,但并没有发现到鸡蛋降价,可能市场需要时间去做出调整,这星期将再次到市场进行观察。 居銮县贩商公会会长刘锦隆则认为,鸡蛋降价对熟食业者帮助不大,对本地熟食市场刺激不大,因为熟食生意的鸡蛋用量不大。 “鸡蛋降价间接能使利润稍微增加,但除了鸡蛋降价,当局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小贩生意?” 另外,他也提到,咖啡起价对于熟食业者影响较大,尤其近期咖啡起价与鸡蛋降价时间靠近,小贩反应不过来,咖啡起价无法直接带动营业额,反而是营业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包点业者郑安兴指出,包点对鸡蛋的需求量不大,因此鸡蛋降价对于他的生意影响不大。 “市面上原料起价,就算原料降价,食物价格依然不见降。” 家庭主妇何咪咪表示,鸡蛋降价肯定是好消息,她可以帮助家里省下生活费。 “一般一次过买两托鸡蛋,尤其家里育有4名孩子,天天指定要吃鸡蛋。” 她提到,家里鸡蛋用量大,家人喜欢吃番茄炒蛋、鸡蛋三明治、生熟蛋等。
8月前
8月前
(新加坡17日讯)公众申诉狮城多家咖啡店售卖的冷、热的无糖红茶的差价从5角到1元不等,让人难接受。有咖啡店主管解释,因冷无糖红茶比热无糖红茶分量还多。 《新明日报》报道,近日脸书上有住在不同地区的公众,纷纷上载贴文展示住家附近咖啡店的饮料价格,并称同款热饮和冷饮价格相差太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中冯姓网友就留言:“Teh-O(无糖红茶):$1.10(新币,下同;约3令吉82仙);Teh-O冰:$1.90(约6令吉61仙),什么逻辑?”,引来不少网友附和。 也有公众指后港、裕廊东和卓源路不少咖啡店也是如此,热饮和冷饮价格相差甚至可达1元,让人难以理解为何差价那么大。 媒体日前走访裕廊商业大道第132座的2家咖啡店,发现第一家的热无糖红茶售价是1元2角,而冷无糖红茶则是2元2角;另一家咖啡店的热无糖红茶则卖1元2角,而冷无糖红茶是1元8角。 记者在第一家咖啡店购买冷热无糖红茶,发现冷无糖红茶杯子比热无糖红茶的看似大了两倍,分量也看似较多,但冷无糖红茶的杯子是先装了冰块,再倒热无糖红茶,过后大半冰块融化,占杯子约30%。而第二家咖啡店的冷无糖红茶杯子则比热无糖红茶的杯子大一些,员工也是把泡好的热无糖红茶倒进冷无糖红茶的杯子,随后也加了半杯冰块。 第一家咖啡店的主管受访解释,冷无糖红茶的分量一直都是比热无糖红茶多,从没有顾客对此投诉。 “我们这个咖啡店经营已超过1年,今年4月热咖啡和茶才刚起1角,之前是1元1角。而冷咖啡和茶则从来都没涨价。” 食客吴女士(52岁,文员)认为,冷热饮料1元差价太多了,但现在外面不少冷饮都卖2元以上,不少人因此觉得无所谓。 食客曾先生(39岁)则说:“冰块才多少钱?就算放冰块,分量应该也是一样的,最多是杯子不同而已。” 店家随经营成本定价 福州咖啡酒餐商公会副主席洪宝兴表示,咖啡店的饮料价格是由店家决定,无法针对价差评断对错。 “我也不能说6角或1元是否贵,这个事没有对和错,也没有条规。主要是要看店家自己经营的成本,随着自己的开销而调饮料价格。” 一些咖啡头手也跟顾客解释,冷饮卖得比较贵,是因为冲泡咖啡或奶茶时,需要泡得更浓一些,好让热饮加入冰块稀释后,味道不会跑太远,所以成本才比较高。 也有受访食客认为,如果味道好、没有变稀淡,差价不超过1元还是可接受,毕竟冷饮份量真的比较多。 公众:可接受差价在3至5角 公众陈先生(25岁)受访时解释,他平常看到冷热饮的价格差距大约是三四角。 “除非冷饮的分量明显多出一倍,那么1元也比较合理。” 食客王先生(50岁,工程师)也认为差价在三到五角还可接受。另一食客庞小姐(24岁,保险经纪)也说,超过5角的差价就太贵了,毕竟冷饮料因冰块融化后反而会更稀释。
8月前
9月前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