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化交流

16小时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月前
那一天,我应邀到哥打丁宜新哥打学校参与该校与新加坡法国学校的文化交流活动。 柔佛州华小与外国,主要是新加坡和中国的小学交流,始于约10年前。 新加坡和中国师生都能以华语与我国师生交流,即使要用英语交流,我国华小当中,也不乏能掌握基本的英语会话的学生。 因此,在疫情过后的这几年,外国小学到柔佛州华小参访并进行文化交流,已渐趋普遍,不再局限于大城市的学校。 如今新加坡法国学校到访,对位于新村地区的新哥打学校是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标志着新村的学校,开始走向新加坡和中国以外的国际文化交流。 法国学校访问团成员都是法国籍的教师,学生的家长是在新加坡就业的法国人,在双语政策下,除了法语,师生也通晓英语。 新哥打校方安排了三语的司仪,分别以华语、英语和法语主持交流仪式。 校长黄赛珠坚持以华语致欢迎词,她要让外国学校师生知道,讲华语是我国华小的特色。而后,她的讲词才由司仪翻译成法语。 新哥打学校有一位在大学选修法语的教师李晓薇,她的法语很流利。 我从法国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神情中,感觉到他们在柔佛州的华小,能够听到司仪以法语与他们交流,应该是“倍感亲切” 在文化交流的环节,法国师生演绎法国歌曲,并用图片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它的特产和美食,新哥打学生则演奏乌克丽丽娱宾。 新哥打华小的师生也分组向法国师生介绍我国的各族文化,一同制作华族的灯笼和印度族的“米绘(KOLAM)”、制作马来美食,包括马来糕和沙爹等,让两校师生品尝。 我看到在今天的交流活动,两校师生都感觉收获满满,相信他们都能在类似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开拓视野,并留存美好的记忆。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峇株巴辖1日讯)日本立教大学(Rikkyo University)代表团日前访问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UTHM),深化两校的文化交流。 这项访问也为敦大的柔佛文化遗产和创新项目(RICHER)研究注入新的合作动力,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RICHER项目由敦大东姑敦阿米娜图书馆与研究团队于2022年启动,旨在重新塑造柔佛文化和遗产的研究与创新形象。 项目重点研究了巴力士隆区的战役历史,以及峇株巴辖铁山的铁矿开采历史。这些珍贵的史料,现已在敦大东姑敦阿米娜图书馆展厅展出。 这两大题材与日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铁山的铁矿开采史,记录了日本在二战前于马来亚半岛的经济活动,而巴力士隆战役则记录了1942年至1945年间日军在马来亚半岛的活动。 20世纪20年代,著名日本抗战诗人金子光晴曾在峇株巴辖的东洋客栈(现为日本俱乐部旧址)落脚,并创作《马来兰印纪行》,让这座城市在日本广为人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峇株巴辖逐渐被年轻一代的日本人所遗忘。 立教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舛谷锐表示,金子光晴的著作让上一代的日本人熟悉了峇株巴辖,但如今的年轻人却鲜有了解。 “作为立教大学的一员,我认为有必要重振这座城市在日本年轻一代中的知名度。” 他说,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和体验,并与敦大签署合作意向书,聚焦于RICHER项目中的两大历史题材。 立教大学师生团队将合作把这些史料翻译成日语,并将在立教大学于明年举办的历史展览中展出。 这为期一周的考察期间,立教大学与敦大语言学院合作,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与历史遗址考察活动。 活动特别注重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峇株巴辖的风土人情,同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这种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翻译史料时更加深入理解这些历史材料,也进一步推广了柔佛文化遗产。
6月前
2024年8月28日,柔佛州永平迎来了一次特别的文化交流——中国浙江天台山代表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天台县委员会主席卢益民的率领下,访问了永平。这次交流不仅仅是因为两地都主祀济公活佛,更是马中两国文化纽带的象征,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打开了新的窗口。马中关系在文化、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多元效益,正是此次事件所展现的核心价值。 一、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永平是马来西亚重要的华人聚居区,济公文化源远流长。永平的天保宫与德教会紫安阁作为主祀济公的庙宇,已成为永平乃至全国信徒的重要精神寄托。这一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天台山——济公活佛的故乡。因此,天台山代表团的到访,不仅是一次宗教和文化的交流,更是两国在历史与信仰上的再度联结。 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地人民的情感纽带,还为马中两国搭建了相互理解的桥梁,济公文化的传播和延续,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平台,为双边关系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效应的多维显现 文化交流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与中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以此次文化交流为例,济公文化不仅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前来朝圣和旅游,还带动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 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将马来西亚视为旅游目的地,不仅为本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还促进了酒店、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此外,文化交流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三、人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除了经济效益,文化交流还对人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和科技是人文发展的重要领域,通过两国的紧密合作,这些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教育领域,马中两国的合作正逐步深入,更多我国学生有机会前往中国深造,同时中国的教育资源也因马来西亚的文化推广而受到关注,科技合作也是另一个显著的领域。 展望未来 此次天台山代表团的到访,标志着马中两国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这一平台,马中两国不仅在文化领域实现了互通互鉴,还在经济和人文领域找到了更多的合作契机。 随着马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两国将在多个领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通过文化纽带的连接,马中关系将更加紧密,并继续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在的好处。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跨越国界的交流与合作,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6月前
(加亨14日讯)加亨狮子会日前通过国际狮子会青年交流项目,迎来了日本交流学生中岛乐士(17岁)进行文化交流。 在少狮顾问潘纪磬和张水娘的安排下,中岛乐士与加亨狮书坊、加亨华小、加亨国中少狮会成员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体验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他参观了加亨国中的原住民文物馆,深入了解原住民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并对馆内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具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也观摩了该校舞蹈班,尝试了扎宾舞的基本动作。 中岛乐士:跟随参加慈善社交活动 中岛乐士表示,此次来到马来西亚收获颇丰,不仅与接待家庭一同游览山水、品尝多元种族的美食,还跟随狮子会参加了多场慈善与社交活动,结识了许多异国朋友。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文化和人民的友善,对马来西亚丰富的文化感到兴奋不已。我也感谢接待家庭的盛情款待,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 他希望回国后,能继续与这里的新朋友保持联系,让友谊长存。 出席者包括加亨华小校长黄诗兰、副会长陈彩虹、理事姚鳕芹、康亚九、江健美、黄嘉欣、加亨国中少狮会会长黄海渤、副会长林珑、秘书欧萱、秘书黄湘慧、接待家庭成员黄国珍、黄启恒、李丽芳及加亨狮书坊义工邱向婷。  
6月前
(新山27日讯)为庆祝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柔佛州龙狮体育会举办马中建交50周年龙狮汇演文化交流会,共有14支来自本地、中国以及香港的龙狮队参与汇演,互相交流龙狮文化。 大会开幕人巴西古当华团联合会主席拿督李文发表示,柔州龙狮体育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龙狮艺术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说,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年来,两国一直在各领域都有很好的合作,除了带来经济繁荣,也促进了文化融合。 “通过文化的交融,我们能更加理解彼此,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共同谱写马中友谊的新篇章。”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席沈冬生表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龙舞狮,龙狮已经成为中华民俗的文化符号,承载著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成为维系华侨的情感纽带。 他说,通过此次的汇演能够促进两国龙狮文化的交流,加强双边的合作,及推动两国龙狮运动的发展。 直落爪哇启东华小校长陈咏铭对学校礼堂成为交流会场地深表荣幸。他说,中华文化源自中国,而龙狮文化一脉相承,此次汇演让两国的龙狮组织有互相学习及切磋的机会。 他也指出,马来西亚的龙狮运动从小学就开始,说明了龙狮文化在这片国土获得非常好的传承。 他也提醒现场所有的龙狮爱好者,肩负起延续龙狮文化传承的使命,继续将龙狮文化发扬光大。 出席者还有柔州龙狮体育会会长兼大会主席陈汉维、筹委会主席邱膨琛、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秘书长王瑜、中国四川龙狮运动协会会长薛源、宽柔中学龙队顾问柳杰昇、启东华小家协主席王嘉尧等。
7月前
(新山26日讯)喜欢客家文化的民众有福了!新山陈旭年文化街即将在7月13日(星期六)举办马台客家文化交流活动,民众将有机会体验两地客家人的饮食文化及手作艺术。 新山客家公会财政周健强指出,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团队执行客家委员会“2024年客家新南向国际交流合作专案”,提出客家文化创新与客家传承国际交流连串计划,并于7月13日到新山陈旭年文化街,与新山客家公会展开以“品味客家.情谊共融主题的客家文化交流活动。 “台湾的团队将会现场准备‘客家小炒’,同时还有经典的台湾客家料理,如牛汶水和关西仙草鸡。” “新山客家公会也会在现场烹煮客家猪脚醋,另外还备有客家黄酒鸡和算盘子,让民众品尝马台两地的客家美食。” 他今早在陈旭年文化街7月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指出。 此外,周健强透露,新山客家公会妇女组将合作进行客家料理线上直播,烹煮过程透过公会的脸书直播,以推动客家饮食文化。 他补充,交流活动从当天上午9时30分开始,届时还有各式各样的精彩活动,包括扇子舞、彩带舞、竹板舞和太极表演,远道而来的台湾老师也会亲自示范及进行“蓝衫文创吊饰DIY”现场教学。 “现场会派发50至100份的客家福袋,民众也可以尝试制作吊饰,完成后把作品带回家。” 他希望透过这项活动,建立台湾与新山两地客家人的互动往来,共同推动国际客家文化永续交流。 出席发布会者包括:新山客家公会妇女组署理主任谢佩芝、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席李玉品、秘书吕立明、副秘书赖东发及委员叶诗梅。 另一方面,“文玩手捻与手串DIY”将于7月20日(星期六)在陈旭年文化街举办。 琼轮原创设计创办人沈燕子说,文玩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除了常见的文玩手串手镯,还有各式手捻。 “手捻指的事小型文玩手把件,其中包括小型串珠、葫芦、核桃、沉香、花梨、小金刚菩提、崖柏等。” 她希望文玩这个传统的文化能在我国流行,让更多年轻人有接触到文玩的机会。 届时,她也会在现场解说关于文玩的资讯,并开放让民众体验制作文玩的乐趣。 首20名报名者可免费制作手串,另外10名报名者则需支付20令吉的制作费,这笔制作费将全数捐给新山中华公会。 由于名额有限,有兴趣想报名的民众,请尽快向新山中华公会秘书处(07-278 8999)报名。 —– 李玉品指出,在来临的7月份,陈旭年文化街会将举办一系列丰富的活动,除了上述的文玩手捻与手串DIY活动外,7月27日也会举行台湾手工捏面人和中医义诊活动。 他透露,台湾苗栗县民俗艺文协会理事长罗紫正当天将亲自进行捏面手作教学,带领大家以面粉加糯米粉,捏出不同的卡通图案和生肖。 他说,捏面人是一项非常具有民族色彩的传统技艺,它的原名是米雕人,又叫雕工米人,因为材料和语言的关系,在台湾都叫它捏面人。 “捏面人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喜欢手工制作的小朋友们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可现场免费报名参加。” 此外,当天也会进行中医义诊活动,大会邀请了数名中医师前来文化街,为民众进行中医诊断,并根据情况给予拔罐、推拿等中医治疗。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