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物馆

柔佛义兴馆位在新山绵裕亭墓园,该馆现今是大马仅有的一家收藏较完整,常年公开展示义兴历史的文物馆。 自开馆以来,除了有公众人士前来购票参观外,也得到警方的重视,几次派员前来参观。 今年4月15日下午2时,即有十多位来自柔佛警方的官员前来参观;而在本月29日,另一批吉隆坡警察训练学院的学员,也已预约要来观看。 其实,早在2017年3月18日,警方即曾派员前来参观类似的展览会。不过,那是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于2012年9月10第一次主办为期一年的“义兴史料展”结束后,将近4年后的事。 为应付这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皇家警察训练学院学员的到访,文物馆再搬出已收藏多时的诸义兴文物供来者参阅,并邀约随他们而来的义兴专家亲自在场讲解,随后他们又来一次。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于2009年10月3日开幕,先后两次接待前来参观的警方人员。 由此可知,由新山中华公会创立的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及柔佛义兴馆,一路来即与警方建立了紧密关系。 该两座文物馆很荣幸的都能担负这一职责。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在第一次成功的举办义兴史料展后,即把所有的史料整理好,结册出版《柔佛义兴史料集》。 本书厚达200页,彩色印刷,共分5章:序丶前言丶专题著述丶史料展出展特辑及附录等。作品出自整10位学者专家及文史工作者。 [vip_content_start] 这是新山史上第一本事闗义兴公司历史的华文专著,因此自出版后,深受欢迎,已再版一次。 从“义兴史料展”能展出一年,仍获得各界热烈的支持及《柔佛义兴史料集》一书,能一版再版,足见义兴公司与本地华人历史关系的渊源流长。 现今新山遗留下了不少义兴公司相关历史的遗迹,如明墓丶义兴路丶义兴国民小学丶义兴回廊丶陈开顺神位及陈开顺新墓等。 明墓祭拜开始于1921年,陈开顺祭拜开始于2020年,对义兴的追念,新山华人一直牢记在心。 柔佛义兴馆于2022年6月19日举行开幕,这是新山中华公会为存留义兴公司历史的另一创举。 该馆展出的史料内容,基本上是以第一次展出的“义兴史料展”为基础,文物较少,展出一样以中英文图文并茂方式为主。 该馆开幕时,邀约新山五帮丶各华团及各界人士参加,出席者包括了华人尊长拿督黄匡顺,与马华总会拿督斯里魏家祥。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在致词时指出,吁请要正确认识柔佛义兴公司历史。 黄匡顺呼吁开放给友族参观,要重视柔佛苏丹一再强调的柔佛民族的团结精神。 魏家祥说,历史背后凝聚的正能量值得珍惜,不要视柔佛义兴公司为一个黑组织。 柔佛义兴史是新山华人史不可被分割的一部分。新山华社建立文物存留这一段历史,同时身为华人应该了解这一段历史,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犹如中国人及海外华人,一定知道太平天国丶天地会及义和团的历史一样。 只是在百多年后的今天,对于柔佛义兴史的认识与论述,应忠于史实,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很欣慰的是柔佛义兴馆时至今日,仍很很好的肩负其职责。
1星期前
4月前
4月前
(哥打丁宜31日讯)哥打丁宜“培华文物馆”,在万众期待下已正式开幕!文物馆是由培华华小的课室改建而成。参观民众可以随著培华华小建校101年的时光机“触景生情”,一起缅怀儿时的历史情景,也对当地华社的贡献有更深入的了解。 针对培华文物馆设立的缘起时,哥打丁宜培华华小校长李志伟受访时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披露,培华学校作为哥打丁宜第一所百年学府,其悠久历史与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为纪念和保存学校的辉煌历程,校方在庆祝学校99周年校庆时,提议设立文物馆。此举意在系统整理与保存学校的文献和历史遗物,以供后人了解和铭记。” 他说:“在庆祝百年校庆时,学校获得董事部、家教协会、校长和老师的支持下,再加上校友和善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共同捐资,最终奠定了文物馆的基础。并在今年10月20日当天正式开幕。” 李志伟指出,馆内珍藏了许多关于学校的历史文物,包括历任教师的事迹、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等。文物馆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代学子启发智慧的宝库。它连接了过去与未来,使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到培华精神的浩荡,铭记学校的光荣传统,同时激励学子承接前辈志向,为未来奋斗。凡是进入文物馆的人,都会被学校百年的风雨历程所感动,对未来充满期许。 他说,文物馆在开幕后已经对外开放,目前为止,该校只接受星期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的预约。如果有兴趣来参观的公众,可以联络学校的任何一位老师或家协成员,在老师或家协成员的陪同下进行参观。 此外,他表示,该校也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添加二维码方式的扫描系统。让其他友族在参观时,只要扫描二维码后,可以通过系统以马来文了解文物馆的资料与历史,进而提升他们对培华华小,甚至哥打丁宜一些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培华华小董事长,也是培华华小校友的林德荣则指出,先辈们千辛万苦在1923年创立培华,从简陋的校舍到二战时期停办,当时还被占用为日军的制造弹药工厂,直到二战结束,先辈们立即复办学校,直到现在培华的7座建筑物,历史事迹和文物是相当丰富的。 所以校方为了保存这些历史,董事会决定打造培华文物馆,让学生和社会大众能够到文物馆参观,让培华的历史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来宾们可以细细地参观,了解培华一百年来的历史故事。 他表示,建立文物馆对该校可说是大胆的尝试:“学校经历数次的大水灾,一部分的文物及文献都已经被损坏及遗失。目前在文物馆内的一部份文物,也是由老师们向社会人士征求来的。因此,希望该校校友们如果有关于培华学校的文物或相片,也欢迎与学校联系,以便协助增加文物馆的收藏。” 他指出,文物馆内的收藏包括有培华华小及哥打丁宜的部分历史文物、相片及文献。如早期哥打丁宜居民赖以为生的橡胶及采锡米活动;哥打丁宜发生的多次历史性大水灾,包括2006及2007发生的百年大水灾,以及培华华小面对的水灾等等。还有哥打丁宜县华小的位置图、培华华小历届毕业生相片、培华华小早期的食堂、各种各样的古董、30年至90年代的历史图片及文献,以及现代化的书法、武术、二十四节令鼓及舞狮等角落等等,可是是一览无余。 家协主席赖昌廷则指出,通过历史珍藏诉说的故事,也让培华学校的百年历程得以复活,更赋予了它全新的意义,体现了学校百年来的传承与积淀。 他强调:“这座文物馆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励着一代代培华学子在新时代继续前行,传承和发扬学校的精神与价值。” 副董事长兼校友林数皓受访时指出,培华文物馆收藏了仅千件学校百年来的文物和文献,更是传承校园文化、弘扬教有精神的关键举措。这些珍贵的物品和文献,包括老式教学工具、毕业证书、校刊、毕业纪念品、书法、奖状、老照片等,都是校园发展历程的见证。 他表示,特别是其中的两项收藏,既早期的董事部章程及校长聘书,都是以毛笔书写,最为难道。 他强调:“这是不能复制的历史,希望通过文物馆把更多的文物、文献与相片,带给大家。” 参与设计、图片影印、印刷及安装工作的前任家协主席兼校友陈汉忠则表示,当初接受这项工作时,认为是难得有机会协助母校的文物馆建设。但发现仅仅给予10天的时间完工,却是一个难题。 他说,由于之前有参与9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他于是毅然接受了这项工作,并在短短10天时间,通过设计、印刷与安装工作,顺利完工。 他认为能准时完成母校所托,是回馈母校的一种最佳的做法。 他指出,“文物馆是专为培华学生设计的一种互动式历史学习体验,通过将历史文物与动态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前任副董事长兼校友岑敏龙则指出,除了协助文物馆的前期筹备工作,他也将已故父亲岑均福在1948年拍摄的大水灾相片及全部有关哥打丁宜市区的历史相片,全数捐献予培华华小,以作为文物馆的相片资料。 这些照片中有许多历史性的建筑物,包括旧巴士站、大钟楼、哥打丁宜大桥及邮政局等。
6月前
(哥打丁宜23日讯)哥打丁宜培华华小日前举办五喜庆典,庆祝该校创校101周年和儿童节外,也进行精明课室一体机、特别室及文物馆开幕礼。 出席者包括:哥打丁宜教育局副局长罗斯兰、拉查里及再努林、士孟朱国小校长阿里夫、新山建集华小校长颜丽莲、马威华小校长范瑞娟、培华华小前任校长李东行、罗俊芳及陈昭喜、前任董事长黎华财、前任家协主席陈汉忠、新哥打华小董事长黄声正、哥打丁宜客家公会会长许炎廷等。 其他出席者还有培华华小董事长林德荣和副董事长林数皓、家协主席赖昌廷、校长李志伟、副校长苏健棱,陈梅端及宋友全等。 大会也安排热心人士江陈美珠、江竹金医生的代表江汉羽、拿督陈建丞、苏上伟、刘国扬、黄锦霞及林玩辉的代表王利文,为精明课室一体机及特别室开幕。 林德荣:感谢支持筹获逾100万 林德荣致词时感谢各界支持,让该校筹得逾100万令吉的建设与维修基金。 他表示,虽然数额与原定目标有落差,已足够让校方完成需迫切进行的工程,如更换雨盖篮球场屋顶、建新舞台和多用途活动中心、更换精明教学系统等。 他说:“校方在有限预算下也设立了文物室,除了让学生、家长和来宾了解学校的历史外,也缅怀和感恩先贤的创校和一路来的竭力守护,以及展示学校多年来的成就。” “培华学校虽然是一所百年历史的学校,但办学理念绝对与时并进,硬软体设备都跟得上时代,教师也是满怀的奉献精神。” 赖昌廷:101年来培养无数人才 赖昌廷致词时说,培华学校经过了101年的岁月,在风雨中慢慢成长,也见证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求知之路。 “学校不仅传承丰富的文化与知识,更培养无数优秀的人才。今天,我们不仅庆祝学校的辉煌历史,也庆祝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他也希望每位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无论未来的路多遥远,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李志伟:文物馆让大家了解校史 李志伟致词时说,培华学校已完成建设新舞台、翻新雨盖球场屋顶、打造多用途特别室、更换新篮球架的工程,并且更新精明课室一体机、打造科目特别室和文物馆。 他说:“培华学校今年101岁了,从当初简陋的校舍到如今的7座建筑物,也经历二战时期学校停办、充作日军弹药制造工厂、学校复办。” “校方为了保存这些历史,董事会决定打造文物馆,让大家了解学校100年来的历史故事,让培华的历史世代流传。”
6月前
6月前
(新山28日讯)为了保留与传承新山家具业的历史及文化遗产,经过两年的筹备,新山家具文物馆于昨晚正式开幕。 该文物馆目前收藏了超过百件与传统家具相关的文物,包括锯子、磨、刷子、墨斗以及刨子。这些工具不仅是同行的珍藏品,更是被捐赠给文物馆以供展示和研究。 新山家具同业公会会长詹达显指出,新山家具产业经历数十年发展,从一个本地的小型手工作坊,逐步成为马来西亚重要家具生产基地之一。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意识到,许多传统的家具工艺与行业故事逐渐被遗忘,行业的文化价值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产生了建立新山首个家具文物馆的构想。” 他说,成立文物馆的初衷是为了保留和传承新山家具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让后代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这些珍贵的手工艺和传统。 他透露了筹备这个项目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筹备。在这段时间里,团队积极地搜集了历史文献、老照片以及古董家具,并且广泛地征求了业内外人士的支持和建议,共同推动了家具文物馆的成立。 出席者包括新山家具同业公会永久荣誉会长孙中文、覃惠贤、张振森,永久名誉会长黄锡崇、拿督覃裕明、吴来财以及文物捐献者黄锡藩。 詹达显指出,家具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它还承载了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记录了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生活故事。 “家具文物馆不只是保存历史文物,记录家具业发展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他指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下,家具文物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 他形容,通过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年轻设计师能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也是新山家具文物馆迈出的第一步。 “家具行业不仅要创新和发展,更需要一个平台来保存历史记忆,传承和弘扬鲁班先师的精神,为行业的未来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与此同时,他也补充说,家具文物馆暂时不会对外开放,不过团队会向柔州的学府接洽,让中学生前来参观展开“走出校园”的户外研学活动。 另一方面,新山家具文物馆主席陈凯钜致词时透露,在过去的两年筹备期间,他和团队曾经前往槟州家具文物馆进行学习和交流,并且参与了拥有百年历史的鲁班行活动。 “我们也安排历史学博士同行,拜访新山家具业前辈,收集家具文物和撰写历史文案。” 他不仅参观了马来西亚的博物馆以了解如何保存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还自费前往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9月前
  庙宇不仅是祈求平安、趋吉避凶,也有着教化人心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庙宇连结起居民的日常生活,集结宗教人文甚至公断制裁的总和,时至今日,庙宇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 乌鲁冷岳社区资源中心主任曾智霞说:“外地人来到加影,我们要展现的不只是各种生活样貌与文化,更希望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基底,让人想一探究竟。”   刚刚正式注册的非政府机构乌鲁冷岳社区资源中心,从2022年开始于加影活动,以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为据点,开启加影老街导览和社区教育工作。   资源中心主任曾智霞说,一座庙宇就像是在地的博物馆,师爷宫是加影历史最久的庙宇,从庙宇出发的深度导览,让外地人更深刻了解加影。   “民间信仰多元,众神各显神通,但一般人较少注意到各家庙宇所供奉的神明,与先贤移垦拓荒历程有关,所以资源中心也投入研究师爷信仰,与不同的组织单位共同探讨,同时也与庙理事会合作,为师爷诞重新规划。”   除了首创把师爷漫画化,让民众了解这位本土神祇的事迹,还为师爷宫重新设计邀请函、戏台、乐捐单,也为庙宇做了参拜指南,举办庙会市集,各种设计都融入庙宇的特色,获得理事会的赞同,给予很大的肯定。   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馆长李腾说,庙宇创生核心是让民俗庆典知识与文化,透过设计的方式传递,以创新开放的方式产生影响力,吸引更多人一起开创,同时也让更多人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分子,这就是多元参与。            投入研究探讨师爷信仰         传递本土神祇事蹟   “在过去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很注重传承,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资源中心很认真的面对信仰传承这个问题,而且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也逐渐影响年轻人去接受并了解。”   “刚开始并不顺利,因为我们是用一种新的方式,为传统事物做转译及推广,但跟老一辈沟通与对接时并不容易,因为他们觉得沿用旧模式数十年都相安无事,何必要改变?”   “所幸最后他们都愿意用开放的胸怀接纳,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去展现,所以效果非常好。”   “外地人来到加影,我们要展现的不只是各种生活样貌与文化,更希望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基底,让人想一探究竟。”   曾智霞说,成立资源中心,也是已故前任馆长李成金老师的计划,李老师生前已就中心的规划和目标,拟出详尽的推行计划。   “我们现在整合不同单位的资源,在加影策划多项活动,都是在延续李老师未完成的工作。”        核心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逾30人志工团队谋策略   如今,资源中心加入彭贯铨、符苑桦及萧涟漪,核心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另外还召集了一个逾30人的志工团体,套志工团名言,大家都是“为加影打工”,出钱又出力,总是聚在一起出谋划策找省钱大计。   成员良好互动,也在引导更多人同行,了解社区教育的基础概念,也从中学习经营永续发展的方向。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居銮8日讯)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认为,佛教应该能够接触更多公众,改变更多人对生命及公共政策的看法。 刘镇东今日在马佛青普照寺文物馆及 《曹溪一滴水》继程法师禅茶书画展开幕礼上,如是表示。 当年也是马佛青成员的刘镇东指出,这个国家需要有哪一些发展和建设都是政府最终拍板的,而这些都是政治工作者的工作。 他表示,希望佛教界可以有更大的关怀,而佛教对他的影响是对死刑的关心。 他说,国会已经废除了强制死刑,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讨论,不能纯粹参与却没有立场。 刘镇东认为,佛教界也应该要关注死刑课题,并且干预公共政策。 “例如气候转变也会影响每一个人,佛教徒应该对此有立场和看法,在文化和宗教的交流也一样。” 马佛青普照寺住持继程法师在开幕礼上透露,文物馆内收藏的佛像大多都是他从各地收集到的,他也希望佛友们若发现任何好的佛教界文物,都可以送到普照寺文物馆。 另外,在他本人的《曹溪一滴水》禅茶书画展中,也展出了约100幅作品。 继程法师说,这个展出集合了他和身边5名朋友合作的作品,包括和画家叶逢仪等人的作品。 他透露,这些作品也已经集结成册,并且希望通过书画展筹集更多资金,来协助文物馆的运作。 另外,现场也推介了继程法师学年谱(上册),继程法师说这是由一名台湾的朋友协助编撰,涵盖从他出生到30岁的各种资料。 他说,学年谱可以记录对历史人物重要贡献,他希望推动编写该学年谱,未来可以将许多高僧和重要人物的贡献一一记录下来,而本身的学年谱可以作为参考的范本。 大会主席拿督洪祖丰虽然无法出席,他通过影片向致辞者发言指出,佛教文物需要传承,包括佛教的思想、意境和内涵。 “简单来说,佛教文物扮演了传承佛法的角色,因此我们要重视佛教文物,保存过往的文物,也创造新的文化艺术作品。”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