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春联

3天前
3天前
玻璃口新村建村于1950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今的面貌已不复当年。然而,每年腊月,玻璃口新村街头巷尾依旧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仿佛连空气都有温暖的期待。村里的大人忙着擦拭窗户、打扫屋子,准备着年货,家家户户在忙碌中透露出安宁的节奏。孩子们穿梭在街巷中,笑声清脆,像风铃一样点缀着这份年味。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一场场关于春联的忙碌。 玻璃口新村的年味,从每家每户门前那副红彤彤的春联开始。洗净房子后,大人开始张罗起写春联的事宜。这个传统,已成为新村的一部分,仿佛年味的象征。村里有几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大人,尤其是黄有为老师和朱广荣老师,他们的毛笔字在村里极具声誉,早已成为春联的代名词。每年,黄老师和朱老师都会拿起笔墨,走街串巷,帮助村民写下他们心中的新年愿景。 写春联的过程,可充满着仪式感和温暖。每个字都从黄老师和朱老师的笔下流淌出来,沉静而有力,仿佛将他们的心意与祝福一并传递给了每家每户。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只是对联的文字,更是岁月的积淀,和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春联的内容因人而异,反映出每个家庭不同的心思与愿望。刚重建新房的家庭,主人希望来年如意安康,便选择了“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这一气派十足的对联;有的家庭孩子刚刚考上大学,便会选“寒窗苦读成佳业,金榜题名报福来”,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还有的家庭,不奢求太多,只希望生活平和,便选择“人勤家和百事顺”,简简单单却饱含深意。 整个村子在色彩中复苏 除了这些充满诗意的春联,也有一些商店门前贴着如“财源滚滚来,生意兴隆通四海”这样的春联,简单直白。它们虽简洁、平实,却承载着最直接的祝福——“财源滚滚来”、“家和万事兴”、“吉星高照”以及“恭喜发财”。这些熟悉的字眼,虽然少了诗意的深度,甚至带有些许浮躁和商业化,却充满亲切感和普遍性,代表着人们最真实、最朴素的期待。 来到腊月廿九那天,整个玻璃口新村都会变得格外红火。家家户户将春联贴在门框上,村子里立刻被那抹鲜艳的红色装点得如诗如画。每家门前的春联都不同,李家总喜欢挂大红灯笼,春联上的字也较大;黄家的春联则低调精致,字迹纤细;陈家孩子的春联虽字歪斜,却充满着孩童的纯真与笑声。 初一的早晨,村民互相走亲戚,走到邻家门前时,第一件事便是欣赏春联。“哎呀,你家这句写得好,真吉利!”“人家的字真漂亮,像画一样!”这种热闹的交流,仿佛把整个新年都点亮了。 如今,尽管机器印刷的春联早已普及,便捷而迅速,但总有些东西,似乎随着时光流逝渐渐消失,难以再寻觅。那份手写的春联,带着浓浓的墨香和温暖的温度,字里行间透着岁月的情感与真挚,仿佛每一笔每一画,都与村子深深相连,承载着这个小小社区的故事与记忆。今年我回到村里,依旧见到了精神奕奕的黄老师、朱老师,依旧是那熟悉的笔触,依旧是他们如年年一样的执笔挥毫。 手捧春联,我将它挂在门边,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回溯,老人们的祝福悄然传递在这张红纸上,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那红纸背后,蕴藏的是不舍的回忆与朴素的情感,让整个村子在这份温馨的色彩中复苏,岁月依旧流转,情感却如春联上的字迹一样,深深镌刻在心底。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马六甲18日讯)马六甲有一群“毛笔农夫”,每到新年前就会拿着一支毛笔写啊写,21年来不间断地售出一幅又一幅亲笔写好的春联,为的是协助洗肾中心筹募款项,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人士。 就是因为有这群不辞劳苦的书法前辈坚持付出,才推动了马六甲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文化,更让峇章洗肾中心获得善款。 马六甲“春暖人间家家贴春联”活动在一群书法家团队的携手努力下,过去20年来共为马六甲峇章洗肾中心筹获180万令吉善款;2025年截至目前,该活动通过义卖春联方式已经筹得7万5000令吉,成绩斐然。 “春暖人间家家贴春联”是由沈慕羽书法文物馆、孔教会和潮州会馆联办。 宋群礼:秉持沈慕羽“傻瓜精神” 乙巳年工委会主席宋群礼在昨晚开笔仪式上表示,“春暖人间家家贴春联”21年的概念就好比一个长大到21岁般,独立了也成年了,希望工委会继续秉持已故沈慕羽的“傻瓜精神”,继续再做21年的傻瓜。 他非常感谢团队们的努力,这两个星期大家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早上7时就赶到学校为“家家贴春联”活动宣传,这种精神值得大家仿效。 “这项活动是已故沈慕羽在20年前创办,他当时为了让马六甲家家户户有新春气氛,于是写了很多春联送给人,后来大家跟着写,越写越多,就想到不如将春联卖给学生,让贴春联活动从小开始培养。” 他表示,每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家长都很热烈支持购买,加上这些春联都是书法家亲手书写,不是通过印刷做成,有着收藏价值。 沈墨义:一支毛笔做伟大事情 大会主席兼孔教会主席沈墨义指出,一支毛笔在20年间可以筹到180万令吉做慈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谁想到一支小毛笔能够做如此伟大的事情,这是中华文化伟大的地方。 “我们做这项活动的目的是推广中华书法,所以我们深入学校和社会积极推广挥春文化,希望所有华族不论哪个年龄或是男女皆可以掌握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更希望借着这支笔年年推广书法,也为峇章洗肾中心筹款。” 他说,“家家贴春联”如果没有获得学校和社会人士的协助,就无法达到现在的目标。 他表示,学生在学校内除了学知识学做人,更必须学会做善事,通过这项贴春联活动,让小学生能够为洗肾中心献一份力。 “如今,春暖人间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全国很多挥春比赛都采用这个名称。” 沈慕羽书法文物馆主席符永刚表示,书法对年轻人或是老年人有着非常大的陶冶性情意义,可以把生活带上更美好的境界。 他说,工委会去各所学校宣传书法和文化,实在是尽很多的力,每天早出晚归比农夫还要卖力,此举为峇章洗肾中心贡献很大的福利。 “书法原来可以筹到180万令吉,功不可没,大家一起努力把文化宣传下去。” 刘志俍:传承文化多贴春联 开笔人刘志俍州议员表示,工委会成员的岁数加起来也有整千岁,是名副其实的“千岁老爷”,他们这种精神不只是为洗肾中心筹款,而是带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趁着新年期间鼓励大家贴春联,把好的意义带出来。 他说,新生代总是拿着手机很少用手去提笔写字,都是用汉语拼音打字,现代人变得很少写字。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笔顺,写出来的字才有力度和工整,我相信写字要投入感情,所以非常佩服千岁老爷,他们每天都在练字,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刘志俍在致词中宣布,拨款3000令吉予峇章洗肾中心、3000令吉予峇章救伤车及2000令吉予潮州会馆音乐社华乐团。 甲潮州会馆主席拿督黄瑞雷有事未克出席,由理事黄瑞满代表。 黄瑞满:彰显古人的智慧才情 黄瑞满表示,书法家持续的奉献精神,令大家非常佩服,为善最乐,大家应向他们看齐。 他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它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讲究对仗工整,言辞优雅,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特别是在农历新年之际,人们贴上寓意吉祥、幸福、安康的对联,以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强。” 他认为,书法需要心静、手稳,更需要细心和耐心,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人们的祝福与期盼。正如书法家所追求的“气韵生动”,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