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死亡

3天前
二战期间,英国人炸掉了柔佛河上的一道铁桥,激怒了日本人。侵略者将哥打丁宜画上红圈,意即此范围内的华侨必须杀光。一队倭寇前往执行命令,从1942年2月26日到3月5日之间的10天内,一口气杀了4300名华侨。如此重大事件,岂能轻易忘记?余日前来到柔佛河畔,思及此事,著诗一首如下: 〈柔佛河上的桥〉 柔佛河沉浸在她深邃的心事中 她修长的脸波光粼粼映照着斜阳 斜阳照不透她浊黄的愁绪 一则心酸的故事 隐藏心底已有80年 80年未曾愈合的一道创伤 自从陈开顺开辟了陈厝港 苏丹阿布巴卡开启了港主时代 柔佛河便风调雨顺 华侨港脚和马来甘榜相映成趣 园林千里炊烟处处 她的风骚一时无两 河口有繁忙的商船往来 河里有丰盛的鱼产等待捕捞 河畔有十个地方称为都城 一道铁桥横跨她宽大的脖子 上有白鹭和海燕飞翔 下为滔滔江水碧波千层 这膏腴引起了东妖垂涎 肥肉当前还不快快行动? 太平的曲调于是戛然而止 贪婪攻陷了诚实的城池 欲望亵渎了纲常的贞洁 谎言和妒嫉在街头跳着裸体舞 暴力坐上正义的王位 这些形容未免拙劣 人性的沉沦一旦至此 已无恰当的文词可与之匹配 迟迟不开花的英军炸弹 终于开了花 不在应该的地方 却于这幸福的桥面 一声轰隆它把它送到了河底 也将那繁华盛况送入死城 300个壮丁被曳来河岸 妖头的怒吼在河面荡漾: 你们切断了皇军的通路 亵渎了天皇的恩宠 已经被判死刑 我如今给你们一个赎命的机会 马上造一座新的出来 否则向我的刺刀交代 铁锥在他们的臂膀里失去了重量 肩膀是搬运的卡车 300个身体焊接成 一副建筑的机器 妻子们站在远处眺望 锥音阵阵 催得她们个个泪流满面 一座木桥平地而起 在铁桥原来的地方 第一天打好了桥墩 天黑前每个人拿到一包日本烟 第二天架起了半个桥身 从河岸到河心 天黑前每人又分到一包香烟 给你一点儿小小的享受 你也要像香烟一样灰飞烟灭 那是在第三天 当另一半桥身也衔接了上去 准时完成没有逾期 对方却背叛自己的承诺 聪慧的灵魂 被一条索命绳绑成一块 枪声响过,烟雾淡去 他们的影子已从江岸消失 水下泛起一片殷红 第四天 柔佛河上又出现一座新桥 那是血肉铺成的桥梁 一个失去贞操的母亲 用另一根绳 把自己和两个孩子绑在一起 给这肉桥加添了一块踏板
3天前
3天前
6天前
1星期前
病人对医生说,命运对他不公平。他体贴,有底线,循规蹈矩,是家人和朋友心目中的好人,如今病情恶化,癌细胞蔓延,突然要离开人世,如何释怀? 医生静静地聆听病人控诉,他是癌症专家,29岁,年纪轻轻就受聘于世界著名顶尖医院妙佑医疗国际。 医生说尘世本质上就不公平,眼前世界破碎不堪。医生是虔诚基督徒,他说他“很难责怪上帝”,读到这里一惊,原来医生也是癌症患者,不久前发现自己“患有食管癌并且肿瘤已经扩散”。 医生思考过“责怪上帝”这个议题,但是立刻持否定态度。“我的经历是不公平的吗?我不认为如此。”医生说。愤愤不平者不过觉得自己“太好”,不应遭受不幸。他在政治稳定的国家长大,家庭美满,父母与家人爱他,他反省际遇:“如果有不公平的话,那是我所得的祝福实在太多了。我怎么能接受从上帝和生活而来的那么多福气,却又谴责其中的试验为不公平?” 医生每天接触癌症患者,没有所谓“应该患得癌症”的病人,讨论“公平”或“不公平”毫无意义。死亡近在咫尺,可以把握的只是当下。医生安慰病人,做该做的事,不要将眼前处境设想成世界末日。学习向外看,心怀感恩,珍惜拥有。 医生后来由美国回到老家一所教学医院服务,他希望多一些时间陪伴父母。他坚持每天上班,直到体力无法支撑。心情何等平静,态度何等从容,这是真实故事。医生来自槟城,两年后他离开人世。上面叙述来自病逝前日记。他名叫陈道声,讲故事的人是他叔叔陈忠登。 每一个人在世上只有活一次的机会。因病不幸早逝当然可惜,但不表示人生虚度。陈忠登在《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经得起苦难、病痛考验。他引富兰克的话:“如果生命有意义,苦难就一定要有意义,因为苦难是人生所不能消除的一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生就不完整。” 我们应该向死亡拜师 “苦难要有意义”六字铿锵有力。健康与幸福都来自于对苦难的博弈和超越,“不断地迎击苦难,咀嚼苦难,超越苦难,苦尽甘来、向死而生才是人间正道”。王一方在〈医学人文十五讲〉第二版序文中这么说。王一方替有人文情怀的医生讲话,他们不只医病,关键时刻,还以他们的知识和行为开导病人,提醒病人注意平时忽略的人性光辉。 正视灾难和死亡,苦涩度必将减轻,陈道声凭借宗教智慧,明白了生死道理。不哀所失,庆幸所得,他希望他离开后家人快乐。他不愿意看到他们活在痛苦中,陈忠登说“道声对死亡正面的态度,帮助他的父母与年轻的寡妇接受他的离世”。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名句。人生是一趟艰难旅程,你我行色匆匆,在不同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诗句并非回避或消除痛苦,而是解释人生并肯定人生必有痛苦。 生老病死是必经之路。死是终点,但是生存目的不可能为了死,从生到死不是简单一条线。从死看生,生会出现想像不到的高度。我想起周国平在《安静》中一席话,他说死应该被设想成由短暂的生进入永生,由易朽的肉体进入不朽,由尘世进入天国,由不完满进入至善,由普难进入极乐。人生之路应该有“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标,一个纯粹精神性质的目标。” 古今中外探讨生死课题的著作汗牛充栋,可以借用的智慧太多,没有理由在人类文明累积数千年后,我们对死亡还有恐惧心理。 事实是恐惧从来没有消散。陈忠登在行医过程中印证此事,特别是还在创业时期的壮年人,被告知身患绝症,刹那间万念俱灰。陈忠登说我们应该向死亡拜师,在健康时思考死亡问题,从中汲取智慧。 我因为“情在马来西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听陈忠登动人演讲而重读《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些内容让我起感激之心。陈忠登与几位朋友在2018年融资创办“信望爱安宁疗护”,这所非营利疗养院坐落于八打灵旧区。目的简单,向临终或绝症患者伸出温暖之手,抚慰满布伤痕的躯体与灵魂,给予他们爱和力量。 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不会永远属于我们,没有人可以起死回生。与疾苦共生并寻求安详是唯一选择。陈忠登说在生命旅程中,做对的事和达到终点同样重要,我们既要唱“生命何其短暂,刹时消失无踪”,也要唱“生命不计长短,乃是生命的内容”,这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文中最后一句话。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