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母语

“阿辉,汝食饱未?” 《钱不够用2》中的经典对白,已故资深演员黎明的一句闽南话,让无数人想起家中长辈的关爱。然而,曾经传遍南洋的乡音,如今却逐渐式微,华语取而代之,成为华社的共同语。如今,多少年轻人还能与祖辈用流畅的母语沟通?是什么因素让不同世代的母语被“调包”了呢? 沈志伟本身是潮州人,生长在槟城的他,从小就听到街头巷尾的人口操福建话。中学毕业后,他到马六甲求学,才发现同龄人中,大多数只会说华语。即便这两座城市非常相像,他也由此观察到不同代际之间语言转用(language shift)现象的出现,这激发他对语言学的兴趣。 成立“庇能福建话协会” 眼见福建话传承的情势不妙,沈志伟决心在东南亚福建话灭绝之前,将其记录下来。因此,他成立了“庇能福建话协会”,旨在维护及拓宽福建话的使用空间,鼓励父母与孩子从小讲福建话,让福建话继续发展并传承下去。 “我们在收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的福建话语料,大量记录人们的日常语言,进行规范工作,以便能制作语言教材,让我们的母语得以永续发展。”沈志伟曾为科技公司制作语言科技,目前组织了团队自行制作福建话输入法软件,推动福建话与时并进。在制作过程中,他需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加以考究分析,确保自己的产品是规范而正确的。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学,沈志伟不远千里负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修读语言学硕士。他认为,缺乏对语言及历史认知,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和珍视自己的母语。 他强调,福建话并不是附属于华语的方言。“华语”源自北京,而福建话源自福建,两者是两个地方不同的语言。因此,将福建话、客家话、广东话(粤语)等都标签为“方言”,其实是错误的观念。 他说,中国的语言与欧洲语言一样多元,福建话和华语的差异,甚至比英语和德语之间的差异更大。“很多人可能从未意识到,我们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和福建,而华语(北京话)也不源自马来西亚。华语对马来西亚而言,其实就是外来语。但上个世纪,华语被包装成了我们的‘母语’。” 母语被降级为“方言” 说到这里必须回顾历史。我们的先辈是没“汉族”的概念的,福建人、客家人、广东人都是不同的群体,而福建话、客家话、广东话也是各自独立的语言。然而,19世纪末期,我们的认知开始出现了变化。反满清的革命人士宣扬从日本及西方引入的种族主义。为了赢取支持,开始散播“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概念,制造出新的“汉族”血缘认同感。一旦把五湖四海的人都视为同一种人,就需要找一个共同语,而我们的母语就被降级为“方言”(dialect)。 后来,许多地方的领袖也利用“汉族”的概念来独尊北方官话。1979年,新加坡政府推行“讲华语运动”,消除公共广播使用中国南方语言的使用空间。该运动的口号也是利用清朝末年出现的“华族”概念来鼓吹人们抛弃母语。 翌年,我国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也效仿新加坡,发起“讲华语运动”。“奇妙的是,就连原本应当捍卫自身语言的会馆、乡团,也加入消灭自身母语的行列。今天,这些会馆、乡团面对青黄不接的后果,跟当年自我消灭母语的举措有关。现在的福建会馆和客家会馆已没有太大区别,母语消灭了,认同感消失了,这些会馆还能吸引什么人呢?”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没有华语,我们要怎么沟通?”沈志伟回答道:“福建话是槟城开埠以来的共同语,广东话是怡保华社的共同语。许多马来人及印度人也掌握这些语言,这些语言就是当地的共同语。”他补充:“我国政府所推行的国语不正是为了促进国民沟通吗?” 他不否认华语和英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惟不能遗忘祖先的母语,更不可抹杀这些语言的使用和生存空间。 “闽、客、粤语自古以来都是学堂的语言。槟城的五福书院早期是用广东话教学,育才学校则是用福建话教学。我们的语言被降级为‘方言’之后,就被校方放弃作为教学媒介语。甚至有学生在学校说母语,还会被惩罚。但这种校规是有违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的。”沈志伟指出。 “属地原则”推广方言 沈志伟认为,我国华文教育的内容以中国北方为本位,只教北方的语言文字及文学,但实际上中国南方的闽、客、粤语等都有自己的白话文及著作。“比如‘厝’、‘佢’等就是闽、客、粤语的文字。但经过汉族主义洗礼后,有人却视为这只是‘方言字’。” 他举例,1566年重刊的戏文《荔镜记》(又称《陈三五娘》)是迄今仍保留下文字最丰富的福建、潮州文献。还有《闽都别记》,这是一部清朝乾嘉时期以福州文书写的章回小说。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里,却只提到《水浒传》或《金瓶梅》等官话文学作品,而完全忽视了中国南方的文学。 “母语不能只限制在家里使用。当长辈不再与年轻一代说自己的母语,该语言可能会在一两代之内消失殆尽。”因此,庇能福建话协会主催按“属地原则”在某一城市或区域推广某一语言。例如在槟城推广福建话、在怡保推广广东话、在新山推广潮州话,尽可能扩展这些语言的应用范围,使它们继续发挥作为大众语言的作用。 他呼吁社会贤达积极奉献金钱及资源,支持文史工作者,鼓励有兴趣奉献的人联络该协会 lianlok@speakhokkien.org。他也愿意分享经验,帮助有意拯救其他语言的工作者。      
3星期前
华文,是中华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身为华裔的我曾经很抗拒学习华文。但如今的我对待华文已有不同的态度与看法。 在马来西亚,学生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自己就读的中学。而我也做出与绝大多数人同样的选择——就读国民中学。入学前,华小生能够选择是否学习华文科目。当这项选择摆在我眼前时,我立刻把想要放弃华文科的想法告诉父母。但是父母认为身为华人的我绝对不能放弃学习母语的机会。无奈的我只好接受父母的安排,继续学习华文。 文字中窥见古人的智慧 遥想当时,第一堂华文课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单手托腮,无精打采地盯着站在白板前正在讲解陶渊明过往的老师,不禁打了个哈欠,心早已飘到远处。但随着老师开始讲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心里也被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经过那堂课后,我开始对华文产生了一丝兴趣。原来,华文不仅仅是枯燥的课本知识,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有机会窥见古人的智慧。而老师讲解的〈桃花源记〉成功打破我对华文的刻板印象。不仅如此,老师生动的讲解也让我能深入一层了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自此以后,我不再抗拒华文课,反而开始期待下一节课的老师即将带领我解锁的华文世界。我相信,未来的我会继续在华文的世界里遨游,探索更多古人的智慧,感受更多文字的魅力。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关丹16日讯)小六生毕业在即,关丹中菁二校董事长杜金诗希望毕业生无论未来身处何地,都要谨记母校的培育,珍惜华语华文的独特性,传播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包容。 他强调,母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根与魂,也是学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的重要基石。 他勉励毕业生继续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铭记自身的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勇于创新,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毕业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旅程的起点。希望毕业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勇敢面对挑战,并以中菁二校为坚实后盾,继续追求卓越。 ” 他今日在关丹中菁二校2024/2025年度第六届小六生,第五届学前班毕业典礼上,如是致词。 在该校同日举行颁奖典礼暨新春联欢会上,杜金诗说,校方表扬学术、体育、艺术及品行等领域的优异生,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全校生的激励,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家协主席周林盛于新春联欢会上致词时说,新春佳节是团圆与感恩的时刻,也是开启新希望的起点,但愿喜庆的日子为中菁二校带来幸福与希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他感谢师生和家长们过去一年所付出的努力,让校园充满活力与温暖。 校长颜丽婷说,学校不但积极推广中华文化,通过讲座与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及文化精髓,帮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传承先贤智慧,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将推广沙盘治疗法,这是一种通过孩子在沙盘中自由摆放模型,以此表达内心世界的心理疗法。 她指出,相关疗法将有助于孩子释放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并改善人际关系,特别适合有情绪困扰或经历特殊事件的学生,希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与挫折,在未来道路上更加坚韧和自信。 同时,校长不忘恭贺全体75名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升上中学一年级,并赞赏他们在过去一年为学业、体育和比赛的出色表现,展现了进取精神和卓越的能力,为校增光。 她也说,在人工智能(AI)飞快发展的时代,教育理念也随之转变。无论如何,AI工具是辅助,真正的成长来自持续的努力和内心的坚韧。 她强调,学校积极帮助学生培养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耐性与毅力的培养及人文道德发展,以实现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出席嘉宾尚有副董事长张翔坚、财政黎燕芬、董事房达祥、刘秀文及拿督叶运兴等。 2024/2025年度优秀生为李善盈与戴振业。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