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瑜伽

2天前
1月前
3月前
(新加坡22日讯)老伴离世后的第一个农历七月,金银姬(金姐)以忙碌遮掩悲伤。 金姐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她日前因为想老公想到哭得不得了。 她说:“现在农历七月了,几十年来都是他给我钱花,现在我要烧纸钱给他,今早真的受不了,哭了几个小时,眼泪停不下来。” “我现在还不可以去庙,就叫儿女去拜祭。我有跟自己说一定要想开,去找很多事情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才不会一直想着老公。” 金姐的另一半李伟才去年10月11日逝世,享寿85岁。 那段日子,金姐天天以泪洗脸,并陷入哀伤的情绪走不出来。家中3名女佣也担心她做傻事,轮流看顾她。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手脚麻痹,才告诉自己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她相信老公不会希望看到自己这样,因此收拾好心情后,投入工作、积极生活。 77岁学瑜伽 金姐近日在社媒分享首次练瑜伽的照片,并表示己77岁,什么都得尝试。 她说:“其实想尝试很久了,看了有一年多,但一直不敢挑战,总感觉瑜伽是给年轻人学的。这次鼓起勇气尝试,除了想尝试新东西,也不想每天待在家,老是想起已离开的老伴。” 金姐计划每周练习一次瑜伽一次,上星期五去了第一堂课。 她说:“我练的是Trapeze瑜伽,有吊布,可以帮助支撑身体,比较不容易拉伤,我比较安心。如果没有吊布,撑起臀部时,撑久了担心腿部力量不够,或不小心扭到,有了这个吊布撑起来反而会很舒服,就像婴儿裹在襁褓里,很想睡在里面。” “如果我再瘦一点应能做得更好,我现在65公斤,如果可以减到60公斤就很好了。之前出席《红星大奖》时减到63公斤,过几天又胖回来。我也有控制饮食,但真的很难减。” 除了瑜伽,金姐每星期二和三也会健身,平时在家还会练习五鼓。 金姐的小孙子明年升小学一年级,所以金姐最近忙着在陪小孙子练习讲毕业台词,也开始教他华语。 金姐还有一只养了10年的猫“多多”要照顾,那只猫非常黏金姐。演艺事业方面,暂时没有新作品。
3月前
“他又不胖,为什么那么勤于健身?”二十出头的我,对于同事们在忙于工作和家庭之余,还得频频跑步做瑜伽健身颇有不解。那时的我仍处于懵懂年华,以为努力运动就只是要瘦身让自己好看些。同事们听着笑着,说以后我就会懂,也顺带提醒我,运动不一定是要瘦,很多时候更是因为想要更加健康的自己。 10年过去,岁月打磨,我在早上8点的瑜伽课上,明白了当年他们那句“以后你会懂的”。 步入30,肩上有了重担,也有了承担。在生活与工作的罅隙里,不说挣扎二字,但活得,真的没有很潇洒。报名上瑜伽课,起心动念在于自己又有了想要放弃工作、想要休息的念头。总觉得到了30,不能再像20岁那般任性。于是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必须要通过学习一项自己非常恐惧的事情,来通过潜意识告诉自己,这一次无论如何都得撑下去,而我是有能力,也有选择继续撑下去的。 第一堂的瑜伽课是一场灾难。老师频频喊着我的名字,我嚷着痛,老师再帮忙我往前往后地拉。我是在无限循环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比之前的自己进步就行 我是个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的人,在生活上是如此,在工作上更是出了名的逃兵。不说旁人了,这一次练瑜伽,连我自己都在赌,这一次会撑到多久才放弃。我原本预计不出3个月就会放弃,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再撑一下下就好了当中,迈入第7个月的学习。 过程中有好多次我是想要放弃的,想要赖床,想要多休息。还有一次是下大雨了,想说是老天的旨意,今天得休息。最后还是默默地装备好自己,撑着伞走路去上瑜伽课。 往回看,内心只有感谢。 感谢自己在极度疲惫中依然去做了瑜伽。我在每一次的吸气与吐气间,都在提醒自己要专注当下。在每一次的战士式里头,即便肌肉极度酸痛,我仍然选择撑下去。就在这每一次想要放弃和选择不放弃之间,我明白了力量能从内长出。但凡愿意,我们都能从内里支撑自己,去抵抗日常的各种面向。 老师常提醒我们,看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动作对不对,不要理会别人,比上周的自己再进步些就行。是呀,我们有的是自己。看向自己,挺起身子,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即便这一次真的做不到,真的没关系,下一次再试一试就好了。 而做每一样事情,都不要忘记休息。在最害怕的后弯瑜伽后,老师总会说,快快,进入婴儿式,我们的肌肉需要休息。婴儿式后,感觉自己的肌肉有被很好的照顾到,能再重新开始尝试自己恐惧的后弯。 每做一次瑜伽,总感觉自己从头到尾的又活了一次。每一堂瑜伽课后,总是心情愉悦,内心饱满得能抵御迎面而来的种种挑战。我想,瑜伽说是练身体力量还有核心,我们在过程中也是在练习心的强大。 我也明白了同事们当初那句你以后会懂的。当我们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会发现最需要还是自己,那身体强健,内心坚毅的自己。生活中很多艰苦,是需要这样的自己去经历和承担,没有人能够帮你。即便当下极度痛苦,通过瑜伽,你会明白肌肉酸痛真的只是暂时的,真的只要再撑一下一切就会豁然开明的。 旁人说,练了瑜伽的你感觉更加挺拔了,体态好看了。但我就是觉得,我的最大获得,在于那愈来愈坚韧不拔的心。还有那,不再放弃的自己。
4月前
瑜珈是一种古老的练习和冥想,在现今繁忙的社会中它除了是一种运动,瑜伽也可以让大家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灵的平衡。 在刚过去的世界瑜伽日中,有约200名瑜伽爱好者齐聚居銮参与大型瑜伽活动,是南马其中一个最大型的瑜伽活动。 这个以“内观自己”为主题的2024居銮世界瑜伽日活动中,试图找到瑜伽爱好者的共同语言,从瑜伽体势中找到生活的智慧和平和的心态,为浮躁的社会贡献一丝平和。 本期的《乐活频道》走入参与活动的几名瑜伽老师,从他们口中了解内观与瑜伽结合的世界,如何影响瑜伽爱好者的生活观。 王晓婷:倡导有觉知瑜伽练习 作为召集人的王晓婷是居銮著名的艾扬格瑜伽教师。她表示,瑜伽不仅是一种运动和各类体位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视生活的方式。 “通过观察自己的身心和欲望,做出过滤和审查,得出不一样的成果。” 作为一名瑜伽老师,她一直以来都倡导有觉知的练习瑜伽,让学生清楚知道不能忽略身体,将瑜伽变成身心灵的锻炼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这就不仅仅只是一项运动。 无论如何,很多瑜伽理念或个人都讲求“爱自己”,但王晓婷也反思,爱自己是否会走到自私的极端层面,而人们究竟拥有多少才“足够”,通过这样的反思让练习瑜伽的人知道自己也有能力付出。 “内观除了审视自己、自我束缚以外,也还可以通过提升自我的觉知,最终对社会负责任。” “以购买衣服来说,我们可以审视买衣服是为了发泄还是一个需要,我就会有意识的控制,通过内心的观察,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买衣服)不是对品牌的追求,而是一个需求,并足以对地球产生最小的负担。”       200人练瑜伽筹款做慈善 王晓婷也表示,对她来说世界瑜伽日是可以让人与人连接的特别日子,也可以成为一个为社区贡献的平台,因此才会举办这个多达200人一起练瑜伽的活动,并将筹得的款项捐给有需要的慈善团体。 “我们不但可以连接优质的老师,让学生学到不同的东西,也让老师与老师之间一起学习交流,同时又能集合大家的力量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回馈社会。” 陈美筠:从旁观者角度观察自己 目前在新山担任瑜伽老师的陈美筠则分享到,瑜伽是她生活中的平衡剂和调节剂,通过练习瑜伽让自己清楚知道当下的精神状况,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自己。 “在当中思考,当自己面对困难时会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如何去选择,这样的选择是否会超出自己的极限 她表示,自己会关注情绪会不会通过练习瑜伽而释放出来,从而更加真实面对自己的现状,理解自己如何去调整自己的生活频道。 “练习瑜伽时像是过滤器一样,过滤掉这几天累积的无形的压力,生活节奏太快之际也可以让自己慢下来。” “如果可以通过瑜伽让每一天生活达到喜悦和平静的境界,对我来说就是值得的,那一天就过得很圆满。” 通过体势领悟生活理念 至于作为瑜伽老师,她如何帮助学生一起达到这个境界?陈美筠说,现阶段的瑜伽练习大多停留在动作的追求上,她会尝试加入心灵方面的内容,在诉说瑜伽体势时把生活理念放进去,让学生知道如何体会其中身心灵的领悟。 “我们相信同频,同频道的人会接收时,会理解老师要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因此瑜伽并不是对高难度动作的挑战,而是要明白通过这些体势要达到的目标。” 陈学民:学会稳定自我意识 来自吉隆坡的瑜伽老师陈学民则分享了瑜伽和禅修,他说将禅修带入在瑜伽练习之中,也是内观瑜伽的一种体现。 他指出,人们总是追求外在,又或者通过观察、审判和批评别人,当瑜伽讲求内观时则是要将心收回来,了解自己现在的状态,包括自身的优缺点、身体的局限。 “观察到自己后,我们可以发现原本的自己,我们有时候会生气,生气的当下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说出不该说的话,这是被心带著走;我们应该要去发现原来的自己,找到原来的自己。” 他说,通过瑜伽训练自己的意识往心内走,在简单的各种瑜伽动作中,引导自己观察自己是否有办法主宰自己,继而培训意识去稳定和观察自我,减少外在的干扰。 饶淑敏:通过冥想反观自己 来自吉隆坡的瑜伽兼冥想老师饶淑敏则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疗愈师,民众可以通过练习瑜伽和冥想,走入自己的内心并疗愈自己。 “通过冥想探讨内心发生什么事情,静静的和自己在一起。通过观察脑袋里发生什么事情,得知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是不是被脑袋拉著走。” 她说,人们总是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拉著走,看不见自己的行为和行为举止,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各种情绪和负能量投射给家人。 管理好情绪更正能量 “通过静下心来检讨和反观自己,寻找自己的根源,疗愈好自己的创伤和情绪,才会从创伤中走出来,就不会被情绪影响自己,任何人都无法触怒自己。” 她也建议瑜伽练习这思考练瑜伽的方向,每天在练习的那些动作是否和心有所链接,自己搞定了身体后,是否也有治疗自己的内心。 在瑜伽和冥想的过程中寻找自己,了解情绪只是一个负能量,大家只要把情绪管理好,正能量就会出现,从而找到最好的自己。                          
5月前
再多一个月,就毕业满一年。2018年学瑜伽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考取老师证件的念头。可是,谁知道,再多一个月,距拿到瑜伽老师证件就要满一年了。算起来,自己学习瑜伽的时间不长,认真坚持瑜伽是从报名瑜伽老师课程开始。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哀怨、全身酸痛,听不明白老师的指示;直到现今很享受瑜伽,甚至还成为老师,开始线上教课。 想起来,的确很神奇。大学毕业,在马来西亚工作了1年半就去了新加坡工作。7年之后,现今回到了马来西亚。每个选择背后需要顾虑的因素很多,即使能够很合逻辑地分析原因,但仔细看下去,仿佛这些选择都是活生生的,有它自己预定的路要走。而我,如果可以做个旁观者,将它当作看一出戏地看着这些话剧,也是很不错的。 小时候接看禅修故事,其中有一篇写到“无我”。我当时不明白。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件多么自然的事情。我就是我啊,摆在你眼前那么大的一个人,这还需要证明吗?怎么可能无我? 我一直以来都很靠“左脑思维”,所以逻辑是我很重要的,可能也是唯一的思考模式。打破沙锅问道底,是我的特质。所有的情绪都是我,包括一切负面情绪。如果发生了一些坏事,那也是我造成的。对我来说,我的观念那么坚固,自然的,自尊也很坚固。 但是,无我,是打破沙锅都无法问到底的,因为它不是一个透过我可以达到的观念。甚至,无我不是一个观念。不是,那么是……?自然地在问问题的,是我,更正确的说,是头脑的固有的回路。如果不是这个,是哪个? 接触禅修的机缘 在马来西亚没有接触禅修的机缘,反而到了新加坡才开始接触,才知道马来西亚也有那么好的禅修地方。一开始接触静坐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peaceful mind。Bhante说,平静也是需要有条件的。我当时不明白。现在回想,难道不是吗?细看,一个人觉得最烦燥、最不平静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念头很多的时候。即便身体没有任何的痛楚,但如若念头多得踩不了车,一个人依然会觉得很痛苦。 “我刚刚是不是说错了话?” “那个人会怎样想我?” “明天是deadline,但是我还没开工。” “房租又要到了,孩子的补习费又涨价了。” 烦,太烦了。人生好像是一连串的问题组成的,活着好像就只为了解决问题。把生活样样都当成问题,于是只作为思考工具的头脑,就成了主人,不停地在解决问题,虽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甚至衍生了新的问题。 所以静坐或禅修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为,他看到人不平静的源头——念头。一个人,若没有念头,随时都在当下,是快乐的,是平静的。小孩子,尤其是还没有强烈自我意识,不太会说话的小孩子,他们的每时每刻总是自然天真,让人喜欢。他们的注意力总在当下,上一秒才哇哇大哭,下一秒又大笑,无忧无虑似的。除非饿了或身体不舒服,不然,大多时刻,他们总是很平静,很欢喜。于是,静坐的时候,老师通常会说,就看着念头来,念头走。不去欢迎,不去阻止,你在这里现在就好。你看,这不就是条件?
6月前
走出户外,接受山林风声与虫鸣的洗礼,让心灵沉浸在古印度瑜伽修行的宁静和喜悦。 来自新山区的24名瑜伽爱好者,于今年4月20日及21日,参加在乌鲁地南一处偏远宁静的渡假村举行的瑜伽静修营,体验了一场淋漓畅快的身心洗涤。 有别于一般瑜伽工作坊是以静坐冥想结合体式为导向,这两天一夜的“静修营”则是涵盖净身、调息、体式、梵呗和静坐等,让学员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全然放松,体会瑜伽修行的真谛。 上述活动是由在烈光镇开设瑜伽学院的叶炎辉(32岁)和其妻子黄美君(43岁)主办;为了让大众有机会认识真正的印度瑜伽精神,这次特别邀请来自印度瑞诗凯诗(Rishikesh)的瑜伽导师迪瓦尔(Dilwar Singh)前来指导。 黄美君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表示,她曾在2022年前往印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瑜伽师资班,当时的导师即是迪瓦尔,对方认真与自律的教学态度让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才萌生邀请对方前来授课的想法。 “这次有机会邀请老师来教课,希望能将真正的印度瑜伽精神带到新山,也让大家看到瑜伽并不只是做出优美的动作,我们更应当重视的是清净身体和意念,达到身心灵合一。” 拍摄:李玉萍 这是她首次举办瑜伽静修,参与者年龄介于30岁至60岁之间;相对于着重学习体式的工作坊,黄美君认为,静修营更容易受到人们欢迎,她解释:”工作坊针对的是想要提升某些体式的长期练习者,静修则是一边玩乐一边学习,活动场地远离城市的喧哗,有助放松身心灵。 首次来我国教学的迪瓦尔年仅27岁,他在2020年毕业自印度北阿坎德邦梵文大学,考获瑜伽硕士学位,同时取得国际瑜伽教师培训资格。 他受访时透露,他在21岁那年考获电脑科学的学士学位,但他无法想象自己成为“科技人”终日对着电脑的日子,这也许是基于他自小沐浴在瑜伽的精神氛围中,促使他最终踏上瑜伽修行之路。 他说:“瑜伽对于我不仅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养成自律内省的性格,并且以此自我激励。” 资深瑜伽导师陈淑贞(60岁)指出,本地瑜伽学院倾向邀请来自港台两地的导师,因此能邀请到印度导师实属难得,学员们对这次静修营充满期待。 她表示,将印度瑜伽的火焰仪式融入静修营,相信在新山也是首创,她说:“既使是我们之前在印度上课时,也不曾有进行这种仪式。” 活跃于瑜伽及健身班的张丽霞(52岁)受询时指出,她自2018年开始学习瑜伽,至今已练上瘾成了日常活动。 现职为产业经纪的她说,这次最大的收获是终于做到手倒立(handstand),让她非常有成就感,也无形中增加了自信。 她说:“主要归功于老师的专业引导,让我很放心去挑战这个体式。” 来自百万镇的刘金瑛(61岁)说,这是她第一次参与户外瑜伽,并且感受到全然的身心灵洗涤。 热爱瑜伽的她说:“我会提醒自己要活在当下,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氛围,而不是用头脑来思考衍生杂念。” 她说,两天的节目从开始的迎宾到晚间的火焰仪式都有惊喜;瑜伽练习虽然很累,但终于可以完成手倒立,总算不虚此行。 “另一个难得的体验是洗鼻子(shatkarma),我之前有一点恐惧,但后来掌握正确的方法,做起来就不难了。” 从事网上销售的林燕萍(47岁)说,到印度体验正统的瑜伽练习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惟目前因孩子年纪尚小而未能成行。所以当她得知有印度导师来新山授课,就立即报名参加! 她坦言,本身断断续续练习瑜伽10多年,向来仅敢靠墙做头倒立的动作;完全没料到可以自我突破,成功征服手倒立体式,这让她感到雀跃不已。 她形容这次的户外静修很舒服,尤其是大休息时“躺在瑜伽垫上,感受微风阵阵吹过、耳边还传来小鸟的吱吱叫声……” 53岁的行政人员谢慧冰说:“我在2010年及2019年参加过香港和泰国的瑜伽静修,但都是属于旅游玩乐性质,没有如此庄严隆重的仪式,去泰国喀比那次,是在沙滩和泳池旁做瑜伽,与今次截然不同。 她指出,自冠病疫情过后,她都是在线上学习,没有参与瑜伽课室的活动,但每天至少会抽出一小时勤练瑜伽,因此,能跟得上这两天上课的节奏。 学习瑜伽5年的陈晶舫(60岁,销售人员)表示,她原以为是一般工作坊,直到体验了第一场爆汗的哈达瑜伽,给她很不一样的感觉,开始越练越起劲。 由于工作忙碌,她每周仅能上一小时的瑜伽课,因此会尽量趁周末假日,参加静修活动来放松压力。此外,导师所分享的呼吸法要诀,也让她印象深刻,因为这在平时的课堂上很少涉及。 性格好动的全职妈妈李秀珠(50岁)说,虽然她的瑜伽学龄仅有半年,但她积极参与各种相关活动,借此增加学习机会。 “我去年参加了在古来树屋举办的半日活动,但时间比较短,不如今次学习得更多。” 她觉得,让她收获最大的是理论与问答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她找到自己的盲点。她说:“后弯向来是我的死穴,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才了解到许多细节,知道要如何做到深层伸展。”
6月前
8月前
10月前
我想,现代人太着紧于脑袋的思维活动,却常常遗忘和忽视了身体。 这是我从自己身上发现的事情。长大的过程里,思考越来越缜密周全,对判断事态也更有把握了,却突然越来越不懂得该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 我不再随意跑跳,行为举止仿佛斯文起来,却开始害怕受伤,日常的动作幅度也变小了。从前会壮着胆子一跳而跃过的大沟渠,现在选择绕路找另一条通道。 后来,这几年终于决心和自己的肉身好好相处,练起了瑜伽和皮拉提斯,也十分留心日常的姿势状态。期间学会了一个概念:代偿。 理想的身体状态,是每一处肌肉都发挥自己的功用、每一个部位都贡献适量的活动度。若你长期姿势歪斜,让身体某些肌肉部位特别紧张,或某一个关节特别卡——那么站坐卧走的时候,本该发力的肌肉没能完成任务,身体就会让另一处的肌肉代替发力,来完成这些动作。 久而久之,代偿的部位会过度疲劳,或因为姿势不正确而累积了运动伤害。 比如,臀肌或大腿肌肉因缺乏锻炼而软弱无力,行走的时候,身体就让膝关节代偿,久而久之导致膝关节过度磨损。久坐的时候,由于腰背肌肉乏力,不足以支撑椎骨,肌肉也还是固执地护着骨头,而后肌肉慢慢变得僵硬,你也就有了腰痛。 情绪也是一个关键要素。人的大脑,需要处理的活动不仅仅是理性思考,还包括你所有无意识的情绪反应。强烈的情绪会让身体出现特定的生理反应,腺体分泌激素,向大脑传递信号,让你在紧张的时候绷紧身体,愉快的时候放松身体。 长期焦虑的人,肩颈肌肉总是异常僵硬,任你怎么按摩伸展,也效果甚微。 就算你有意识地主地放松肩颈,焦虑的代偿也可能跑到牙口上,无意识中你的咬合越来越紧,除了磨损牙齿,还影响到了颌面的对称。 我真的感觉到了。小时候,自己的身体是轻盈舒展的,但随着年纪渐长,心思重了,责任大了,身体也渐渐沉重起来。情绪低落的时候,没有信心的时候,不想被人注意到的时候,连背脊也驼了,肢体语言是往内收的。 于是庆幸自己重新捡起了运动的习惯。原本只是为了健康之计,想把缩紧的肌肉伸展,把弯曲的椎骨拉长,把短促的呼吸调整得绵长。日子长了,运动有成,不但体态变得修长,连心情都逐渐开阔起来。 翻翻书了解,心理学里有一个新兴概念叫“具身认知”,研究的是生理(身体)如何影响情绪和大脑活动。比如说,我们知道人高兴的时候就会笑,这是情绪信号导致身体有所动作;而反过来也能成立,如果你在不开心的时候还是露出笑容,即便是假笑也罢,你当下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好一些。 又联想到一些上台前的小技巧:用一分钟的时间抬头挺胸、向外划手、开合跳跃等等,总之就是尽量扩张自己的身体姿势,为的是模拟一种兴奋而自信的感觉,为你准备稍后上台面对群众的心理素质。 身体的运动,可以反过来引导情绪和思维的状态,进而缓解压力,甚至创造心智。 把运动当成和睡眠一样重要 我懂了。人为什么会精神紧绷?因为人的注意力过多地聚焦在脑部活动,却毫不在意自己身体上的不舒适、小疼痛,更别说是从身体状态来反推自己无意识的情绪。 而且我们的社会过度推崇理性,看轻情绪。这就像是要求人们都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外表现成一个成熟克制的大人。但身体所累积的负面情绪一直都在,你若不面对与处理这些情绪,它们有天会代偿成你身体上的大小病痛。 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总是更看重脑力活动;身体的运动吗?都被放到行事历的最后边去了,如果真没时间就直接省略了——就像学校用数学课占用了体育课。 有人跟我说,你要把运动当成和睡眠一样重要的事情,要坚持而有规律。 我相信了,每天运动两小时。然后,精气神不同了,皮肤有光泽了,穿衣服好看了,说话有活力了,竟然还觉得每一天的生活都值得期待。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3日讯)郑六月近日在IG分享多张高难度的瑜伽动作,其中晒出在2020年成功挑战头倒立,今年则是下巴倒立。 郑六月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这是在一级瑜伽课毕业那天老师叫她做的,“没想到我能做得出来,而且第一次就成功了,当时我很开心,但也有点吓到,因为一开始我没有太大的信心。” 她也解释:“其实我们在练瑜伽时,通常不会故意去练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是做基本体式,因为只要把基本体式做好,基本上你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和柔韧度去做那么高难度的体式。” 郑六月是从2020年11月疫情期间开始学瑜伽,“大概练了2年半,但因为工作关系,没办法每个星期固定上课,平时就是拉拉筋。” 她认为最好不要跟别人做比较,“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有时会看到别人好像轻易就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体势,然后就会怀疑自己,没办法专注在自己的练习。这就是我想学习的‘专注’。” 郑六月也曾在练瑜伽时不小心受伤,“我在2020年11月开始报名200个小时瑜伽课程,当时考试的其中一个考核是俯卧撑要撑一分钟,但其实也不是强制性的,但如果能做到就很好,而我是一个好胜心蛮强的人,所以有一次在家里练习时我就硬逼自己撑到一分钟,结果突然我觉得自己的脖子到头顶有抽了一下,我整个人瞬间躺在垫子上不能动,吓死我了,后来我就没再让自己硬撑,点到为止就好。” 除了瑜伽,郑六月也有打电子鼓,“其实我很喜欢会打鼓的女生,觉得很帅,所以也是从2020年底开始去学,不过也是断断续续地在学。” 至于学鼓最大的挑战,“右脚小腿会抽筋,因为很少用右脚。加上我以前弹钢琴,主要都是用手,手的协调也比脚来得好,所以每次当我需要用脚连续打两排或三排时,就会觉得好痛苦。虽然现在比较好了,但还是没办法打节奏太快的音乐。” 郑六月也表示自己的兴趣很广泛,除了瑜伽和电子鼓,她学过武术、钢琴以及骑脚踏车,“当时还是疫情期间,我从波东巴西骑到滨海湾金沙,再去东海岸,再到樟宜,最后再绕回我家,印象中好像骑了差不多40到50公里。”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