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生态

2天前
5月前
我的年代,小学读“地理”,一科很有趣的科目。还记得六年级的时候,已经知道德国的工业、荷兰的风车、意大利的斜塔…… 80年代在中学执教,地理的课程纲要几乎涵盖全世界各区域,对于热带赤道、温带、南北极,都有一定的内容。 当时,教具室里的地球仪跟着我走遍我教的班级,更常见的是我提着卷起来的各种地图,如提着机关枪“冲锋上阵”,学生上我的地理课如临大敌! 教大马地理时,第一堂课必定是挂上深绿色、只有各州轮廓的塑胶地图教具,口喊州名,要学生上前指出各州的正确位置,不懂或指错的就只好站着学,下一堂课还是走不了,三两下子,大家都懂了! 当时的“名言”是:“你家在哪儿都不懂?丢脸!” 被点名的学生在地图前面乱指,其他的同学在起哄,我在下面看把戏,一堂课煞是热闹。 好多年后,参加学生的同学会聚餐,还有学生调侃我说:“老师,当时我们在地图上指错柔佛的所在,你还讲说柔佛苏丹会把我们赶出柔佛,吓死我们!” 还有一种挂图,以颜色区分河流、海洋、低洼、平原、高原、山脉,了解之后,一眼望去,整个国家的地势一目了然,加上充分的准备,一堂课可以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世界杯,大家沉迷于各人心目中的足球强国。上地理课时,带着南美洲地图介绍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带着欧洲地图介绍德国、荷兰、西班牙,三两下子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对接下来的教学事半功倍。 我读中五的时候,一位代课的地理老师要我们手画地图做功课,也告诉我们考试时,绘上地图会加分。后来我教课也鼓励学生手绘地图,尽管有的画得惨不忍睹,但久而久之也就摸到窍门了。 几年后学校人事变更,我在不情愿下被指派教英文课,教地理的乐趣只能偶尔回味。接着听说地理课程纲要变得很狭隘,范围局限,而学生反馈说地理变成老师进课室,学生被指示阅读一页又一页的课文,以往那些师生把地理和生活合而为一的乐趣也不再有了…… 70年代的理科班,地理还是必修科。地理和科学有连带关系,前者的重要性不遑多让,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如环境、污染、生态和发展息息相关。 反观今日,地理已经不再受到重视,那些地图,恐怕早已成古董了吧?
6月前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随着世界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产生的有毒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城市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英迪国际大学健康与生命科学院系的副教授王锦福博士、陈镓雯、吴瑞蕾博士和黄国基博士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真菌降解或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化合物可以保护环境。 王锦福博士与他的团队发现,工业产品经常通过释放碳氢化合物,即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 PAHs)来污染环境。多环芳烃,也是一种化学成分,在被释放和吸收到土壤中时难以降解。 “这些化学成分含有诱变剂和致癌物,可能会导致人们患上癌症和基因突变。这是我们应该大力解决的问题。”王锦福说。 当被问及这些化学成分是如何产生时,他说是来自于释放到环境中的人造污染物。人为污染物包括消耗品、废物处理、工业生产、运输和能源生产,会威胁到人类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 为了从环境中去除这些化学物质,他解释,人们非常重视修复这些成分以营造更安全的环境。 “根据一项研究,真菌具有降解这些多环芳烃的潜力。灵芝和黄曲霉的降解率最高,几乎完全降解了土壤中的所有多环芳烃污染物。这使它们都成为降解多环芳烃的最佳选择。”他补充。 该研究还指出,工业城市化的增加对马来西亚半岛的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沉积物将继续摄入更多的多环芳烃,这增加了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食物链并危害生态系统的可能性。 “因此,生态友好的修复方法是必要的,即所谓的真菌修复法(Mycoremediation),以解决释放到环境中的复杂化学污染物。真菌修复法利用真菌将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无害或危害较小的化合物,间接使世界更安全。” A.flavus效率最高 研究结果还表明,在非木质素分解真菌中,A.flavus的效率最高,因为它可以降解超过6种类型的PAHs,而A. niger、T. asperellum、S. brevicaulis、P. simplicissium和F. solani则达到了对至少两种多环芳烃的中等的降解率。 他还指出,社会需要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让世界变得更加绿色。 “污染土壤意味着污染我们的未来。显而易见,释放的毒素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但许多人仍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需要开展更多的环境运动来改变行为方式。”他说。 在总结研究时,他说,要使世界成为更安全的地方,必须从自己做起,更加注意我们如何处理废物,并尝试回收和再利用物品。 “与工业伙伴和政府机构合作,提高大众意识并宣传正确处置或修复化学成分以避免进一步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王锦福说。 更多文章: 韦伯要来到马来西亚啦! 【研究故事】利用真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2青年为少数民族室内设计夺金奖  
2年前
2年前
报道/摄影:陈文强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六甲15日讯)马六甲河有一种爱叫“缘份”,如果是刻意的等待,往往徒劳无功,唯有随缘的经过,才有缘在河岸边和它相遇! 它过去不曾出现在甲河,但缘份将他引领来这里生活,让河面因他的出现而有绚丽水波,更因它可爱泳姿,令市民和游客为之着迷,期盼着能见上一面,拍下他灵活身影。 它就是这期《带你去找爱》的主角,马六甲河新住客——水獭,就让我们去甲河岸散散步,用爱与河内觅食、畅泳的水獭一家人打个招呼,让甲河生态因为有爱而美好。 市民蹲守甲河看水獭 由于水獭的出现,吸引了更多市民将目光聚焦在甲河上;因此,大家开始发现甲河生态变得丰富了,或许是疫情期间少了发展的侵害及大批游客的打扰,以致甲河静静地孕育出更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 很多市民在得知水獭消息后,前往甲河各处蹲守,这就是水獭独有的魅力,也是人类无法复刻出来的大自然惊喜。 记者不久前在丰兴巷和水獭相遇,它们的尖锐叫声吸引各族市民及小孩四处寻找,一旦看到水獭冒出水面,马上发出欢呼声。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每天傍晚“一家七口”都会在沿岸找食物,对人类的注视早已司空见惯,毫不影响食欲。 晨运客吴添福、陈金木、郭尚铿和李辉雄都曾在甲河与水獭相遇,并通过《带你去找爱》与读者分享那份惊喜。 吴添福:河边晨运见过3次 吴添福指出,从小在甲河边长大,过去从没出现水獭,如今亲眼看到河里出现新物种,自然高兴。 他表示,早晨约8时左右在甲河边晨运时,共看到3次水獭,市民看到水獭都感惊喜,可惜很多人都叫它“水赖”。 “水獭的出现,说明甲河生态出现了变化,河里鱼种多了,河边也出现许多小鱼群,恰好给水獭和四脚蛇带来食物,这就是大自然生物的生存方式。同时,四脚蛇处处可见,偶尔有水鸟在岸边栖息觅食,连水獭也繁殖得很快,令晨运客有很大的机率跟水獭说嗨!” 陈金木:近距离拍水獭家族 陈金木则在巴刹桥近距离拍摄到成群水獭家族,约略估计有十多只,画面非常疗愈。 他说,之前听说甲河有水獭就前去“拜访”,可惜有缘无分;后来,经过巴刹桥时,终于看到整群水獭在河中嬉戏,好开心也很刺激。 “当时大概有十多只,一大群好像海里面的海豚般,很漂亮。” 他说,本身喜欢大自然,看到甲河生态越来越好,水獭数量开始增加,浮现了很多自然生态的美景,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他指出,朋友曾拍到水獭在吃鱼的画面,实属难得。 郭尚铿:四脚蛇水獭同时出现 郭尚铿表示,之前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水獭,结果不久前在鬼门关一带亲眼见到水獭的模样。 “当时,我听到一阵叫声,才发现四脚蛇在追逐水獭,可以同时看到2种生物出现,证明甲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他指出,水獭冒出水面那一刻,岸边的游客都露出惊讶的表情,纷纷拿出手机拍摄。 他强调,水獭出现在甲河,等于是提醒大家要有环保意识及保护大自然的爱心,不要将各种废水和垃圾直接排入甲河。 “水獭在甲河游泳的画面,绝对比动物园内的水獭还要活泼,以及更加大自然。” 李辉雄:常见水獭上岸吃“早餐” 李辉雄指出,每次早上7时多晨运时,经常可以看到水獭上岸吃“早餐”。 “而且,看到我靠近拍照也不会害怕,很悠闲地享用从河里捉上来的鱼儿。”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