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穿越

2天前
1月前
我在早冬的时候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走进郭熙的早春。 故宫博物馆近百年前“分家”,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馆在紫禁城遗址成立,后来部分文物辗转到了台湾由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从此隔岸遥望。几年前在北京留学时,我去过几次北京故宫,印象中没机会观看文物,光是看建筑就能走上整整一天,勉强再花一些力气看看特展就得离开了,腿脚走得酸麻,连景山公园也没力气登上。台北故宫相较之下小巧许多,自然是无需花费力气欣赏建筑,可以专注欣赏文物,但其文物之多,也是花上一天时间也看不完。 岁末随台师大国际处蔡佳蒨老师到台北故宫,主要目的是为了赏画。我对中国书画了解不多,只在北师大上过张春燕老师中西文化比较课和马世华老师书画课时认识了一些基础的构图审美和笔墨技法,说是去赏画,更多是去凑凑热闹罢了。 进入台北故宫前,旁边的至善园也值得游览,至善园以王羲之八大胜景:兰亭、笼鹅、曲水流觞、松风阁、水榭、碧桥西、洗笔池和招鹤听莺为设计格局。正好上学期在课上给学生讲了《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如今至善园重现,可谓身历其境,奇妙非常。 台北故宫虽小巧,展区却十分丰富,仅仅参观玉器、铜器便已耗时大半,再进入书画展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细细欣赏。我跟着电子导览前进,其实并不惬意。现场人太多喧闹嘈杂,随行导览人员不熟悉操作,电子导览胡乱播放录音。我随着混乱的录音从商乳丁纹羊首罍跑到红山文化玉猪龙再跑到清代翠玉扳指又跑到民国碧玉屏风,还得挤到橱窗前,或踮起脚尖,十分狼狈。 尔后我便放弃电子导览,随意在书画展区浏览。到书法区看三体石经拓本,想起曾经在文字学课上给学生介绍,不免又多看两眼。到绘画区看文征明、刘松年、王蒙,看仇英〈汉宫春晓〉的动画图,最后走进郭熙的〈早春图〉。 体验“穿越”的乐趣 说“走进”〈早春图〉,是确确实实“走”了进去,只要站在〈早春图〉的数位影像前,平举双手就能进入画中的世界。台北故宫以3D模型还原〈早春图〉的动画场景,利用VR科技让人们可以不接触任何装置,只要在指定范围内做动作,就能与模型实现体感互动。 这种科技体验最受欢迎,耐心等待片刻,我也体验了一回“穿越”进入画中世界的乐趣。进入〈早春图〉指定动作是平举双手,像鸟挥动翅膀一样飞进画中,可以到水边找正在撑船的船夫,转个弯追上妇人与奔跑的小狗,在山路上寻找正在上山的行人,猛然向上来到山顶,远处赫然飞来一只大鸟,一声长鸣声划破寂静山林里的早春。飞行过程中如鸟儿一般自由从俯视、仰视、平视不同方向,深入其境体验画中 “高远”“深远”和“平远”的3种透视角度。 从画中回到现实,时间也差不多了。我还想着去看看故宫明星“酸菜白肉锅”: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可惜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竟“出差”去了,心中难免嘀咕这一趟有些白费。这也算白费吗?都穿越进了〈早春图〉,也不能说白费了吧。 中国画和西洋画在构图上除了透视角度不同以外,最大的不同在于“留白”。中国画气韵生动之处在画中留白所产生的灵动与流动,形成其独特的意境。〈早春图〉中空间是一种留白;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彼此在文物与建筑上的空白是一种留白;我在北京故宫只逛建筑来不及看文物是一种留白;我在台北故宫不够丰盛的收获也是一种留白。不同程度、不同部分的留白,建构出不同的空间,其气韵与意境也大相径庭。 人生往往无法填满,适当在某些场景中留白,才能让气韵有足够的空间流动。 早冬的台北,我在两个故宫之间的留白流动,走进了〈早春图〉之余又给新的经验留白,预留空间等待下一次的气韵生动。
4月前
5月前
(东甲27日讯)9月28日起,武吉甘蜜建国校友会带您穿越到5、60年代,感受当代的中秋节氛围! 这场名为“踏月归乡8.0之潮玩中秋”的活动,于9月28日至30日,一连3天从傍晚时分直到晚上,在建国学校礼堂与大草场隆重进行。 除了32个可吃喝玩乐的市集摊位,校友会还把礼堂变身成为“戏院”,每晚都有不同的活动与演出,第三晚则摇身成为“舞池”,让民众有不一样的中秋体验。 中秋庆典是建国校友会每年的重磅活动,今年更是东甲县最大型的中秋活动之一,集合了超过80名海内外筹委会成员共同促成。 建国校友会副主席兼活动筹委会主席林熠埍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披露,今年以“潮”为主题,就是希望能重返父母亲的年代,感受旧时光及体验父母走过的岁月。 “因此,活动的整体布置及安排,都将同时具有中秋及复古氛围,予人‘Agogo’的感觉,现场也会播放老歌。” 她披露,活动现场有超过10个打卡点等待民众发掘,民众可从每天下午4时30分进入校园拍照打卡,市集则将从傍晚6时进行至晚上12时。 她补充,首日(28日)7时20分起将有亮灯仪式、提灯笼游行、舞蹈及乐器演奏等;次日6时30分有剪彩、开幕仪式、歌舞表演、四川变脸、魔术表演及歌手献唱等。 “第三晚将会进行Agogo最佳服装比赛,欢迎男女老少一同以复古装扮赴约,我们从傍晚6时至晚上8时现场抓拍,获选者将可获礼物。” 她欢迎民众踊跃参与,在传承中华传统节日的当儿,也度过不同的中秋佳节;建国校友会脸书也会在首两日进行直播。 林熠埍指出,该校友会自2015成立后,每年都举办“踏月归乡”中秋活动,在疫情期间则改为线上进行,只为让活动不间断,同时每年都寻求活动上的突破。 她说,本次的筹备工作获得校友们的热烈响应,包括仍在求学的校友,甚至有远在新加坡及中国的校友参与,通过网上会议筹备活动。 她指出,一些校友在最后一周还主动在放工后赶到校园进行布置,有者也特地从海外赶回来,只为参与一连3天的活动。 “许多人在中秋节都回乡,我们希望他们回乡后有好去处,就通过营造节庆氛围感,让民众和游子们有不一样及有意义的中秋体验。” 她希望能凝聚更多校友的力量,以互补的方式的促成活动。“一个人难成事,凝聚不同强项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另外,校友会主席陈国强呼吁更校友加入校友会,壮大校友会,也共同关心母校及为社区举办有意义的活动。
1年前
(新加坡8日讯)郑颖、芳榕和美心分别在新剧《密宅》中扮演1938年、1963年和1988年的女性。恰逢三八妇女节,《联合早报》向三人抛出两道题:一、透过所演的角色,想象该年代女性的生活面貌;二、如果穿越到角色的年代生活,最受不了什么事? 郑颖:心理疾病是禁忌话题 角色简介:1938年的千金小姐,家族洋派,她有机会上学,英语流利。 爸爸疼她,但生意上的事只交由儿子处理。母亲精神状态不正常。她长期缺乏安全感,心态悲观。 郑颖觉得,精神疾病在1938年是禁忌话题,心理健康不被重视,若一个人有脱序行为,别人只会认定他是“神经病”,不会尝试明白疯癫行为背后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戏里(黄)嫊方姐饰演的妈妈蛮可怜的。我的角色心理也出问题,但不能跟家人讲,因为他们不会理解心理健康。现代人幸运一点,可以找专人倾诉,可以看医生,那个年代没有这些,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应付心理疾病的?” 如果郑颖穿越到1938年,她觉得自己会“憋”很大——憋话,不能畅所欲言,要当听话的女性;憋气,无法放轻松去做每件事情。 她说:“感觉一定要听家人的话,听社会的话,该上学就去上学,叫我嫁人就去嫁人。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想我会逆行,但可能会因此走很多冤枉路,四处吃亏。” 芳榕:女人最大责任竟是生子 角色简介:1963年的名门闺秀,曾在英国留学,崇尚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带着亲如姐妹的丫鬟嫁进经营珠宝生意的家族,婚姻门当户对。她为了挽回丈夫和保护自己的地位,竟提议丈夫纳妾。 芳榕想象1963年的光景,觉得当时的女性对未来怀抱希望,也更关注人权和平等问题. “我饰演的角色是很有主见的,在那个年代为女性发声,也是妇女协会的成员。” 若要芳榕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新加坡,她觉得难以融入,因为大多数人的思想依然很传统。 “比如一定要生男丁,女人嫁进一个家庭,最大的责任竟然是生孩子!好像我的角色,她嫁人前是很有理想的,思想也前卫,嫁人后渐渐以夫家为生活重心,过程中也放弃了原本的理念。” 美心:看不惯重男轻女行为 角色简介:咖啡创始人的孙女,父亲重男轻女,她从小被漠视。1988年,爷爷心脏病发作过世,她竟然成为家族企业的唯一继承人,父亲因此不满,怀疑她在遗嘱上动了手脚。 美心自电影《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后,再次演绎1980年代背景的戏。她在《我》演照顾三个弟妹,在组屋生活的大姐,在新剧也演大姐,差别是生在豪门。 美心认为,1980年代的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当为人父母有这样的观念,教出来的孩子极可能被父母的观念影响。 “如果把我放在1980年代生活,我最看不惯重男轻女的行为。我不喜欢不公平,喜欢一视同仁。当爸妈的,不能单单因为是儿子,就更加喜欢他,久而久之或导致女儿没有自信。其实,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当最亲的人不给你爱,你很有可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心理会不健康。”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学生告诉我,看到报章上有我的专栏,我回应他们:“我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老师,整天只会看戏听歌,千万不要学我。”他们听了哈哈笑之余,也说这样的生活很惬意呢!惬意,谁不喜欢呢?我是忙里偷闲,不喜欢长期累垮才来休息,边做边休边修而构筑了片言只语。我也喜欢戏里歌里偷文字/文学意味,所以,继上一篇我钟爱的城市之后,我就选择钟爱的文学为题。 如果说起现代歌词里的文学意味,肯定很多人会想到方文山。〈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等有古典意蕴,你看〈菊花台〉所述:“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剪不断的愁,如李煜,夜雨中仿佛有李商隐,我却最喜欢“在湖面成双”的意境。 我比较喜欢〈青花瓷〉,天地辽阔书画细致,烟雨中文字中都有你的身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这让我联想到柳永〈八声甘州〉的情境辽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然而心底愁绪却是扭成一团;如同摊开宣纸、书汉隶或临摹宋体时的稳定,而心底却惦记着飘逸的你。 总觉得张学友〈李香兰〉(周礼茂词)是一首现代版的“宋词”,“恼春风/我心因何恼春风/说不出/借酒相送/夜雨冻/雨点透射到照片中/回头似是梦/无法弹动/迷住凝望你/褪色照片中”,这些句子有古典意境(春风、酒、夜雨、梦),却有现代社会的褪色照片提醒我们“它在现代”,字句间又有古典词那种一波三折、长短句的节奏感,“冻”更是粤语味浓,读起来感觉丰富。这节奏感,倒是像我喜爱的隶书字体,横画总是微微起伏,把冷硬黑墨变得柔和,外冷内热似的。 走入不是现在的世界 除了古典意味,歌词中还有很多不同面貌的文学。比如你听见一段段小说情节,在〈光阴的故事〉中怀想年少:“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在〈烟花句〉中体验友情或人生高低起伏:“共你举杯又重聚/回头看/年月似水/一切终须过去/烟花再闪下去/情共义/在我心里”;在〈领悟〉中接受痛苦:“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又或者,你在歌词里看到许多修辞手法,看到月亮落花流水等古典意象,咖啡火车钢笔等现代痕迹,听到许多押韵的句子,最终,体会到文字的生命。 文学之韵,总在现实基础上有所想像、投入、穿越时代,然后走入一个连接此刻却又不是现在的世界。有点虚幻吧。这世界纯属个人感觉的释放,有共鸣知音对话当然欢喜,却也不该以此为手段欺骗人走入一个流光运转的世界。文学应该源于美、源于保护。 当想像时空滑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一刻,看一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我已经听到柳永〈玉蝴蝶〉所咏:“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孤帆远影,立尽斜阳,相隔一个朝代,却又天涯咫尺,你说,你是不是一个最有意思的你?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