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美食街

(新山18日讯)柔南流动小商公会会长拿督姚文春披露,该会计划在新山适合的地点设立美食街,但碍于这项计划牵涉多方面,需时落实。 他昨晚在柔南流动小商公会慰劳宴上受询时指出,该会有这样的概念,也尝试接触过相关官方人物,但计划能否实现尚需一些时间跟进及处理。 较早前,姚文春在会上致词时也透露,该会拟定于今年的1118小贩日,在柔州新山举办为期3天(11月17日至19日)的“全国小贩日”。 他说,这是该会继2013年后,阔别12年再度在新山举办这场盛会。 “预计今次也和当年一样,会吸引6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贩前来参与活动,包括出席在这里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另一方面,针对昨晚的慰劳宴,姚文春指出,该会旨在感谢农历新年期间积极响应并参与柔佛再也年货城的会员。 “我也要特别谢谢新山市议员陈珊珊,在申请执照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他提及,今年的年货城也把过去未列在摆摊范围内的德达15路纳入其中,虽然期间产生了一些微言,但事实证明年货城能为当地商圈带来人潮,起到互惠互利作用,因此,他相信明年在承办年货城时,过程将更顺利。 出席晚宴的陈珊珊致词时,称赞柔南流动小商公会已将柔佛再也年货城打造成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 她说:“柔佛再也年货城已声名远播,连新加坡人也知道要到这里来买年货。” 不仅如此,她说,麻坡华团了解到柔佛再也年货城的成功模式后,也有意效法,以在当地也办一个能够集中购买年货的年货城。 为此,她希望该会能将柔佛再也年货城越办越大,进一步打响柔佛再也的名声。 此外,她赞扬该会每年举办年货城后,都会从收入当中拨出一笔款项捐助弱势家庭及非政府组织,因此,她也代表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宣布拨款5000令吉给该会的福利关怀基金会。 今年,柔南流动小商公会一共拨出1万8000令吉捐助3个团体,分别是苏丹后罗佳雅基金会(Yayasan Sultanah Rogayah)1万令吉、巴西古当华团联合会3000令吉以及早前已经移交给柔佛爱心女性成长协会的5000令吉。 与此同时,新年期间,该会也送出每份价值200令吉的礼包给10户贫困家庭。 以上活动出席者包括:苏丹后罗佳雅基金会代表拉曼威鲁和阿威兰、巴西古当华团联合会代表洪自光和王嘉尧,以及柔南流动小商公会副会长廖财生和谢富高、财政杨福晋与秘书李保孝等。
2星期前
(马六甲19日讯)马接峇鲁新村周六晚上举行年景布置亮灯仪式,现场一片烟花璀璨,舞狮起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晚间8时,嘉宾在新村牌楼主持亮灯仪式后,在舞狮助兴下步行至马接美食街进行仪式,现场也举办新秀“森柔甲”卡拉OK歌唱赛,现场热闹哄哄。 出席嘉宾有马接再也州议员拿督魏喜森行政议员、拿督威拉古乃光上议员、甲州首长投资顾问兼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威拉林万锋州议员、亚罗牙也国会议员兼副部长阿德里、美食街创办人拿督赖明忠及村长戴碧源、马华州妇女组署理主席魏童妞、前州议员拿督林秀凌、市议员古启民、唐南峰、彭传丰、新村发展官罗秉浩、拿督傅润德、拿督彭飞勋等地方领袖。 魏喜森:房屋计划盼村民踊跃申请 魏喜森透露,州政府在数个月前已经和吉隆坡公司签约,准备在马接义山旁边发展一个97亩,总数998间的房屋计划,希望村民争取机会申请这些房子。 他说,计划下有100间7万令吉的平民屋、100间12万令吉的中价廉价屋、700多间18万令吉的可负担房屋及25间25万令吉的店面。 “村民可以向州选区发展与协调委员会(JAPERUN)和村长戴碧源索取表格,凡符合资格的人士我们都会支持。其中,平民屋和廉价中价屋将优先让马接州选区村民申请,其他则公开给其他人申请。” 此外,他提醒村民在大扫除时要把积水的物件清除掉,避免成为骨痛热症的温床。 林万锋:已成为郊区春节文化品牌 林万锋表示,马接再也选区尤其马接峇鲁新村的年景布置,已是大家熟悉的甲州郊区春节文化品牌,每年新年期间吸引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及市民到访。 他指出,新村亮丽的年景布置乃是起点,将为重启的马接美食街带来更多宣传,吸引人潮,这往后也会为村内的餐饮店带来更多人潮。 他认为,马接峇鲁新村拥有无限的旅游潜能,若可与临近的新村和社区互相连接并加以规划,可发展成特色新村旅游,成为甲州旅游亮点。 “这里有山、有水、有客家特色美食,还有果农种植不同的水果。若获得各方努力一起提升及规划,势必迎来更大的成果,成为州内的新旅游亮点。” 他也赞许马接峇鲁新村村委会及年景布置团队,过去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希望在每个新春佳节继续延续这一传统,将活动内容不断创新与丰富,不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存,为社会注入更多和谐与包容的力量。 古乃光:美食街盼村民提供建议 古乃光表示,两周前出现了不实传言,指农历新年后就不会再有马接美食街的举办,这是不正确的。 他认为,美食街刚重启不久,目前还有改善空间,希望村民提供建设性建议,让美食街做得更好,为新村带来正面的发展。 “若美食街取得成功,将为本村经济带来好处,譬如今晚就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村内每间餐馆都爆满。” 赖明忠:打造成“美食之乡” 赖明忠表示,2014年创办美食街获得各方大力推广,高达100个摊位参与,吸引州内外游客到来品尝传统美食。 他说,新村的年景布置也成功吸引游客到访,拍照打卡,许多都被村里的浓厚人情味所感动。 因此,他说,该村会继续努力,把马接峇鲁新村打造成“美食之乡”,让新村的美食街及年景布置做得更加精致。 另一方面,该新村获得2024年新村年景布置比赛第三名,奖金为5000令吉,分发给村内6个社团,即马接峇鲁村委会、马接峇鲁华小、马接峇鲁昭应祠、马接峇鲁聚仙亭理事会、百人团队、马接峇鲁佛学会,各获830令吉。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9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新山顺利花园的玛朱路(Jalan Maju),许多老新山人习惯叫做报馆街。 这条街从开始至今日,就以餐饮业著名,又被称为美食街,曾经在80至90年代,因这里设有许多野味餐馆,一度被称为野味街,报馆街与美食街两者并存,成为这条街一大特色。 然而,因网络时代的冲击,印刷媒体业走下坡,报馆街的色彩已逐渐淡化。反之,冠病疫情结束后,餐饮业在这条街就越来越旺,各式美食开始进驻这条街。 今天的报馆美食街,打出餐饮业招牌者不下17间, 其中3间生意最火红,人潮最多,即佳佳点心茶楼、榕树下粿条仔及士多利乌达茶餐室,成了这条美食街美誉的主力。 佳佳点心茶楼于1978年开业,营业地点都在同一条街,前后换了3次,最早在门牌5号,继而迁至24号,最后来到现今的9号。 该店的包点点心,诚如创业人黄开基所言:一直保留传统,坚持古早味。据他说,在现今的新山老城区,除了他这一间之外,仅存的还有另一间还能保存固有的风味。 据这点心店第二代业者黄文永指出,顾客当中,一半是在新加坡工作的本地人,一半是道地的新山人及新加坡人。 另一间就是榕树下粿条仔,始创于1978年,迄今已有45年之久,店主也进入了第二代人。 榕树下粿条仔最初原是在路边营业的小贩摊,在南洋商报办事处对面的摆卖,当时柏兰宜广场还没兴建,与它一起相依并排共有三个摊位,另外两摊是印裔秒斯林经营的印度剪饼(Roti Canai)及华籍海南妇女的面食摊位。 当年开业时都没有招牌,只是他们所在之处背后有一棵树,或受当年风行一时流行歌曲“榕树下”的影响,也不知是谁为它取名,榕树下之名就这样不径而走,流传至现在。 几经过了几次在同一条街搬迁营业,最终落户在与星洲日报同一排的角头店屋后,生意依旧红火,声名远扬。 每天一开门,两间店面的榕树下就有顾客上门,周末周日或假日,更是高朋满座,其中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客,新加坡食客更不少。 而士多利乌达茶餐室在疫情前住驻报馆街,据店主庄伟山说,他们是在5年前搬到报馆街。 他说,现今生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在这里开业以来,吸引了不少新的顾客,包括友族同胞及新加坡食客。 新山顺利花园建于1973年,是新山第二早的花园住宅区,仅次以锦堂花园。 之所以有报馆街之名,是因新山各语文报章的办事处,除马来前锋报外,办事处都设立在报馆街。 海峡时报是第一间入驻的媒体,接著是南洋商报,相继进来计有:星洲日报、星报、中国报、光明日报、光华日报、马来亚通报、通报、新生活报及民生报等。 几家主要报业代理亦有店面开设在报馆街,他们是先锋书报社、长堤书报社、黎明书报社、友谊书报社。每天一大清早,就在有数十位派报人在此走动、忙碌的情景,今天已不复存在。 犹幸的是,今天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与星报的办事处仍在这里,报馆街之名还能名符其实继续保留。 而美食街之名之所以能传开,早年得力于书法家黄田方开设的山味食馆,它是新山最早一间野味店,以及柔佛颍川陈氏公会领导人陈松波开设桂林餐室,它也是报馆街最早一间知名的餐馆。 今天美食街之名能继续传扬, 就靠上述3间美食店的支撑及其他餐饮店的配合与支持,所谓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今天美食街未来的发展,还须靠大家继续努力、给力。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