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苏门答腊

4星期前
2月前
(关丹4日讯)彭亨旅游局在马来西亚旅游局(印尼棉兰)的配合下,从本月2日至4日举办3天2夜的“探索马来西亚东海岸”考察活动,将彭亨州的旅游资源推广至印尼西苏门答腊市场。 彭亨旅游局企业传播部通过文告指出,该项商务交流晚宴及业界考察活动,是为迎接2026年马来西亚旅游年所采取的重要活动之一。 该次考察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彭亨的多个旅游产品,包括高山度假村(法国村)、双溪索皇家彭亨纺织中心、关丹动物园恐龙乐园、关丹188塔、关丹艺术街以及云顶度假村。 通过一系列考察活动,可以有效的将彭州旅游产品推广至国际舞台,并加强彭亨旅游局和马来西亚旅游局(印尼棉兰)与印尼西苏门答腊旅游业者及媒体的战略合作,确保彭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活动还包括一场以商务交流为主题的晚宴,彭州团结、旅游与文化委员会主席梁耀雯出席并主持,与来自印尼西苏门答腊的旅游业者及媒体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当局于上周举办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彭亨州旅游考察”活动,旨在介绍和推广彭亨州的新旧旅游产品。 根据当局的旅游数据,彭州于2023年共接待约1320万国内外游客,其中印尼游客有21万1668人,位居前5大游客来源国第三名,仅次于新加坡和中国,其他两国分别是印度和泰国。  
4月前
印尼苏门答腊岛中部山城武吉丁宜,多雨的月杪。离巴士启程还有几个小时,我到巴士站毗邻的黄竹市集闲逛。山城是苏门答腊最大的批发城市,小巷纵横连接的市集内货品琳琅满目,鞋子帽子衣物挂饰背包等日用品,要什么有什么,商贩顾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雨脚未断绝,想到接下来的15个小时山城往岛屿东岸都迈(Dumai)的15小时车程,我走进大路边的餐室医肚子。 选个风扇底下的位子,我向店员峇帕(bapa,印尼对男性长者的称呼)要一份巴东餐加一杯黑咖啡。峇帕动作迅速,转眼间桌上多了几小碟菜肴,咖哩鸡甜野菜香蕉心炒得糜烂的金瓜等,以及两小碗分量倒扣置碟的白饭。我将桌旁塑料茶壶的水倒一些在小碗洗手,入乡随俗用右手抓饭吃。这次旧地重游,多年前曾单车独骑苏岛西部。桌子另一端用餐的峇帕耸耸双眉,哇你厉害啊懂得这样吃饭。峇帕要搭车往棉兰找朋友,路途更遥远,21小时。吃饱付账,员工将我未动过的菜收去,仅计算吃了的菜钱。这是巴东餐特色。饭后我们闲聊。你印尼语很流利啊完全听不出外国人口音。蛤峇帕我来印尼多次,包括骑车背包带家人,这次是第20次。 峇帕末是本地人,老家在山城通往马宁较湖半途的小甘榜。我告诉他那条路线我7年前单车独骑走过一次,这次则是飞摩托前往旧地重游。峇帕末说年轻娶太太时候,他就到棉兰打工,太太留守家里耕田。他则3个月往返两地一次。几十年过去故那儿有老朋友。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骑车路过某偏远山区甘榜巧遇人们办婚礼,我被邀请入屋内观礼,与人们交谈方得知这儿的习俗是结婚时男方搬入女方家。巴东地区的米南加保族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母系社会体制。如今孩子大了,他也回归家乡。求学时代的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半岛森美兰州的Adat Pepateh母系制度传统源自苏门答腊的米南加保族,女性是一家之主团结族群管理家中大小事务等,如今从长者口中验证读过的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感觉奇特。 我让长者看手机里的照片,宏伟的森美兰州神安池皇宫。典型的米南加保特色建筑,再给他看旅程中我飞摩托两小时然后在里头参观许久的巴野固卜(Payakumbuh)米南加保博物馆。峇帕你看两个建筑风格很接近,这是我们那边出名的皇宫,建筑完全没有用一根铁钉。不过我们那边没有三色黑红黄的旗帜。峇帕专心看照片说哇你拍照技术很不错。这旗帜其实代表我们这边3个高原地区。峇帕接着说了几个地名,都是几年前我独骑经过之处。黑色代表Luak Lima Puluoh Koto地区,象征耐心和团结;红色是山城武吉丁宜、帕里曼及巴东,象征勇敢;黄色则表示文化及习俗发源地。当你进入不同地区,旗帜的颜色排列不一样啊。总算明白自己在博物馆读到的资料解说,还有几年前独骑时观察到怎么三色旗帜的排列不同。与君一席话,解我多年疑窦,偶遇的峇帕,是旅途中最强的向导。峇帕离开后,我继续呆在餐馆写背包日记。 有些路已经回不去了 多年前的单车骑行,我自巴东开始一路向北取道马宁较湖途经44发夹弯再抵达武吉丁宜,接着耗费几天时间骑回巴东再飞回国。这趟摩托行程,再访马宁较湖时停在当年骑行时曾经停歇喝热茶的第44个弯的茶档,一眼认出同一个伊布(ibu,印尼人对女性长者的称呼),她脸颊有个红色胎记。我点一杯热茶,吃当地出名的小吃干卤豆卜(会配给一两个小小指天椒咬吃)。我给她看当年的照片,她直呼说啊记得你记得你!当时我还问你tak capek?(印尼语“不会累吗?”)我递上带去的椰糖手信,伊布连声道谢说当年你给我的是榴梿糖口味呢。伊布啊当年我骑车从路口上来,这8公里路程早上10点骑到下午1点到。刚才我下去,从路口Keluk 1 第一发夹弯上来,只用了18分钟。马宁较湖是苏门答腊继多巴湖后的第二大火山口形成的湖泊,它是巴东地区往武吉道路的必经十字路口。路口一边通往湖畔,一边往44发夹弯。告诉伊布如今我脚伤再也不能进行长途单车旅行,只好转换游走方式飞摩托。伊布笑笑但你还是一样流浪啊(tapiI awak tetap menjelajah),上天要你换个方式看世界。 晚间的长途巴士上,我想起日间的寂静峡谷(Ngarai Sianok)。Ngarai这米南加保语指“有山壁河流的峡谷”,Sianok 源自Si Anok,Anok米南加保语为“安静”,Si Anok,安静之人。寂静峡谷是武吉的心脏。苏门答腊是印尼第二大岛及世界第六大岛屿,有丰富的矿产有美丽的海边,更有独特地貌。峡谷长15公里,深100公尺,阔度200公尺,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司芒固断层(Semangk)的一部分。此断层犹如利刃一刀砍下去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分东西两边。峡谷两旁是陡峭的巨型岩壁,底部清澈的巴当西亚诺(Batang Sianok)安静流淌。Batang在米南加保语为“河流”之意。荷兰殖民时期,此处也被称为Kerbau Sanget,“很多水牛之地”,盖因峡谷有许多野生水牛游荡之故。那年骑行,经过湖再爬升44发夹弯抵达武吉已是傍晚,仅来得及到大路边的入口处购票后聘请一名山导参观日本洞(深入地底49公尺的甬道,日据时代的军事要塞)。隔天清晨出发继续往下一站骑。原来日本洞的出口就在寂静峡谷的瞭望台。这次,我让自己好好观赏寂静峡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敬畏。印尼盾2000元上面的图案就是这美丽的峡谷。爬上瞭望台看山远眺,整个山城尽收眼底,再眺望当年骑过的道路山里的村子,峇帕末家不知哪一间。 某天在住宿外边院子伸展,主人伊布指向城边一座大山。看到吗还在冒烟。距离山城35公里,海边高2800公尺马拉皮火山在12月初爆发。伊布娓娓道来。上一次喷发是1975年。那天爆发后我们这儿下一天的灰尘雨hujan debu。靠近山脚的村子,下hujan batu kelikir,小沙砾石头雨。有我在马来西亚读到新闻报导死亡人数23。伊布轻轻摇头,不止啊有些人私自入山没有登记,听说是28个。你看土地衰老了。它给我们一些提醒。与伊布谈话,仿若上了堂哲学课。 清晨,巴士抵达都迈后我搭渡轮返马六甲。回到家我开电脑硬碟对比两趟旅程的照片,马宁较湖畔当年那间米南加保建筑还在,鲜红屋顶已褪色为浅红,屋前的三层梯田依旧葱郁,屋旁的槟榔树却长得老高了。 有些路,已经回不去了。人生亦然。
8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马来西亚历史课本忽略了华人的贡献吗?或者只是寥寥数笔,简单交代而已?阅读本期【读家】,我们一起追忆祖辈的过往,看看跟你的马来亚的印象,相符吗? 2014年,我国小学四年级开始增设历史课,而中学历史课本近年也逐渐更新,可是整体而言,本地历史课仍有严重的缺陷。大马虽自诩为多元种族和文化,历史课本却经常忽略其他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及事迹。 白伟权教授的《赤道线的南洋密码》虽然是为台湾读者所撰写,先认识南洋,进而聚焦马来半岛区域研究的书,但对土生土长的大马华人读者来说,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读物。作者在撰写本书时摒弃了本地历史课本的大历史叙事手法,选择从微观出发,描写的人物事多与下南洋的华人有关,华裔读者读起来备感亲切。 本书由3个主要的核心单元构成,分别为“历史的基因图谱”、“跨域的社会精英”和“横向跨界的历史”。 在“历史的基因图谱”中,作者带领读者从甘蜜(Gambir)这种古老的经济农作物出发,让读者了解这株近乎绝迹的植物,当时如何联系着新加坡—柔佛两地的关系。从这段历史中,读者了解到种植甘蜜不仅为柔佛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在引入甘蜜种植的同时所推行的港主制度,更让华裔劳工顺势扎根在马来半岛这片土地上。虽然后来港主制度随着甘蜜种植的衰退而逐渐消失,可是其生活习俗和地名等却保存了下来,例如现今永平和丰盛港等地区,就是当初港主制度下的新兴市镇。 ◢战争后的拿律,易名“太平” 除了甘蜜种植,作者也考究了马来半岛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拿律战争(Larut War)的发生地。拿律战争可谓影响深远,当时的英国政府就是透过这场战争来干预各州王室的事物。传统历史课本上提出,这场战争是由于霹雳王室内部争夺矿区的收益,并各自派出代理人争战,此外就没有太详细的描述了。 然而通过本书,我们还知道拿律是当时北部最大的矿区,由两个分属“海山”和“义兴”的华人帮派负责开采。这两大阵营长久争夺矿产资源,加上马来统治阶层的政治纠纷,引发了长达10年的拿律战争。历史上的“义兴”由惠州客家人和新宁、新会的广东人组成。“海山”则由增城客家人为主,加上番禺、南海和顺德的移民组成。拿律战争不仅是一场关于矿区和政治的战争,也牵扯了华裔劳工的籍贯宗族。根据作者的考究,战争后的拿律易名为太平(Taiping),以期许这片土地永远和平安宁。 作者也在第一单元谈及拿督公信仰的诞生。拿督公信仰是华裔融入马来半岛以后诞生的产物,虽然类似于土地公,却带有浓重的马来文化,例如“拿督”就是马来语Dato的音译,此外拿督公的装扮,以及不吃猪肉等习俗,无一不以马来文化息息相关。 ◢你知道张氏兄弟、陆佑、胡文虎? 本书第二单元“跨域社会的精英”,让大马读者惊喜连连,皆因这些精英是对马来半岛发展有举足轻重影响的“重量级”人马,却被历史课本所忽略。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来自苏门答腊的张氏兄弟、陆佑、还有胡文虎等人。这些人的事迹之精彩,任何一人的经历都能够拍成一部波澜壮阔的电视剧。 且说说张氏兄弟。张氏兄弟出生于清末,原籍广东梅县松口。早期他们原打算离开清帝国到槟城闯荡,可看到槟城在英殖民政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便转而到棉兰(Medan)发展。棉兰如今之所以成为印尼苏门答腊的首府以及第三大城市(约有50万华人左右),其中原因离不开张氏兄弟的开发深耕。如果说棉兰是当时张氏兄弟实际经营、发展事业的地区,那么槟城就是他们的社交网络舞台。他们在槟城最大的关系网是张弼士和谢荣光,而张弼士也可说是被本地历史课本“遗忘”的人物。身为“大清国驻槟城第一人副领事”以及槟城华人领袖,张弼士对槟城发展有极大贡献。 张氏兄弟是张弼士的子侄辈,也被带入了当时槟城上流华人的社交圈子。棉兰与槟城这两座城市,就这么联系了起来。根据资料,当时苏门答腊的粮食和鸦片多数进口自槟城,槟城也是苏门答腊北部物产的出口地。槟城和棉兰社会的同质性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两地都是以福建人为主,福建话口音十分相似,同样夹杂了大量的马来语。张氏兄弟虽然只把槟城当成社交舞台,却对当时的华人公益活动不遗余力——著名的极乐寺就是获得张氏兄弟资助下建成的。如今极乐寺仍留有《张煜南颂德碑》,以及纪念他们功绩的张氏兄弟塑像。 另外,陆佑可说是马来半岛经济发展的主要功臣之一。陆佑祖籍鹤山,13岁到新加坡打拼,在21岁到拿律发展。在拿律那段期间加入了义兴,累积了大量资金和人脉,自立门户后,一跃成为马来半岛首富。通过此书,读者不难理解许多马来亚发家的华人发展模式,往往与统治阶层关系的经营相辅相成,这些华裔富商在发家致富的同时,也经常对地方输捐回馈,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从而为自己的生意带来利益。至今,大马各州都有“陆佑路”(Jalan Loke Yew),以纪念陆佑对该地区的贡献,而吉隆坡的仙师四爷庙也存有陆佑肖像。马来西亚兴业银行的前身,也是由陆佑创立的广益银行合拼而成的。 作者也提到《星洲日报》创报人胡文虎。胡文虎这个名字,也许年轻人已不熟悉,但他推出的“虎标万金油”却家喻户晓。胡文虎的万金油生意,起初源于缅甸,后来才把总部迁至新加坡,商业网络覆盖当时的马来亚半岛。此外,胡文虎也十分热衷马来亚华教,许多华小华中都得到胡文虎的捐款,其中包括槟城钟灵中学、怡保女校、马六甲陪风小学等。 通过这些华商的故事,不难总结出早期的马来亚,国家界限相对模糊,马来亚就只是由华人社会中商业网络和宗族联系所交织出的人文地理——南洋。在这些南洋华裔富商发家的同时,读者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独特的民族性和爱国情怀。 ◢邱氏族人,槟城街头无所不在 本书的第三单元,“横向跨界的历史”则是把镜头聚焦于一些地方,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造成的特定历史结果。例如新江邱氏族人如何离开祖国,在南洋扎根打拼并发家。邱氏族人以籍贯为纽带,联系着所有同宗同族之人,一代又一代不辞劳苦的经营着槟城。今天走在槟城街头,邱氏族人的影子无所不在,从有名的龙山堂邱公司到槟城的天德路,甚至是新江小学,背后象征着邱氏族人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槟城的影响力。碍于篇幅的原因,许多精彩事迹就略过不表。 总体来说,虽然作者希望让更多台湾读者透过本书了解马来半岛的历史,可土生土长的本地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有更大的感触,甚至茅塞顿开,好像接触了马来亚历史的另一面。或许如开篇所说,本地历史书的视角大多从马来民族和大历史出发,也缺乏“以小见大”并且集中于华裔下南洋后的历史叙事,作者这本书刚好填补了空缺,不禁让更多人想去了解马来半岛的历史。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