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血癌

3星期前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25日讯)女高管浑身乏力连上一级台阶都费劲,起初以为是注射冠病疫苗后出现反应,求医后竟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幸在半年内成功与一泰国女子配型获捐骨髓,重获新生。 现年42岁的黄微彩是一名高级经理,也是新加坡骨髓捐赠计划(简称BMDP)下获得捐赠的受益患者。她受访时忆述,2021年7月她开始感到浑身无力,不过以为是接种第2剂冠病疫苗的正常反应。 “不料我变得真的很虚弱,连一级台阶都上不去。”她因此去求医,却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即血癌,顿时晴天霹雳。医生说她的情况危急得马上住院,而且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骨髓移植。 黄微彩不禁想到当时仅1岁和3岁的两个女儿,纵使万般牵挂但也马上入院,接受化疗,并通过医院在新加坡骨髓捐赠计划下,寻找适合的骨髓。 化疗进入第3个月,黄微彩接到有捐赠者的通知,不过对方在得知需要做配型检测后,中途弃权。她只能继续寻找,终与一名泰国女子配型成功,对方慷慨捐赠。黄微彩在去年1月成功获得骨髓移植。 在经历8至9个月的恢复期后,黄微彩目前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得以重获新生。 她告诉《新明日报》,血癌的治疗让她超过半年没能见到两个年幼的女儿,也得暂时停工长达一年之久,但所幸丈夫,家人和公司都给予她很大的支持。 “现在我有第二次机会弥补生病时留下的遗憾,拨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我两名正在成长的女儿。”
12月前
(新加坡30日讯)10年抗癌路!48岁时出现背痛、疲惫症状却掉以轻心,妇女求诊后才赫然发现是末期血癌,接受治疗缓解却又三度复发,还一度被建议接受临终护理,不言败的她顽强对抗病魔重获新生。 《新明日报》报道,符美玉(现年58岁)原本生活十分活跃,每周约3天到健身房。身为食品制造公司销售经理的她常需为工作出国,因此当她在约10年前出现如疲乏、背痛、气短的症状时并未多留心,仅认为只是累。 “症状维持了月余,后来我连从卧室走到厨房都没气,就去看中医,医师只将我眼皮拉下一看,就跟我说,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 符美玉直到隔天才到医院急症室,被发现血红蛋白指数已低至危险水平,需要留院接受输血和更多检验。经一连串的检验后,她被确诊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由于癌细胞长于骨髓又扩散至肺部,属第四期血癌。 尽管面对晴天霹雳的噩耗,一向乐观的她很快就收拾心情,将注意力放在“解决方法”上,开始接受为期6周的化学免疫治疗。 “化疗让我失去胃口、大量脱发,但我告诉自己要抗癌就要有体力,就算吃不下、过后会吐,还是一定要吃。头发脱了还是会长,没什么比康复重要,于是我去理发院将头发先全都剃了,一了百了。” 疗程结束,检验显示体内不再有癌性活动,她亦回归之前正常的活跃生活。岂知一年后,她又再出现肩痛、气短等症状,检验后发现癌症复发了。 为不让姐受苦 不接受她骨髓 第一次复发后,除了化疗,她也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饱受35日煎熬,一度以为熬不过,而家人是她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康复约一年后,癌症二度复发,她接受治疗挺住了。2019年2月,她面对第三次复发。原本的主治医生告知她寿命或只剩半年,且能做的治疗几乎都试过了,不如考虑骨髓配对或临终护理。 “我所有兄弟姐妹都做了检验,结果只有身体最弱、最瘦小也最怕针的大姐跟我是配对的。我怎么舍得她受苦?虽然她一再说她都不怕,我怕什么,但我还是不接受,我相信一定有别的方法。” 经转介后,这回的主治医生覃峥嵘为她进行为期3个月的另一种免疫治疗,成功将她从鬼门关救回,过去4年半再无复发。 “经过这10年来的起伏,我能继续活着如获新生,我感谢自己的信仰和家人亲友的支持,也庆幸自己从未放弃。如今的我更懂得珍惜生命。” 医生:20%病患 或多次复发 淋巴癌与多发型骨髓瘤中心血液科顾问医生覃峥嵘解释,人体淋巴遍布全身,而淋巴瘤会出现的地方很多,如是颈部等较容易提早发现,但若是肺部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他说,符美玉所患的是最常见的血癌,最初所接受的化疗有高达65%至70%的治愈率,其后的干细胞移植也有约50%的治愈率,然而仍有约30%的血癌病患对这些典型治疗反应不如预期。 “其中,若癌细胞发至骨髓或是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复发的几率就会比较高。约有10%至20%的病患会有多次复发的可能,而符美玉正好就属于较不幸的这一群体。” 医疗科技日新月异,随着时间推移,总有新的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出现。 “如她最后所接受的免疫治疗是她最初确诊时没有的,而现在又有了新的、带有额外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能将治愈率提高至70%。”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峇株巴辖26日讯)现年14岁的中学生郑凯杰(TEE KAI JIE)去年证实患上血癌后,虽然已进行骨髓移殖,但今年复诊时发现癌症又复发,需要进行后续治疗。 《星洲日报基金会》接获峇株巴辖郑凯杰的求助个案,经过家访及审核后,决定为他筹募2万5000令吉,以进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疗法”(DLI)。 郑凯杰的父亲郑志强(39岁)是家具厂员工,而李凤伊(34岁)则任职书记,家庭收入有限,无法长期负担其医药费。 两人共育有3名子女,除了就读巴力士隆拿督苏莱曼国中的大儿子郑凯杰,还有8岁的二女儿郑凯萱及4岁的小儿子郑凯狄。 郑志强:儿患病后进行3次化疗 郑志强受访时表示,凯杰于去年3月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家人发现其身上出现不正常的瘀血,可是身体却没有不舒服。 “直到去年4月到医院验血时,才发现凯杰白血球数值高达50多,而正常数值是4至11。” 他过后带凯杰到医院再次验查,证实凯杰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接着进行了3次化疗。 移植弟骨髓 癌症仍复发 “去年11月,我的小儿子凯狄捐骨髓给凯杰后,他原本已逐渐康复,并在今年1月回家休养,不料在今年4月复诊时,却发现癌症复发,需要继续接受治疗。” 他透露,凯杰个性文静,他患病后精神比较差,但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并重新回校上课。 “凯杰从去年3月便开始停学,原本准备今年8月回校上课,不料癌症又复发。” 他在凯杰患病期间,也要向工厂申请无薪假期,陪同凯杰一起到医院进行治疗。 喜欢吃辣面的郑凯杰表示,他接受化疗后,吃东西都没有味道,而且还有胃涨风的问题,希望能早日康复及享用喜欢的美食。 刘昆昇:医生建议进行DLI疗法 星洲日报基金会执行长刘昆昇指出,医生建议凯杰进行的DLI疗法,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采用的过继性免疫疗法。 “医生将抽取弟弟凯狄的骨髓,然后输注给凯杰,医药费大约2万5000令吉,希望能够获得大众的援助。”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