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诗歌朗诵

(槟城讯)由教育部体育、课外活动及艺术组主催、槟州教育局主办的“2024年全国中小学华文嘉年华”圆满结束,柔佛州代表在比赛中夺得5个冠军及文学创作比赛,成为本届嘉年华全场总冠军。 柔雪分夺冠亚 雪兰莪则获得全场总亚军,并收获了书法比赛总冠军;而彭亨在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场总季军及诗歌朗诵比赛总冠军,其中来自彭亨文德甲华联国民型中学的初中组代表,夺得诗歌朗诵比赛亚军宝座。 陈玮乐:再次突破自我 诗歌朗诵比赛初中亚军得奖者队员之一的陈玮乐表示,一直以来对诗歌朗诵都很有兴趣,但是在小学期间却没有机会得到培训和代表学校的机会,直到小学六年级才有幸参赛。同时也很幸运地得到不错的成绩,从此他就对诗歌朗诵更加热爱。 “升上中学后,我立即毛遂自荐参加比赛,不断增进自我,打破自己的纪录,参加全彭赛甚至冲出全彭赛代表彭亨参加全国赛。 “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成功在全国赛获得亚军。这场赛事让我收获很多,不论是良好的成绩或是其他州的朋友,亦或新的一次突破自我,让我不断想起这段美好的回忆,但愿能够和大家再次相遇。” 陈文慧:感谢老师队友 亚军得主队员陈文慧说,自小就希望自己能闯入全国赛这个大舞台,可是技不如人,止步于州赛。直到在中学时期,遇到培训老师陈联文,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让他们学会了许多诗歌朗诵的技巧,才能在比赛中旗开得胜。 她说,所谓“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恩老师的指导,同时也感谢队友的体谅和配合,彼此才会默契无间。 “诗歌朗诵这条路本就充满着荆棘的,有无数的质疑,也有辛酸的汗水。可是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并不孤独,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同时也互相学习。最后我们一路过关斩将荣获这份全国亚军的奖项。 卢传胜:只要努力就有回报 另一名队员卢传胜说,虽然练习的时间不多,但大家都不断争取时间练习,他一直以为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就有回报。 “自小我就希望能在诗歌界中闯入全国赛,虽然不抱着得奖的念头,可这次居然突破了自我,夺得全国亚军,而且这还是我中学诗歌生涯中的第一次。 “升上中学后,遇到陈联文老师,在他的带领之下,激发了我的潜力,在诗歌的演技分上略胜一筹。感恩老师的指导,感激队员的配合让我的诗歌界锦上添花。” 陈奕恳:实现梦寐以求愿望 队员之一的陈奕恳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起初以为自己只能止步于县级赛,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全国亚军的佳绩。这次比赛对他来说,是一场非凡的经历,是一次人生的重大突破。 “从前,我总觉得能站在全国赛这个大舞台上的人都是遥不可及的‘神’一般的人物,是我无法企及的存在。然而,今天,我却实现了自己从小就梦寐以求的愿望,亲身站上了这个璀璨的舞台,真是感慨万千。 他也感谢指导老师和学姐的帮助,尤其是老师陈联文,以及学姐萧彤恩和郭宣罄的悉心指导。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指点迷津,帮助他们不断改进与提升。 郭宣罄:夺全国冠军 新成就 诗歌朗诵比赛高中组冠军得奖者郭宣罄说,这是她代表学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的第9年,她在2023年也曾闯进全国赛,并获得殿军成绩,所以对她来说,此次的全国冠军是她人生中的一大突破。 “我在诗歌朗诵的这条道路上也曾遇到一些困难,如上高中后,由于赛制改成了即席朗诵,理解诗歌成了我最大的难题,需要细细琢磨作者的经历与心境才能真正地理解整首诗歌。但只需要需要多看诗歌,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了。
3星期前
1月前
10月第一天,在槟城威省看了全国诗歌朗诵比赛国赛,不算出席,只是匆忙的看完比赛,然后赶回吉隆坡,隔天还要上班。比赛很精彩,已经是全国赛了,每州只能派出一支最好的队伍参加,是州内精英中的精英,无法挑剔,但我总是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 主办方安排得很好,嘉年华很成功,地点也很好,除了音响没有那么出色以外,流程走得很顺畅,比赛甚至还提早结束,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 这场比赛是全国赛,我发现少了一些人,所以少了一些热情。我感觉到,这场嘉年华正慢慢走向一个“标准的活动”,就像学生应付考试答题那样,安安稳稳的做,根据前人留下的流程,根据部门的标准,做好就对了。的确,做好就对了,也没有必要多加什么东西,反正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但,这是全国赛,多少学生在州赛拼个你死我活想要抢的一张入门票,但在国赛,我感觉不到对新诗和朗诵的热情。 有时候很难定义你喜欢一件事情。评审、指导老师、学生,几乎都是根据标准行事,我印象中的诗歌朗诵全国赛,是诗人评审和指导老师大斗法(何贵强幸立雄等,说的就是你们)的场地,每一年转变演绎方式挑战评审,朗诵的新点子层出不穷,不在乎胜负,只在乎对于现代诗的一份执著。我想这东西叫做热情,一种无法用语音语调和技巧取代的东西。 听说全国赛诗人和专业语音语调老师不再会被邀,希望这只是传言,不是事实。上个月我和一位马来诗人谈起,我们有一个中文的全国诗歌朗诵比赛,他说好酷,他也想来看看。马来诗人懂中文,还能写中文诗,我觉得酷的是他。 让表演者和观众喜欢上诗歌 诗人缺席的诗歌朗诵比赛是不是有点像吃肉骨茶不要肉?差点忘了,诗人在马来西亚一点社会地位和职位也没有,都是业余的。语音语调老师起码可以靠声音吃饭,诗人养不饱自己,诗显然不能换来三餐,这是事实。 没有热情也得办下去,反正都已经成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了,每年继续办就是。无论如何,今年还有一些事物让我感到热情的存在:我看到最热情的是小学生的父母,似乎每一个州初小入围学生的父母都到现场支持,可惜主办当局安排了一个小礼堂,把大礼堂给了缺少观众的高中组。我在想,热情不是一个人能推上去的,它需要很多人,包括参与者和观众一起努力才能完成。 10月中旬,到新山寻花踪。这次特设了童诗比赛,所以也在表演节目里安排了童诗演绎。苏维胜老师找我的时候,我就预设了一个想法:打破传统童诗的格局,从文本到表演回归本质的表现。结果他和王进云老师呈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舞台设计和道具给了大家视觉上足够的色彩,这正是童诗本质之一。另外,学生们朗诵时放弃传统朗诵的方式,以一种“玩”的态度来处理声音及动作,这也是童诗本质的第二个元素。我个人觉得,朗诵不一定只是规规矩矩在舞台上表演,它可以有多元化的形态和方式。基于不同的舞台和场景,朗诵必须变得很自由,迁就现场的情绪,顺着朗诵者和观众的互动来安排节奏,这样或许会更精彩。 10月的两场朗诵,给了我两种不同的观赏心态:全国赛水准很高但热情不足,花踪童诗演绎朗诵水平不高但热情满满。以诗人的身分来说,我更加乐于看见,诗歌朗诵或演绎时,学生们都是充满活力和快乐的,不需要在压力下去完成一个表演。能够让表演者和观众喜欢上诗歌,或许才是诗人创作和朗诵者上台演绎的最大目的,反之,这样的活动就会沦为一场标准的活动,大家也会慢慢对它失去热诚和兴趣。
2月前
3月前
人们普遍都会觉得,写得很好的一首诗,在朗诵时会失去很多精粹部分,但是,这个既定印象其实建立在不成熟的、主观性的看法上。林健文认为,讲这种话的人,或许自己也不了解朗诵里的机制(比如语音、语调、诗意)。可能对一般听众而言,语音仅仅只是表达诗歌的一部分,但健文认为,它其实像唱歌一样,借着朗诵会达到某种意境。他举例:所谓的音色,指的不只是词曲的好,更多是说唱歌的功力,如陈奕迅对歌曲的诠释,可以依靠音色将词曲带到新的境界。从这个点延伸开来,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要做一些事?比如,去写一些没这么难表达,但依然拥有现代诗元素的诗歌,让音色/语音达到诗歌的高度? 作为一个诗人,林健文怎么看待国内近年朗诵活动?朗诵者是否有符合诗人期待?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切入点都不尽相同。他之前比较希望看到台上朗诵的学生先认真去认识一首诗,才开始进行朗诵。林健文时常在各种场合提及这个问题,希望得到回响。然而,几年前他发现,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核心概念即使是呼吁了以后还是一样反复发生。因此,林健文决定开始去身体力行去改变它。 对于大部分只专注创作的马华诗人而言,可能并不熟悉朗诵这一块,而热衷于朗诵活动的老师们,虽是心向往之,但可能没达到写好一首现代诗的高度。即使坊间作品相当多,即使大家也会开始去模仿、学习参考,并纳入种种不同的朗诵元素,但林健文认为现在依然还是一个过渡期,需要四五年才能大致达成下一个目标。 当笔者问及目前诗歌朗诵所抵达的水平,他认为,目前已能看到老师们开始不抗拒使用现代诗。林健文认为过去登台作品里充斥“可爱”的诗、口语化的诗,有些甚至是散文。此外,中学生选用的诗也有局限性,一般不会选择台湾或马来西亚的诗,而是停留在早期中国诗坛作品。换言之,朦胧诗之类的诗作并不盛行于朗诵界,某个阶段里,大家还是倾向于选择比较容易明白的、写实派的诗,如杨牧、郑愁予、余光中等诗人作品。 诗人的朗诵标准 以诗人的身分担任评审时,其朗诵标准又是如何?他透露,在评审时会单纯注重自己要评的项目(比如诗意),并会在意选手选出来的文本是不是自己能驾驭的,能否做得到想要做的东西。他不会以一个笼统的大原则去评断,仅以现场选手表达出来的水准为准则。 过去的十多年,他不断在鼓励参赛者选用现代诗及马华诗,毕竟特意选一些有隔阂感的作品并不合适。他举例:小孩唱情歌,可能无法感同身受。虽然小孩本身可以靠技巧弥补这些空白,但当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时,当大家语音语调都很好,比赛性质就要回到原本的问题:这一首诗,换了一个身分,你是否还可以理解这一首诗,或者,诗是否和朗诵者身分契合?以诗人而言,创作可以随性,但以朗诵者而言,则需要思考,他们是否可以明白或驾驭这首诗歌。 健文此时以常胜军刘巧晴为例。巧晴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诗歌,据她回忆,因为7岁时的表演属于群诵,巧晴会选择朗诵周锦聪老师的诗歌;到了高年级读诵,她开始朗诵一些没那么童真,而是比较成人一点的诗。她认为可爱的诗有童趣,也适合低年段,大人的伤悲则涉及很深的内心感受,那是另一种层次的挑战。疫情前她还参与低年段群诵,到了独诵时,巧晴认为要看性格。开朗的人适合朗诵活泼开朗的诗,沉默者适合朗诵描述内心的诗歌。 “诗歌上台,诗意下台”? 健文曾在星洲日报的专栏写过关于“诗歌上台,诗意下台”的争论。他并不完全认同这句话。这句话意味着作者、朗诵者双方都有责任,而非简单认为诗歌一旦上台朗诵便会失去诗意。一般朗诵者只求把诗的意象表达,而没有很准确把它另一方面深层的本质表达出来。“我们写诗很多时候会借用意象来让读者看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现代文学的主要方法透过修辞和意象来让你看到诗人到底说什么,但朗诵时会面对一个问题:听众是否能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到底能不能抓到作者诗意?” 然而健文觉得为读者降低诗歌的复杂度,并没有降低诗的地位。他以爱尔兰吟游诗人为例:吟游诗人既然可以把诗唱成歌,形式上已经很接近一种表演与诗意融合的方式。他认为,在朗诗时,语调上也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而透过别的方式,比如语言、场景、物件,也可以找到一个方式让它更加适合朗诵,而不降低诗意。他目前正在找平衡点。这两年也偶得满意作品,如〈Air〉。“诗本身会感动我,而我从朗诵者巧晴的声音才知道它可以到达的地方。” 然而,巧晴州赛时朗诵的〈Air〉,健文是为了土崩罹难者而写。巧晴看到这篇诗作时,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土崩事件发生在雪州,当时她朋友在露营区,发生土崩事件后便永远见不到面。为土崩案件的罹难者朗诗,她有感而发。“我没有用太多高低音,用最本质的东西——声音去呈现,把故事最重要的地方传达出来。” 以场景营造氛围 健文透露,自己以场景成功营造氛围:他以“雨水分开城市和城市、雨水分开山和山的那一天、雨水分开山和城市的那一天”,三个场景来推进诗句。他创作的时候有刻意地用雨水制造情景,而巧晴没有刻意渲染,却可以把场景还原,让人触动于这件事情,想起这个事件,想起这首诗,让听的人永远都记得。这反而是很难达成的。 健文认为的“诗意”是,朗诵者必须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在朗诵前需要深刻理解。“诗意是深层内容,不是表面上可以呈现的。我以前会觉得诗意是必须经营的,通过很多内容、词汇、现象把诗意表达出来。一首诗可以置入很多诗意。现在我经营一首诗,只置入一样东西在里面,不会多于两个想表达的东西。 “对很多人而言诗意是不容易理解。我们有必要让诗意用最快速最简单的方法传达给观众,而不是隐藏得这么深。若不能打破这点,则选择的词汇和诗意在某程度上已经造成朗诵者没办法表达自己,也没有很好的表达诗意。最快最有效的,就是最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的诗,透过叙述很难达到目的,适合转成对话。表达历史事件的诗很难透过对话呈现,就用叙述营造。” 朗诵技巧对健文而言离不开设计,朗诵者还没上台前已经需要掌握清楚。自己是角色上的跳跃,让现场听众了解你以什么身分去呈现这首诗。同样题材两个人去呈现,方式可能不一样。若方式如出一辙,就是表面地朗诵,而不是深入核心。 巧晴则强调,她不囫囵吞枣地背诗,当她读熟并理解那首诗,画面自然在脑中。这比死背来得好。比较高潮的部分则用强调的语气,让读者去身临其境。 上一届的新纪元杯,健文给巧晴写了一首诗——〈Rain〉,诗讲述的是巧晴用〈Air〉拿了国赛冠军以后,回到舞台发现雨已经停止,但是朗诵的声音还留在舞台上。今年巧晴打算用来参赛的诗,题材会是上一首诗作〈Rain〉的延续。创作者健文把一个事件分拆成三首诗来处理,从〈Air〉到〈Rain〉再到新的创作,它会是一个整体。 不得不说,健文这些年的写诗之路,已经从纯粹写诗进入到加入朗诵的种种考量。这一次他和巧晴的合作,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且拭目以待。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制服团体聚会 第二届全国政府中学华文学会干部研习营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跨越种族藩篱 丘淑霖说声 早安 Kawan!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报纸的无用之用,我们培养独立思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3月前
星期五的夜晚,每个人都在赶着出城,4天连假,回乡或出外旅游的人甚多,我赶着进城,去听一场诗人的朗诵。 学生们的全国比赛为了得奖,诗人们的朗诵为了什么?这个活动参与朗诵的有各3位马华诗人与马来诗人,还有歌手。对,我懂你们会联想到动地吟,还是在台上朗诵带些许批评或调侃的诗。还真不是。当我听到吕育陶说出儿子的故事,“爸爸我要吃现在”(Papa, I want to eat now),我突然意识到,马华文学现代诗里最充满政治色彩的诗人也终究回归社会了。哦不,应该说回归家庭。 学生们朗诵为了比赛,诗人们朗诵为了艺术?为了金钱?为了名气?我找不到一个“具体”的答案。这些东西对上台表演的人来说都有了,尤其是若涛,哦不,你们别把他当作那个演脱口秀的,他是若鹏,虽然大部分人都会以为他是“若涛”。正版若涛这么喜欢朗诵,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动地吟期间的若涛总是很安静,谁能想到多年以后他会成为马华现代诗朗诵“诗无jidan”的推手?多年前若涛写的一首诗〈老街待拆〉被初中学生朗诵得了全国冠军,那是一首书写吉隆坡旧街在城市建设下被迫拆掉的怀念诗。但,我还是喜欢若涛自己朗诵的版本,很纯粹很原始就带出诗的韵味。 最近10年我很少出席这一类活动,当个观众还可以,上台不行,越懂得朗诵越不敢上台,我在台下拍手就好,我喜欢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想要在朗诵上添加什么新鲜的元素、如何让诗与其他艺术结合等等。当我看到AKI演唱马来诗人Abdullah Hussaini的作品时,我在想,要是她能唱我的诗作多好。我想到翎龙很幸福,能够有一首作品被金亮谱曲文荪演唱,多么美好的一首〈农夫〉,多年以前听过的人,现在应该都还记得吧。 自觉地想起动地吟 我看到诗人在台上朗诵,就会不自觉的想起动地吟,不是因为那些诗句,而是那些在台上朗诵的诗人。以前每一次的朗诵,我都只是看到他们的背影,他们朗诵过的诗句到底有没有影响过任何人,我不敢肯定,但的确是影响我了。不再动地吟,我把朗诵的想法投寄在学生朗诵当中;当我看到诗人们在台上朗诵的时候,我也会很冲动想要上去朗诵我的诗。当我看到Jamal Raslan的诗句,我会不由自主的拿来和自己的诗句对照,我们竟然不约而同的想要发出“声音”,很纯粹的“生音”,就那么简单。也许这就是诗人上台朗诵的目的,有些文字,必须由自己发声,只有通过诗人本身的“生音”,没有经过任何语音语调修饰的原音Original sound,才是诗的本质。对了,在这样的舞台,你会寻找得到诗的本质,而非诗句和意象产生的种种联想或延续,不必去解读,只需要去感受就好,这些本来就是属于诗最原始的东西。 最近我对本质这个东西有很多想法,我觉得任何的文字,只要回归到本质,它就足够吸引人,当然,我们无法否定通过意象和描述所制造的现象phenomena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联想与对比,但现象只能通过五官感受,本质却能冲击你的灵魂。不相信吗?要是你看过周若鹏或游川的朗诵,你就了解到,他们的声音会把诗的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你听了以后欲罢不能。是的,现在已经不太可能听到周若鹏的朗诵,现在的他已经转换跑道,尝试通过更多隐晦的句子(脱口秀)来告诉你一些事情。 馨元的声音很干净,她的表演让我想像到,诗歌朗诵可以更多元化,不必局限于声音加音乐或舞蹈;单纯的敲击声和朗诵所形成的力量好像更大。我一直闭着眼听她朗诵,尝试从每一个字的语音和敲打声的余韵去寻找契合点与节奏感,我想我大概找到了下一首朗诵诗的灵感,谢谢馨元给我的灵感。 表演结束,吉隆坡已经打烊,夜灯初上,外劳工人开始晚间作业,我好久没有见过吉隆坡的夜色了。每一次的朗诵比赛或表演都会给我启示,所以我很喜欢看诗歌朗诵,看看朗诵者如何诠释他们自己或者别人的作品,就像育龙常说的,诗的朗诵就是一次再创作。既然是再创作,我们可以让它展现得更有活力。表演结束只是按下一个暂停键,我们永远等待着下一场更精彩的演出。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当诗歌朗诵评审了,只知道当初拉我去当评审的是黄建华,评的应该是吉隆坡中学州赛,他说既然我写诗,评个选材技巧应该不成问题,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诗人当诗歌朗诵评审,理所当然,当时我对语音语调认识不多,只知道自己发音不准,翘舌音都做得不好,也不懂什么是重音轻读,只要听得顺耳,对诗歌理解到位的,在我心目中就已经很了不起。后来评审当久了,听语音老师讲评太多,不自觉的也对语音语调认真起来。认真理解了声音以后,就别想要我上台朗诵,我还是写诗比较好,声音好的学生太多,我自愧不如,多写一首诗便是功德,上台等于毁了苦苦经营的诗意,何必呢? 当我发现自己不想再上台朗诵的时候,才真正想要写一首感动人的诗,那已经是我当评审20年以后的事情了,觉悟得很慢。动地吟的诗剧《Gari, Tari…Lari》已经过去很久,从评审到上台表演,必然对自己有所要求。李进文老师常说,我来看诗人表演不会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我只想看他们的诗意。虽然如此,要是咬字不正,别说诗意,根本就词不达意。绑手绑脚,是当时最贴切的形容。所以要上台朗诵,至少得把语音练好,不一定要达到语音专业的水平,至少让听的人不会会错意,才能够达到朗诵的目的。 懂诗是基本要求 诗歌朗诵的评审要懂诗,这是基本要求,就算你评审的只是语音或语调,或许你会认为没有关系。选材和技巧更加不用说,要是你不懂诗,收到邀约的话,推了吧,也算功德一件。我不害怕遇到不懂诗的评审,但最害怕遇到装懂诗的评审,还要一口咬定散文去掉标点符号的文章算是散文诗。懂诗不一定得写诗,但必须懂得赏析诗,就像音乐饮食一样,起码你得分辨出流行曲或摇滚或京剧,至少你也吃得出甜酸苦辣,那才算懂得赏析。很多人对食物的评语都是:好吃/不好吃,但总是说不出为何好吃,是食材新鲜还是烹饪到位,或者调味刚好火候掌握得当,要具体说出来才算懂得欣赏。学会赏析是累积经验而来的,要懂诗就必须读懂诗,很多人懂得念诗,但却从来不去理解诗意。唐诗宋词能够倒反来念,但却不理解诗中表象或喻意是什么,这就造成似懂非懂的状况,尤其是现代童诗,明明就是儿歌童谣,还硬要说是童诗的一种,实在无言以对。 我能理解全国诗歌朗诵是一项比赛,要争取得奖无可厚非,但我长期推动的是让老师和学生们喜欢诗。我觉得能够培养出一位读诗爱诗的人,比起培训一位得奖以后就忘记诗为何物的学生更加重要。每次我当评审,我都是以“理解”为最主要的关键标准,而不是以“技巧”来作为衡量学生表现的重点,理由在于,诗歌朗诵和演讲不同,诗看起来像是一个载体,但同时也是能量和形式的一部分。不理解诗上台朗诵,就像要求一个和尚做荤料理,得其法而不得其味,最后成为一具无灵魂的躯壳。 当我在评审座上听到学生朗诵我写的诗时,你们以为我会给他们加分,其实刚好相反,因为我是作者,比谁都懂我想要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我很想和各位评审老师及写诗的老师及朋友说一句,欢迎你们挑战我写朗诵诗的高度,但别挑战我对朗诵诗的认真(该死的摩羯座)。就算我不再被邀请上评审席,我还是会说一样的话:先读懂这首诗再说。
4月前
5月前
(北根17日讯)北根县教育局副局长(学生发展)再弗鼓励学校多举办各种课外活动,除了发掘学生不同的潜能,也让学生凭借参与获得体育与课外活动评估(PAJSK)的课外活动学分。 他说,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室,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开拓视野,体验和学习教学内容以外的活动。 “教育局希望学生积极参与认证为可计分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收获经验之余,也获得课外活动学分。” 他今天在北根中华华小,出席2024年华文嘉年华,北根及云冰县小学华语诗歌朗诵比赛时,如是致词。 他也赞扬此次活动也开放予低小组参与,让各年级的学生有机会站上舞台,发掘自己在诗歌朗诵方面的潜能。 北根中华华小校长陈伟权说,在现今华语的运用参杂许多如“咩”、“几好”等等不正统字眼,网络用语更是泛滥成灾的年代,诗歌朗诵应成为规范华文运用的良好平台。 同时,他呼吁华文老师和媒体以身作则,避免使用不规范的华语,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他说,诗歌朗诵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有效沟通能力。 “华校生一向以纪律严明和成绩优秀著称,但却未必善于沟通表达,通过诗歌朗诵或教育部规定设立的‘演讲角落’,希望进一步提升学生该方面的能力,孕育出未来领袖。” 他也说,诗歌朗诵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的课余活动,减少对科技产品的依赖。 另外,他说,华文嘉年华是重要盛事,诗歌朗诵、书法和散文创作各种比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切磋交流,也加强了各校之间的合作。 出席者还有彭亨州教育局语文科助理厅长陈慧琦督学、云冰华小校长陈丽玉、北根中华华小董事长吴亚忠、副董事长陈镇全、家协主席林俊生、校友会主席陈福新、评判老师黄爱梅、陈美珠及胡贝霞、带队老师及家长等等。 北根及云冰县小学华语诗歌朗诵比赛得奖名单 【低小组】 冠军:蔡镓镓、纳尔法、黄忆萱(北根中华华小) 亚军:温天心、陈德满、郑茹月、王语晨(云冰华小) 季军:郑毅杭、梅芷馨、郑佑权、吕韦菡(北根中华华小) 优秀奖:黄艳馨、佳非(北根港口育华华小)、麦尼思、谢娜、李娅(北根那示启华华小) 【高小组】 冠军:梅芷晴(北根中华华小) 亚军:莎法(北根中华华小) 季军:朱恩廷(云冰华小) 优秀奖:欧慧玲(北根港口育华华小)、沙琪拉(北根那示启华华小)、杨幸霖(云冰华小)          
6月前
6月前
(马六甲23日讯)第42届马六甲州中学生华文诗歌朗诵比赛昨日圆满落幕,育民国民型华文中学参赛队伍,分别在初中及高中组夺冠,成为全场总冠军! 这项比赛由马六甲公教中学举办,分为初中组(群朗)和高中组(独朗),获得25所甲州中学派员参与,包括初中组20支队伍及高中组18人。 刘志俍拨5000赞助 哥打拉沙马那区州议员刘志俍为比赛主持闭幕礼及颁奖礼时表示,诗歌以凝练的语言、抒发着人们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着强烈的爱憎之情,是一种极高的文学表现形式,也是他求学时期非常喜爱的文学作品。 他指出,虽然离开学校多年,但至今还记得几位著名诗人的诗句,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爱国精神、杜甫一生坎坷,穷因潦倒,却坚持以天下为已任,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求等。 他说,古代诗人虽然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作品及精神却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子孙的血液之中,也成为了大家做人做事的座右铭,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也是政治人物谨记于心的名句。 刘志俍宣布拨款5000令吉作为赞助此项赛事的经费,并奖励1000令吉给冠军队伍,代表甲州出征全国赛。 赖水和:薪火相传意义大 公教中学校长赖水和表示,甲中学生华文诗歌朗诵比赛是全国其中一项历史悠久的赛事,今年是第42届,即自1982年开始举办至今,当年由圣大卫国中华文学会主办,宗旨为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及发扬中华文化,后来在华文科督学协调下由五所华中加上雅佳美浪国中轮流举办。 他指出,甲教育局第二任华文科督学刘荣禧于2008赞助常年杯,由每届获得全场总冠军的学校保管奖杯一年,每年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薪火相传,意义重大。 他希望所有参赛学生以此比赛为契机,展现才华,提升对诗歌的热爱,并在诗歌的国度里绽放光彩。 出席者包括马六甲教育局局长代表诺莱兰、助理局长邓艾琳督学和王燕玲督学、公教中学家协主席戴祖全博士等。 较早前,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在开幕仪式上表示,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他举例,爱国诗人杜甫的《春望》提醒世人,战争和灾难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同时也启示大家要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公教中学董事长张德福神父表示,诗歌是心灵的共鸣,是情感的延伸,它能够以简洁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深处。 “今天,我们倾听来自每一位参赛同学深藏的诗意和热情。无论成绩如何,你们的勇敢和表现都值得我们敬佩和赞美。” 【甲州中学生华文诗歌朗诵比赛成绩】 A. 初中组 冠军:育民中学《马戏团》 亚军:雅佳美浪中学《十月,远方有战争》 季军:圣大卫中学《敲开话语的窗口》 殿军:美以美女中《长大后,我才知道》 第五名:圣母女中《一个顽皮的孩子》 优秀奖:敦马力中学《榴梿赋》、嘉化峇峇中学《英雄》、公教中学《别让华文在你心中死去》、普罗士邦中学《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华文中学《灵魂胎记》 B. 高中组 冠军:育民中学(蔡丞亿)《呵母亲》 亚军:伊斯甘达莎中学(颜洁恩)《呵母亲》 季军:雅佳美浪中学(林哲熙敏)《呵母亲》 殿军:圣大卫中学(颜培伊)《呵母亲》 第五名:敦默太修中学(吴巧愉)《呵母亲》 优秀奖:圣母女中(苏婕敏)《呵母亲》、武吉峇汝中学(梁洁莹)《茶的掌故》、嘉化峇峇中学(饶雪柔)《呵母亲》、圣心女中(谢林洇)《呵母亲》、美以美女中《大树》(陈咏濡) 全场总冠军:育民中学 最佳精神奖:榴梿洞葛中学(初中)、公教中学(高中)
7月前
7月前
1年前
(麻坡14日讯)2023年全柔华文嘉年华今早在麻坡辅南华小掀开序幕,来自全柔10个县的学生经过激烈比拼,最终麻坡县以最佳成绩夺得小学组及中学组冠军,并成为全场总冠军。 这项原名为全柔华文学艺盛会的活动,今早是疫情后的首场实体比赛,由柔州教育局主催、麻坡县教育局主办、麻县华文科委协办,参与学生约400人。 比赛项目分成3大类,即诗歌朗诵、书法比赛及文学创作;各项目也分作初小组、高小组、初中及高中组,其中,中学组的赛事日前已经完成。 麻坡县教育局副局长罗斯淡在主持闭幕仪式时指出,比赛能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现才华与潜能,提高对华语的掌握能力。 他认为,无论是否得奖,学生的参与精神都值得被鼓励,而父母的陪伴也对学生起着正面作用;他勉励学生未来继续在更高阶的平台竞争。 与会者有麻县柔佛州教育局助理局长塔斯玛哈、麻县教育局副局长依祖丁、助理局长邱维斌、麻县华小校长联谊会主席蔡俊杰、麻县华文科科委兼圣安德鲁中学校长邬丽芳、麻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陈大成及各县学校师长等。 在较早的开幕仪式上,大会主席兼麻县华文科科委戴梦华指出,该嘉年华让学生拥有展示学习能力的舞台机会。 开幕仪式由蔡俊杰、赞助人的代表黎家熙、辅南学校副董事长陈庆辉、邱维斌及戴梦华联合主持。 2023年全柔华文嘉年华成绩: ●书法比赛: 初小组:陈梦涵(古来)、亚军:罗瑜霈(新山)、季军:黄语桐(麻坡)、第四名: 刘梓涵(东甲)、第五名:云恬萱(新山)。 高小组:冠军:黄文馨(古来)、亚军:黄炫诚(东甲)、季军:章皓景(新山)、第四名:戴于涵(居銮)、第五名:郭紫歆(东甲)。 初中组:冠军:姚佳全(居銮)、亚军:潘煣漪(峇株巴辖)、陈宥蓁(新山)、刘承鑫(巴西古当)、林妍茼(峇株巴辖)。 高中组:冠军:杜丽美(新山)、亚军:陈俊谚(巴西古当)、张语恬(新山)、陈松哲(新山)、余芊颖(峇株巴辖)。 ●诗歌朗诵 初小组:冠军:侯馨语(麻坡)、亚军:陈正良(麻坡)、季军:朱梓鑫(新山)、第四名:龚恩琪(峇株巴辖)、第五名:郑楷璁(新山)。 高小组:冠军:郑静渲(麻坡)、亚军:徐芯倪(麻坡)、季军:刘蓓羚(哥打丁宜)、第四名:黄佳萱(居銮)、第五名:周峻名(巴西古当)。 初中组:冠军:黄妤歆(麻坡)、亚军:郑羽飞(居銮)、季军:陈伟讯(新山)、第四名:黄楷伦(新山)、第五名:陈蕊恩(哥打丁宜)。 高中组:冠军:邱家宋(巴西古当)、亚军:叶紫瑄(新山)、季军:刘凯敬(麻坡)、第四名:陈毅恒(麻坡)、第五名:彭建豪(古来)。 ●文学创作: 小学散文:冠军:刘景彬(哥打丁宜)、亚军:陈祺桉(麻坡)、季军:蔡嘉萱(昔加末)、第四名:郑静渲(麻坡)、第五名:张芷瑜(巴西古当)。 初中散文:冠军:杨芷萱(昔加末)、亚军:陈羽媃(居銮)、季军:方睿瑱(峇株巴辖)、第四名:黄芷薇(昔加末)、第五名:黄志康(麻坡)。 初中新诗:冠军:许涵菁(峇株巴辖)、亚军:陈致康(麻坡)、季军:林志伶(峇株巴辖)、第四名:戴毓萱(古来)、第五名:姚俊鹏(昔加末)。 初中小说:冠军:杜哲康(麻坡)、亚军:林欣慧(笨珍)、季军:刘净宁(峇株巴辖)、第四名:杨芷萱(昔加末)、第五名:叶芷琪(东甲)。 高中散文:冠军:严芊惠(巴西古当)、亚军:伍巧希(麻坡)、季军:范铱恩(古来)、第四名:林欣慧(昔加末)、第五名:李郡葶(峇株巴辖)。 高中新诗:冠军:苏昱杰(麻坡)、亚军:周麒伟(峇株巴辖)、季军:杨喻婷(昔加末)、第四名:颜仅桁(麻坡)、第五名:林欣慧(昔加末)。 高中小说:冠军:曾康淳(东甲)、亚军:张声情(峇株巴辖)、季军:杨喻婷(昔加末)、第四名:颜希庭(麻坡)、第五名:黄以恒(古来)。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