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休

6天前
超高龄社会的来临,17%以上的长者感觉不受尊重;就业职场里,超过65岁就需要退休,也让不少自视身强体壮、头脑灵活的长者愤愤不平,难道除了含饴弄孙、游山玩水,不能再做点什么有收入、有贡献的事吗? 更尴尬的是,这些长者也面临在家被排斥的局面。 孙子出声了 一位76岁的男士出现在我演讲的会场,他虽然满脸风霜,但身形灵活、温文尔雅,他后来提出的询问也让听众和我心头一震。 这位男士姓俞,会场上我们就称呼他为“俞伯伯”。原来他这天出来散心,正巧经过文化局,看到我主讲“家庭的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于是进来听,这一听让他更有感而发了。 演讲后的提问时间,他说:“今天早上,孙子竟然问我——你为什么不早一点走?” 俞伯伯说他听了非常惊讶,但故作镇定地反问:“你要我走去那里呀?这里是我的家啊!” 接下来,13岁孙子的动作让他更心碎。孙子一脸叛逆,他举起右手的食指,往上比了比,喔! “到天堂?”俞伯伯惊呼出来,他还在调整心情时,孙子转身就跑,还丢下一句话:“你活着让我爸妈一直在吵架。” 大约是儿子听到了,从房间里冲出来大声一吼:“小强你讲这什么话。”然后作势准备去抓回孙子来道歉,小强动作敏捷,早已一溜烟冲出门外。 接着,俞伯伯看到媳妇也从房里跑出来,还眼眶红红地…… 老人也是自身难保 俞伯伯感叹地说:“5年前老婆走了后,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媳妇吵着要我到安养院,儿子不肯,可是儿子工作非常忙碌,白天他根本顾不了我,我呢?以为孙子会对我好一点,不料他竟然讲出让我心痛的话,亏他小时候我还那么疼他,唉——” 俞伯伯一声“唉”,让大家都陷入深思。 [vip_content_start]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拼命想长寿的人以为儿孙将以自己为荣,没想到年轻时开销大,又不擅长理财、存款不足,加上身体逐年衰弱、病痛难免,造成了家人照顾上的负担。 “我说说就好,现在心情好多了,各位不用替我担心啊!”俞伯伯很客气,他得到现场听众的关心和鼓励,离开会场前,他笑笑地又说:“以后有空,我会常来文化局走走,看看报纸、听听演讲也不错啊!日子总要往前走。” “老人危机”不只是增加社会上的长照负担,在家庭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也是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老人心里的感觉也是很复杂——是赖着不走而苟活?还是时候到了,快快挥手告别? 人生再恋恋不舍,也总有需要离去的一刻,如何不增加家人的负担,不让自己的存在变成“多余的”?可以说,不只是对外人而言,对社会而言,连老人本身,不管是否已达超高龄,也都正在经历“老人危机”,他们非常人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同理和陪伴。  
6天前
1星期前
学年尾声,学校安排各科目老师给会考班学生加课,除了时间表里的弹性课时(意即3个小时带同一批学生),周末亦有加课。这批考生81个,一个人对一大群,同事说简这也只有你可以顶得住,太大班了。少年人坐在大礼堂用长木凳当桌子,或书写或分组讨论或看投影,每间隔一个小时,让大伙休息5分钟,伸伸懒腰上厕所或闭目小憩。课堂结束前我总道谢“辛苦大家了。考试已近唯请大家不要太焦虑,做可以做的就是了,也不要忘记运动。”唯有健康的身体及心理,做好准备并处理情绪,才能承受周边的无形压力,人生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上完中五的课,自礼堂走上来校园,巧遇毕业许久的学姐来办公室替女儿询问中一新生入学申请事。“老师好久不见,你还是和以前一样走路很快啊。”望着眼前笑容靓丽的美少妇,记得是执教早期的学生。“老师你还有多久退休?我们这批都毕业很久了。” 时光飞快。“老师还有10年。不知道可以顶到那时吗。应该会提早退休,主要还是看健康状况。”屈指一数,24年,算是学校的老家伙。 疫情后这几年,认识的同道选择提早退休者不在少数。听到最多的早退原因是不能认同教学模式的改变,或必须兼顾繁琐事务——无止境的文书报告、重复再重复的电脑输入系统等、带学生出队各种比赛等、健康负荷不了。自己负责田径队伍二十多年,每年赛季前备战一个星期5天长达几个月,课堂教学不能少,学生人数多及忙碌日常中挤时间训练学生参与诗歌朗诵及文创等学术比赛,每日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故假日必拎上脚车出门骑游去,骑游,是让自己跳脱忙碌日常的管道,更是重要的解压方式。那时忙归忙,未曾浮现 “健康顶得到吗”的问题。 4年前冠病确诊后身体健康衰退得厉害,人容易感到劳累。一头白发,这几年带队在体育馆最常听到其他学校教练问:“老师你很健康masih sihat,还可以带队”,或“老师你什么时候退休?”与自己同龄的同道多已淡出教练圈或当管理层,故没继续活跃绿茵。出席课程或活动时也常被问及退休一事。每回听罢人们的询问,总是回答“还有10年退休,不知道可以顶到那时吗。”我为2024年做复盘,发现这句话不知觉中讲过多次。 膝盖急性关节炎来袭 前年8月因膝盖退化急性关节炎来袭双脚几乎不能行走,骨科专科宣判唯有服食类固醇药物减缓疼痛及延迟恶化情形,最后有幸寻得中医治疗调节身体,两年来改变运动模式,每天清晨上学前做强化髋骨提升膝盖支撑力及负重伸展等不伤膝盖的运动。傍晚回到家则超慢跑或骑短途的半个小时维持心肺功能。骑士的小强打不死精神,我仍旧运动不停歇,以最适当的模式去适应老化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不适。 新的一年,提醒自己删除这句“不知道可以顶到那时吗”。老友说简你已经很努力但我们不能不认老啊。此言没错,我不怕自己身体老去,但思想不能被打败,继续工作运动阅读生活中调试心态。不管顶不顶得到那时,至少当下,我已经努力。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盼头,对我而言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它既是期待,也是情感的寄托,更是可以让我们前行的动力。一个电话、一个承诺、一张机票,甚至一个小小的外游计划,或是和平日作息稍有不同的周末,都可能成为盼头的化身。 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北马,在一个离家约150公里的地方工作。爸爸定下了一个“条规”,就是我每个周末必须回家。即使我家离公车站有段不算近的距离,每个周五晚上他都会和妈妈开车接我,周日下午再送我到车站。那时的我初入职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压力,下班后回到租来的小房间,见到不算熟悉的室友,更觉郁闷。周末回家吃妈妈的家常菜、通宵读报、和父母闲聊,是我独自在外的日子最大的盼头。 后来我有了小孩。每次回娘家前给爸妈打电话,电话那头总是传来他们欢快的声音。回家的日子,爸爸会带着孙子们去游乐场玩,回程再吃个冰淇淋或优格冰。如今,我的孩子们也离家求学。每逢周四,我和老张都会期待地问儿子是否周末回家。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我们会兴奋不已;如果他说不回来,我会稍显失落,但仍会温柔叮嘱他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他。这让我想起我那已远行的老爸“每周回家”的条规,以及电话那头他们的期待和欢乐——当年我们四兄妹离家后相依的两老,必然也期待我们的归期。我们的电话让他们寂寞的日子,因为有了盼头而充满期待和生气。这样的心情,二十多年后的我,终于懂了。 我妹是我家的“爽约惯犯”,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不回家。独居的妈妈对她回家充满了期盼,然而几次的失望后对她的期待逐渐转为淡然。虽然表面不在意,但我知道妈妈内心依旧盼望着。这种情绪看在眼里让人心疼。殷切的盼望一旦多次落空,带来的失望难以言喻。 今早,一位朋友邀请我参加她丈夫的追悼会。她的丈夫因癌症复发离世。在治疗期间,漂亮的癌症追踪检查报告,以及孩子们回家团聚的日子,成了支撑他走下去的盼头。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除了生与死,其他的一切,或许都是次要的。 开始规划退休生活 光阴如流水,2024年即将走到尾声,而我家张小姐很快的将迎来她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年初她情绪低落,课业、打工和社团问题接踵而至。听到她哭着说想回家后,我们答应了她暑假回来的请求。订下机票的那一刻,她的语气明显轻快许多。“暑假就可以回家”的盼头,成为支撑她度过艰难时光的动力。暑假过得愉快,也为她注入了新的力量。临走前,她又在家里订了寒假的回程机票。这份回家的盼头让她的情感有了寄托。她在开学后即便忙碌,情绪依然平稳,让我和老张觉得这张寒假回家的机票,真的物超所值! 眼看着两个小孩即将毕业,家里经济负担到时应该可以轻松一些,我和老张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他计划两年后退休,电脑屏幕上放着他的目标:健康退休。这份盼头使他在工作中更加轻松。而周末则是已退休的我期待的日子,因为可以和老张一起爬山、看日出、聊天喝咖啡。这种充实的幸福感,让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盼头之于我,是爱,也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前行的动力。它让我们看见希望,也让我们相信,每个明天都值得期待。
1月前
1月前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懂得管理债务、投资与现金流,让钱为自己“打工”,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锁死在一栋房子里。 “退休前一定要还清房贷吗?” 这是许多马来西亚人踏入50岁大关后,最常思考的问题。毕竟,没人希望退休后,每个月还要继续“供屋”,拖着一条房贷的尾巴过日子。 但如果你问我,我的答案永远是——不用急着还清! 为什么?因为聪明人懂得让房贷为自己“打工”,而不是自己一味“打工还贷”。 1. 房贷利率 VS 投资回报率 马来西亚的房贷利率目前大多徘徊在4%左右(视乎你签的浮动或固定利率合约)。但如果你懂得投资,比如买进一些高股息股票、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甚至是EPF(公积金),年回酬基本都能达到5%-7%。 也就是说,把所有储蓄用来还清房贷,未必是最划算的选择。你失去了可以创造更多回报的现金流,反而可能错失累积更多财富的机会。 举个例子: 假设你手上有10万令吉,用来一次性还清房贷,当然每个月就少了贷款压力。 但如果你把这10万令吉投资到一个每年有5%回酬的工具上,10年后,你就赚了超过RM60,000的回报,远远超越单纯提早还贷所带来的“心理安慰”。 聪明人会思考:“我的钱,放在哪里增长更快?” 2. 保留流动性,更重要 退休生活除了日常开销,还常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惊喜”: 突发的医疗费用 子女婚嫁或创业需要资助(如果你不是“富得流油”,其实不建议继续无条件支持成年的孩子,除非他们真的需要帮扶) 旅游、兴趣爱好、修身养性的支出   如果你一股脑把退休金、EPF或储蓄全部用来还房贷,遇到紧急情况时,现金流紧张,反而更焦虑。 所以我的建议是:留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保持投资与还贷的平衡,这样才能在退休后更从容应对生活变数。 3. 房贷其实是“好债” 在我的书《理你财怪》里,我提到“好债”和“坏债”的区别。大多数人都搞混了! 很多人以为:“拿贷款买iPhone是坏债,拿贷款买房子就是好债。”其实,这只是表面。 真相是: [vip_content_start] 用24个月免息分期买iPhone,难道一定是“坏债”? 用10%高利率的个人贷款去买房子,难道就一定是“好债”?   好债或坏债的核心,取决于“利率”,不是“用途”! 0利率贷款肯定比10%高利率房贷好得多! 而贷款买的物品才决定它是“好资产”还是“坏资产”: 跑车是贬值资产,属于“坏资产”; Ferrari股票是升值资产,属于“好资产”。   所以,房贷属于“好债”,尤其是在利率低、房产有升值潜力的情况下。 为什么房贷是“好债”? 利率低,通货膨胀还能帮你“稀释”贷款价值。 房产本身有升值潜力。 投资房产还能享有利息抵税。   聪明的理财人,懂得“善用”房贷,而不是急着还清它。 4. 债务结构可以灵活重组 当然,如果你发现退休前房贷余额依然不小,或者月供压力越来越大,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你可以这样做: 延长贷款年限,减轻每月供款负担; 和银行协商降低利率; 甚至再融资,把房子的部分净值(equity)套现出来,转化为退休期间的备用金。 说白了,与其急着还清房贷,不如聪明点,让房产帮你“提款”,过得更安心自在。 总结:理智看待“无债一身轻” 退休,追求的从来不是“零债务”,而是“自由”。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懂得管理债务、投资与现金流,让钱为自己“打工”,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锁死在一栋房子里。 我自己从不急着还清房贷,因为我深知——钱在手里,才是最灵活的资本。 当然,每个人的财务状况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房贷余额和投资水平,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最后送上我一贯的忠告: “聪明的不是急着还债的人,而是懂得让钱为自己工作的理财人。”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八打灵再也9日讯)马来西亚司法机构将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在14名联邦法院法官中,有9人将在今年年满66岁,达到强制退休年龄。 由于这一发展涉及联邦法院上诉聆审阶段法官的更替,因此对国家司法体系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 在退休名单中,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敦东姑麦润、上诉庭主席丹斯里阿邦依斯干达和马来亚大法官拿督斯里哈斯娜位列其中。 阿都拉曼或延长服务半年 1959年1月25日出生的沙巴及砂拉越大法官丹斯里阿都拉曼,今年初已达到强制退休年龄。 尽管如此,他的个人简历仍显示在联邦法院首席主簿官办公室(PKPMP)官网上,其服务期限或已获延长6个月。 联邦宪法第125(1)条款阐明,联邦法院法官的退休年龄为66岁,但可在国家元首御准下延长任期半年。 除了上述4名联邦法院法官外,其他即将退休的法官包括丹斯里娜丽妮、拿督扎巴丽雅、拿督阿都卡林和联邦法院法官拿督哈妮巴;他们均出生于1959年。 另外,去年10月达到强制退休年龄的丹斯里哈米达星,在服务任期延长6个月后,将于今年4月正式退休。 法院剩5法官负责审理 一旦9名法官今年相继退休,届时联邦法院仅剩下5名法官负责审理上诉案件,直至新法官填补空缺。 5名今年未臻退休年龄的法官为拿督罗扎丽雅(64岁)、拿督阿布峇卡(63岁)、拿督诺丁哈山(62岁)、拿督瓦兹尔(63岁),以及去年11月受委的前总检察长丹斯里阿末特里鲁丁(57岁)。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即将空缺的法官职位何时填补,以确保联邦法院的聆审程序顺利进行。 据司法委任委员会(JAC)官网数据,我国司法体系目前有29名上诉庭法官、73名高庭法官和27名司法专员。 联邦宪法第122B条文规定,所有高级司法行政职务的法官任命,必须由国家元首在首相的建议下,并咨询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后敲定。 法院法官候选人 司法委会首相有提名权 东姑麦润早前强调,除司法委任委员会与首相外,任何人皆无权提名联邦法院法官候选人。 她指出,若不遵守有关原则,不仅司法机构会被践踏,司法自由会被侵犯和侵蚀,甚至试图通过影响法官的任命来干涉司法进程。 东姑麦润是于1月8日在布城举行的2025年司法年度大会上,发表上述谈话。 据司法委任委员会官网,该委员会由9名成员组成,包括主席东姑麦润、阿邦依斯干达、哈斯娜、阿都拉曼及娜丽妮。 其他4名成员分为为前总检察长丹斯里依德鲁斯、联邦法院前法官丹斯里再润阿里、砂拉越前律政司拿督斯里达拉马末和玛拉工艺大学(UiTM)法学院副教授哈蒂妮。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