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青黄不接

5天前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人们常说,年轻人不愿参与团体组织,导致青黄不接的现象频频出现。这种情况让组织领导层倍感头疼,尤其是在筹备中元节和中秋节等华人传统节日活动时,总是面临找不到年轻人协助的困境。 我国是由各民族组成,是一个拥有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色彩的社会,如此多彩的社会环境放诸四海实属少有,是值得国人引以为傲的。本著这个重要特点,若没有年轻人参与推动华人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恐怕日后将导致多元色彩失色! 为了让传统文化和节日得以传承,年轻人需要了解这是得来不易的,唯有不断的有后浪的参与,才能使传统文化和节日得以时代传承,一浪接一浪,源远流长。 关键问题是,要怎样吸引年轻人参与呢? 首先,我认为,必须让年轻人了解传承华人传统文化和节日在我国的重要性。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如果华人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节日可能会被人淡忘,进而影响华人传统文化和节日的发展与传承,甚至可能面临失传的风险 当年轻人了解到危机的到来时,将会促动他们要维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其次,传统文化一般被认为“古板”的活动而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这样的观念必须被重新定义,赋予传统文化新鲜感和创意性,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 再来,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可透过给予华文学会的支持,让这些学生能在学生时代就得到鼓励和支持去推动传统文化的活动,让维护和推广传统文化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社团组织要办活动时,也能邀请他们一起合作,给予他们认同。 对于那些有意参与和推广传统文化活动的学生和年轻人,颁发奖项以表彰他们的贡献和付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时,未来再寻求他们的协助将不会是难事。 政府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政府可以为那些愿意举办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的公司提供拨款和奖励,鼓励他们招募年轻职员,共同筹办如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和中秋赏月会等活动。 要吸引年轻人加入推广传统文化的工作需要多管齐下,为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维护我国多元色彩,个人一定会尽力接触年轻人和学生,想方设法与他们同在,一起传承传统文化! 此文见报时已是农历八月,特此也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4月前
4月前
(麻坡4日讯)麻属兴安会馆会长马德华指出,华团领导人必须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不让华团陷入青黄不接及日趋老化状态,及早解决接班人问题。 他表示,宗乡团体作为华社四大支柱之一,不再只是发挥旧时照顾新客的作用,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值得华团领导人深思。 他昨晚在麻属兴安会馆举行的联欢晚宴上致辞时,这么指出。 他也说,兴总会长早前提出由有能力的华团赞助大马教育文凭考生,为他们设立华文班及华文学会,鼓励他们报考华文成为华文老师,赓续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及发展,就是华团在此新时代被赋予的使命。 “教育能改变命运,所以会馆设立了释真经长老教育基金,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也设立了大学贷学金,鼓励同乡子女努力学习及升学,以创造美好的人生。” 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长拿督斯里吴金华则在会上,建议麻属兴安会馆创办兴安俱乐部,以更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及更年轻化的活动来吸引年轻人加入,进而让会馆更强大。 他说,乡团工作需要众人团结互助才能战胜困难,让组织永续成长,而时代洪流急速变化,乡团也须时时革故鼎新,不能再陈陈相因,抱残守缺。 晚宴除了庆祝天后圣母宝诞、会馆成立76周年、青年团成立38周年,也举行新届会馆和青年团理事宣誓就职典礼、颁发释真经长老教育奖励金、庆贺会员子女大学荣归以及发扬敬老尊贤美德。 大会共颁发6660令吉奖励金,给42名就读中小学及2名大专荣归的会员子女。 麻属兴安会馆及马六甲兴安会馆在会上,也各报效1万令吉给净业寺,作为该寺的维修基金;吴金华则以个人名义捐出5000令吉。
8月前
似乎也好久没闻关于会馆家庙青黄不接的老掉牙问题了。这可能是好事,因为年轻力量抬头,渐渐有团体和组织渗透里头,帮助老灵魂找到新出路。也可能这是坏事,因为人们连青黄不接都不想提了…… 去新加坡工作几天,回程的周末早上,赶得及出席陈煜博士的新书《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祖德宗功》推介会。近百岁的林氏大宗祠九龙堂位在广东民路(槟城也有此路名) ,在登记台签到后,工作人员即递来绘着九龙堂门神,黑背景红标题的精美新书。 大会馆的组织能力可见一斑,乡亲济济一堂,穿制服的老中青会员包办场务,来宾安坐在一大面林氏历代神主牌前,于热闹庄重的氛围下迎来林氏族人的历史书写。翻书一看,其中一个章节写的是槟城人特别熟悉的“思明前头林萃龙与林汉河家族”。新加坡出生的林萃龙医生是槟城第二任首席部长林苍佑之父,也是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筹建人之一。林萃龙建树无数,留下的思明药房是槟城最美的老建筑之一。 陈煜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为了取得撰写此书的第一手资料,多次到槟城探访林萃龙儿子拿督斯里林苍吉。我们见过几次面,她爽朗快语,观察入微,很容易就和人攀谈起来。上回她来到书店,听她聊起九十几岁的林苍吉健壮忙碌,不容易约见,不学无术如我于是问陈煜 ,不如打听林苍吉的长寿秘诀。她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到他常吃香蕉”。 [nonvip_content_start] 书里这一整集关于林萃龙家族的发迹记录,最吸引我的是里头的高清旧照,尤其是林家四兄弟2009年的珍贵合照。四兄弟之中的林苍佑以远见和智慧影响了槟城的发展史。林苍吉的建筑师、艺术家加植物达人的多重身分,真不常见。 本地会馆家庙众多,还说得出或记得住里头的发家史的人或后代应该不多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陈煜那样具备专业素养的研究人,把这些地缘血缘及业缘性的发迹和历史记录,供后人认祖认宗,把此时和彼时链接。 不久前有位热衷参与槟城社团活动的小伙子在聊天中感叹说,不少会馆家庙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精明管理,累积了厚重财源,但在位的大大总是不敢或不肯花用这些钱进行革新工作,只管守旧。我对他指的“很有钱”没有概念,小子说:就是直接用银行的定存利息,付现金购买一间商业店屋,用作收租。 似乎也好久没闻关于会馆家庙青黄不接的老掉牙问题了。这可能是好事,因为年轻力量抬头,渐渐有团体和组织渗透里头,帮助老灵魂找到新出路。也可能这是坏事,因为人们连青黄不接都不想提了。
1年前
(居銮30日讯)马来西亚嘉联会总会长梁国财表示,该会今后除了注重传统的嘉应文化交流活动外,应加强与其他乡团的联系,同时透过活动,引导更多年轻人了解嘉应文化和历史,并告诉他们,嘉应祖训为宁卖祖宗地,莫忘祖宗言。 “在血脉和文化方面,嘉应五属的会员与中国嘉应乡民,具有不可切割的渊源,所以我们要保持与家乡的联系。” 梁国财于昨晚出席柔佛州嘉应会馆成立68周年、青年团47周年及妇女组35周年庆典上致辞时,如此表示。 大会主席及该会馆会长张振辉表示,他希望该会会员们多沟通及互动,以促进该会的发展与繁荣。该会也将举办能吸引更多人参与的有趣活动,让参与者了解该会馆的文化及价值观。 筹委会主席及柔佛州嘉应会馆署理主席凌宏桢表示,我国部分乡团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年轻人对于参与社团兴致缺缺。 “乡团需通过举办年轻人感兴趣的活动,善用社交媒体的宣传及包装,吸引他们的参与,并栽培他们成为具有领导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另一方面,他也感谢各方的付出和赞助,让该晚宴能够顺利举办。 居銮区国会议员黄书琪未克出席,由居銮县新村发展官陈子彬代表致辞时表示,从致辞环节中,他得知该会经常举办社会福利关怀活动,因此希望将来与该会合作推动相关活动。 此外,他透露,他们也计划培训一群中学生及大学生到各个新村与长者交流,并教他们使用电子产品,让长者们分辨真假信息,以减少诈骗案的发生。 明吉摩州议员周忠信未克出席,由其办公室助理黄紫薇代表致辞时透露,该会在居銮区的活动非常活跃,因此周忠信从首相署为该会争取到5000令吉的活动资金拨款,而该拨款手续尚在办理中。 主办方所呈现的节目包括:迎宾舞、銮中二十四节令鼓表演、切周年蛋糕仪式、舞台剧“嘉应一家亲”及歌唱表演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颁发长期服务奖予大会顾问廖火生及谢锦麟,以表扬他们的付出。 出席者包括:居銮德教会紫銮阁阁长拿督斯里彭志强、柔佛州嘉应会馆妇女组主席陈木兰、青年团团长刘韦锌、联欢晚宴筹委会大会顾问罗保华、纪念品负责人姚森良、卸任总会长邹寿汉及该会馆其他理事会成员等。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