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月21日)是國際母語日。
ADVERTISEMENT
我一向關注母語教育。但凡這方面的研究,都會吸引我。比如說2013年在曼谷召開的聯合國第四屆國際語文和教育熱烈討論的MTB-MLE教育政策,我覺得是迄今最理想的母語教育主張。
“以母語為基礎的多語教育”既符合兒童的成長需要,又契合國家的發展利益。自第三波工業革命以來,無國界的概念日漸成熟,人們的學習不再侷限於一隅一語。學單一語文,肯定要吃虧的。再保守的國家,也會鼓勵人民學習二語。“多語教育”是無需爭辯的罕有共識。
為什麼又要提出“以母語為基礎”?因為要考慮到主客觀的因素,尤其是兒童本身的學習情況,國家的建設才可以普及全民。任何一群人被忽略,對國家的發展都是一道檻。
我們向來以多元民族為榮,但國際上多少國家是單一族群的?菲律賓的“國語”政策失敗,改為MTB-MLE。因為他們發現強迫國民學習國語,只會拉開彼此的距離,上情難以下達。這情況我們在封國期間應有體會。封鎖政策頒佈,孓然一身的老人家依然通街跑,因為他們不知道,警方得用多語廣播,才收到效果。
有個漫畫最能說明問題。3個小孩兒隔著圍牆看球賽,矮個子當然看不到,於是有人提供他們木箱子站立,結果3人都看到了。這是施政者最喜歡引用的漫畫,名堂叫“扶貧濟弱”。其實為何要有圍牆?怕觀眾干擾球賽。但為何不能釜底抽薪地解決困境?漫畫畫成隔著鐵絲網,矮個子不必站木箱子,也輕鬆看到球賽。
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乃至多方面的施政,不也如此?建了圍牆,才來怪人家個子矮,再施予救濟。如果政策妥當,又何須如此扶助?
學習一個語文不是一兩天做得到的。要能夠通過一個語文獲取正確信息,學會思考,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更不是一兩年做得好。自小讓孩子用熟悉的語文學習,注重培養能力豈不更加關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