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丹2日訊)印度籍理髮店員工工作準證不獲更新,傳統印裔理髮店業者將無法撐下去!
關丹傳統印裔理髮店業者說,他們並非不歡迎本地籍員工,只是本地人的工作態度問題,加上對薪資不滿意而不願屈就在傳統印裔理髮店。
ADVERTISEMENT
非傳統的理髮店業者也說,對理髮有興趣的青年多數抱著創業的心態到理髮店打工,一旦學成就會離開自行開店,導致該行業難以聘請長工。
隨著移民局自今年6月15日起,停止更新從事理髮行業的印度藉員工工作簽證,預計明年6月,本地傳統印裔理髮店將會因無法填補勞力空缺而陸續結業。
業者:剩自己一人 無法應付顧客
受訪業者對《東海岸》社區報說,若印度員工業者在簽證結束後返回自己的國家,他們的店鋪就只剩餘業主自己一人(熟練員工),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
他們促請政府置身處地為本地業者設想,積極找尋解決印度理髮師短缺的問題,不要將店鋪推往結業的窘境。

古瑪:彭150印裔理髮店缺人手
阿羅阿加路大紅花理髮廳東主業者維加也古瑪說,包括他在內,彭亨州目前有100至150間傳統印裔理髮店正在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
“從2008年開始,政府曾一度停止引進該些外勞到來,10年後才重新放寬,然後經歷冠病疫情時期,我們大部分員工各自回國,現在好不容易恢復正常作業,又要面臨新一波的考驗。”
他說,印裔理髮店一直在風雨中掙扎求存,希望政府體恤他們承載著為廣大顧客理髮的責任,手藝好且快速、便宜,並諒解他們同樣需養家活兒,承擔店鋪日常開銷的生活壓力。
培訓本地員工很快就離開
“我曾經培訓本地員工,但是他們很快就離開,我們真的沒有選擇才聘請外勞,還需繳付外勞人頭稅、體檢、保險等繁雜的手續費共每年2385令吉。”
他也說,該店在近10年間,前後聘請和遣送回國的印度員工約30人,以往一直保持3人駐店,最近一人在工作準證屆滿後已經回國。
“全國在面對同樣問題,員工簽證結束後回國,店裡員工就越來越少,現在顧客平均都要輪候半小時。”
加里木都:曾嘗試聘請本地人
武吉士東閣路一家美髮室東主加里木都則說,該店2名員工均來自印度,工作準證均在今年尾屆滿。
他表示該店沒有本地員工,2名熟練理髮師都來自印度。有試過聘請本地人,他們工作態度不認真,時常找藉口不上班。
儘管理髮店將面臨關閉,但他表示自己目前還沒有其他計劃。
“我家中兩代是理髮師,如果不能做這行,我也不知還能做什麼。”
他說,自己一人不可能繼續開店維持店租及其他開銷,如果沒有員工,他將會毫無選擇地關閉店鋪。
菲道斯:盼當局尋找解決方案
武吉烏美路Rich理髮店股東莫哈末菲道斯認為,印裔理髮店非常受國人歡迎,是他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儘管政府的新政策將對非印裔理髮店帶來好處,不過他仍希望當局找尋方案,不要讓印裔理髮店無法生存。
“我認為各有各做,喜歡服務快捷,10分鐘就搞定的顧客,可以找印裔理髮店;想要個人風格和潮流髮型可以找我們,一次剪至少30分鐘,這是良性競爭。”
問及少了印度外勞員工,該些理髮店是否能夠生存,他則說,理髮行業底薪低,必須靠佣金才能生存,不多人願意苦練並逗留在該行。
“我學習了7年才敢創業,但現在很多年輕人學藝3個月就辭職去開店,結果無法支撐,所以很多理髮店只做了一陣子就關門。”

顧客阿里得知本地印裔理髮店可能結業的消息而覺傷感,他認為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
“這裡剪髮11令吉,外面的理髮店一般都要15令吉吧!我們以後可以到哪裡獲得這樣有人情味、親切又便宜的理髮店?”
他指自己過去5年來,每月都會到光顧其家附近的印裔傳統理髮店,感染到該店印度員工的勤快,彼此也成為朋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