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翃瑚:新科技赋能创新 AI非取代人类



(哥打峇鲁23日讯)吉兰丹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叶翃瑚表示,人工智能不是来取代人类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学习,拥抱和引领这股科技浪潮。
ADVERTISEMENT
他表示,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已经不是未来的科技,而是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手机的语音助理、网络购物的推荐系统,到企业的行销策略与营运分析,AI无处不在,默默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提升效率。
“然而,AI的发展除了带来便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未来的企业该如何经营? 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孩子,又该如何装备自己、掌握新的技能?”
他认为,AI是来赋能人类,它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创新、去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
而在这当中,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就是未来推动社会与经济进步的力量。
他昨晚出席丹中总举办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做好准备?”主题讲座的开幕时,如是表示。活动邀请到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主讲,出席尚有活动筹委会主席龚仁坤、丹中总副会长黄建明、吴荣生、黄福文和王天景等人。
叶翃瑚也说,丹中总十分荣幸能邀请到尤校长莅临分享,他相信,这项课题对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与朋友来说,都是既及时又极具启发性的。
他表示,接下来,商会将筹办商界和学界交流的机会,让企业了解AI的趋势,也让大学理解产业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对话,正是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契机。
“AI是挑战,更是机会。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它、运用它,AI将成为协助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伙伴。”
尤芳达:AI无法取代育人
另一方面,尤芳达在分享中提到,AI是新的生存技能,但它无法取代育人。
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里,理解和学习AI,就像过去我们学习使用电脑或互联网一样,是一项基础性的技能。它关乎效率、竞争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AI是工具,是理性的、基于数据与算法;而育人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道德的、智慧的传递和点燃。
他也强调,智慧不等于知识,AI可以提供海量案例和数据,但无法传递那种切肤、内化于心的生命体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