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辉 | 裁缝街的诞生


近年来在关丹百利广场对面的Centrepoint翡翠广场四周,陆续开设了数家小规模的裁缝店,俨然成为了一条“裁缝街”。
这些店都是从一间大店铺中分隔出来的小面积店面,只需摆几台缝纫机、布料及工具就能营业了,而这些裁缝店的经营者除了是马来同胞,更多的都是交由印尼、缅甸及孟加拉外劳所打理。
ADVERTISEMENT
这些裁缝店的主要业务,都是为顾客修补或修改衣服、裤子及包包,并没有提供为顾客订制衣服或套装的服务。
而这种现象或趋势的形成,主要是地理位置和市场行情所致。
根据了解,这个商区近年也开了数家营业捆扎进口的二手衣服、手提袋及皮革服饰店,顾客多为本地中低收入家庭及外籍劳工。而在过去十多年来,翡翠广场后方空地于每个星期天上午,都有举办二手市集,出售非常便宜的衣服及鞋子。
因此在这里购买二手衣物者,如果需要修改衣服及裤子让它更合身,或者衣服穿破或磨损了、包包扣子或肩带断了,都能到这里获得廉价且实在的服务。
而当地也有老字号的裁缝用品店,能为当地裁缝店业者提供许多便利,比如特定款式、颜色或尺寸的纽扣、拉链、橡胶线、缝纫线,都可带著样品上门对照与选购,不必花费大成本来囤积材料。
而沿著武吉乌美路,也住了许多外籍劳工,他们都是非常成熟且稳定的客源。
因此,从二手衣服的销售、裁缝服务、材料供应及客源都到位,整个市场供需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
当然,我也曾经光顾过这里的外劳裁缝师,把勾破了的T-恤及牛仔裤交给他们修补,隔天就能取回,费用才区区几令吉,问题解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