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善终

3月前
3月前
编按:毕柳莺的著作《断食善终》再传来消息,获得台湾文化部颁发金鼎奖非文学类优良出版品奖。以下是她在个人脸书 Liu-Ing Bih 的留言:“谢谢金鼎奖评审委员的鼓励,《断食善终》一书得到文化部金鼎奖的非文学类图书优良出版品奖。这是继Openbook之后的第二个奖。 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写作人生,小学时候我非常喜欢阅读,但是初中、高中、大学整整13年我只念教科书,没有时间念课外书。 大学毕业以后,才恢复阅读的乐趣,但是年华老去,学习文学为时已晚,只能平铺直叙的说故事。因为母亲的故事太特别,所以得了奖。这个奖是颁给毕妈妈的。 儿子说:因为这本书帮助了很多人。我清醒过来,正解。” 推动《断食善终》的毕柳莺,过去3年来都面对很多的负评与不认同,认为她所推动的断食善终与传统善终理念大相径庭,不只台湾本土,甚至中国网民都到她的社交账号留言,反对她的断食善终理念。 面对这些压力与指责,行医40年的毕柳莺却不退缩,坚决在自己认为对的善终路上走下去,为需要帮助的生命末期病人提供另一个选择。 她强调,断食善终不是饿死亲人,而是老衰重症的病人本来就吃不多,但现代医疗过度喂食只会令病人更受苦,而断食善终理念就是要打破这个框架。 她也幽了现代人一默,现在很多人都是实行168轻断食,包括她自己也是,这不也是一种断食法吗? “反之强迫不能吃的人进食,尤其用插鼻胃管给病人喂食,才不是善终。” 毕柳莺认为,大部分人都没有深思人的自然死亡是不吃不喝的,大家都被文化观念框住,觉得一个人临终前一定要吃饱饱。只要深入了解后,就会理解生命的意义不是吃也不是喝,而是活着的时候有品质,临终的时候有尊严。 毕柳莺表示,很多人都提出一个疑问,断食善终是否与宗教有关?这理念的确是从佛教而来,很多得道高僧都是以断食往生。他们认为,断食往生神识清明,身体轻松与干净,以这样的状况去西方极乐世界更容易。 不过,她也说,不单佛教,其他宗教都有断食往生的信念,只有偏信的人反对这个理念。 她提到,台湾医学界的角度是担心这会让一些不想奉养父母的人,利用断食善终作为弃养父母的借口,但弃养父母是一个家庭问题,不是断食善终带来的问题。至少在她所接触到的案子中,来找她的人都是家里最负责任的照顾者,知道长辈如何受苦,所以才会考虑让长辈断食善终,因此她不认为断食善终是会鼓励孩子们以此作为弃养的借口。 “即使真的有,也是占很少数,而且这是本来就存在的案例,不能用少数比例来反对这个理念。就如安乐死,都是经过很严谨的评估后才允许,断食善终亦是如此。” “台湾医界另一个反对的理由,就是医生的信条是不加速死亡,也不延长死亡。但如我妈妈的病情,不加速死亡的信条用在她身上是太痛苦了,病人已经痛到不能自已,这样的信条有比我的方式好吗?” 毕柳莺强调,断食善终是可以让安宁疗护同时介入,让病人在家人及安宁疗护人员陪伴与照顾下轻松走完最后一段路。断食善终也不是完全不吃不喝,病人口渴时还是要处理,可以选择用棉花棒沾水让病人一天吞下几十CC的水,或让病人口中含着一口水或冰块慢慢吞咽,甚至用喷雾枪都可以,依照病人的意愿来决定要喝多少水。 她重申,断食善终是没有公式的,以病人最大利益为主要考量,在实行的过程中是根据病人可以忍受的程度来进行。 目前已经为110位末期病人进行断食善终的毕柳莺透露,当中包括3个月的婴儿,也有80岁的老奶奶。在这些个案当中,一半是长期卧床及插管病人,老少皆有,他们不能自主,部分无意识的老人在进入病末之前已经交代孩子们要这么做。 “而小孩子则是由照顾者为他们做决定,照顾者都知道孩子在受苦,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下才会决定实行断食善终。” 在决定为一个病人做断食善终之前,她会先给病人做评估,包括这位病人是不是医疗上无法治理,医疗单位已经拒绝接案的病人。除了了解病情之外,她也会确认病人是否已经与家人达成共识,才会为病人实行断食善终。 “它不一定要马上实行,在病人及家人都决定开始后才实行,并尽量控制在一个月内完成。” 她表示,现代平均人寿越来越长,失智与失能者会越来越多,所以美国已经越来越少插管卧床病人,允许失能者“自主断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VSED),交代家人什么时候要实行断食善终,让失能者在完全失能前掌握时间来决定自己的善终。而荷兰皇家医学会更走在医学的前端,在2001年批准安乐死,2014年已经推出为数50页的VSED临床指引。 她表示,荷兰安乐死的评估规格很严谨,通过率只有50%,所以才有了之后这份VSED指引。 “现代80%的人都是在医院死亡,让我们无法好好的送别,大家也回避或不想提死亡这个课题。” 她强调,断食善终是让人不选择自杀,而以断食善终往生的一个选择,惟前提是一定要与家人达致共识,但决定权还是在病人手上,跟随病人的步调来决定断食的进程。” 毕柳莺:病人与家属须达共识 “断食善终非把人饿死”      
12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在公园晨跑,来到尾声接近9点时,我会遇到王女士,她正由菲律宾女佣牵扶,绕着草地慢悠悠走一圈。 王女士82岁高龄,她的家面对公园,每天早上来公园锻炼脚力理所当然。交谈次数多了,对这位耄耋老人有些许认识。 王女士说,她的先生过世多年,但留下房产,让她的老年没有后顾之忧——靠租金,不靠儿子维持生活。她有5子,长子住老家后面,其他儿子住邻近住宅区,但她坚持住老家,由女佣照顾起居饮食;王女士自豪的说,我的儿媳不需要照顾我,他们只需要帮我打理日常需求即可。 锻炼只为健康老去 王女士后来因中风被送入安老院,3个月后,我看见她家门口搭起灵棚帐篷,他的儿子说妈妈病逝了——主因是感染冠状病毒病。 隔天和友人徐小姐晨跑时聊起王女士,我们都有同感——王女士很幸运,过有尊严的老年,疾病来袭也没太遭罪,可谓善终。徐小姐感慨道,她晨跑多年,不是要长寿,只希望健康老去,不劳累孩子,最好在睡梦中呼出最后一口气……我附和:这也是每个人的心愿啊,只不过,生死由天,没有人知道我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王女士的老年,让我想起母亲。于我,照顾当时66岁且患癌的母亲丝毫不辛苦。母亲喜欢住甘榜老家,环境幽静。母亲很幸运,她有一位得力助手——能干又和蔼可亲的印尼女佣。这位女佣在母亲患癌前已经到来,相处久了,与母亲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把母亲照顾得妥当舒适,让家人放心。我只负责带母亲看医生,化疗和缴付医药费,一个星期探望母亲3天。做了化疗,母亲容易疲倦,体力大不如前,我在客厅陪她聊天,聊着聊着,她开始打盹。 母亲身体羸弱,无法承受更多化疗,吃止痛药维生,生命力逐渐流失,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后撒手人寰。母亲的离世,我没有过多悲伤,毕竟,母亲安详离去,且家庭和乐子孙绕膝——善终也。 现今的我,56而知天命,看多了老人案例,当中不乏被孩子安排住安老院的怨怼老人,对老年有了心理准备,遂规划自己的初老,当中之一是锻炼身体——晨跑,诚如徐小姐所言,不是要长寿,只为健康老去,减少病痛,祈愿在睡梦中呼出最后一口气,有个善终。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