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环保

1天前
4天前
6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依斯干达公主城13日讯)慈济“大爱之夜”环球巡回马来西亚首站来到新山,表演艺术家万芳及陈素瑄通过演唱歌曲传达人间的美好,约820人赴会共同“看见大爱,了解慈济”。 除了有来自峇株巴辖、麻坡、新加坡及中国广州的慈济人与朋友赴会,大会也迎来慈济人文志业中心的14人团队,向出席者分享慈济的精神和推广慈济的电视频道“大爱电视”。 来自大马的表演艺术家陈素瑄以扣人心弦的高音,分别演唱了《青山无争》和《牵手》,希望以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歌声呈献这两首歌曲,帮助出席者在变动的时代,找到安稳的力量。 来自台湾的表演艺术家万芳在慈济幼儿园小朋友的手语伴舞下,演唱了《人间有爱》,画面温馨又可爱。她接着在演唱《让爱传出去》前,也分享道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对父母的感谢。 她说,参与慈济活动让她获益匪浅,也让她意识到过去拥抱并关怀了不少人,却甚少拥抱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我爱你”,因此希望透过这首歌鼓励观众去爱父母。 她表示,自己即便快要60岁了,但每当演唱这首歌时,依然会有回到小女孩的感觉,仿佛回到小时候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来自新山的环保志工张亚华受邀上台分享她参与慈济环保工作的经历,育有3女1男的她,丈夫及儿子先后因病逝世,但儿子离世前曾与她一同参与环保志工的工作。 她说,儿子的遗愿是能够继续完成环保工作的使命,促使她立志要做环保做到最后一口气,不仅是为儿子做,也为自己做,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合心精进长姚仁禄分享说,感恩不仅限于谢谢二字,而是有神奇的力量,他鼓励出席者从今起学习感恩每件事,脑袋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他说,全球如今不仅面对气候问题,还有经济和疫情带来的困扰,若要想让天下无灾,就需要从心改变,而要改变世界就要引路渡人,引导人加入慈济,共同为世界带来好的改变。 大会除了向出席者介绍慈济的成立和精神,也推广“大爱电视”制作的优质电视连续剧、纪实和新闻节目,宣扬“报真导正”的理念,即报道真实的事件和为众生导正人生方向。 这场“大爱之夜”活动今日在新山佰乐泰广场的会展中心举行,场外也展出慈济的静思产品,包括赈灾食品、沐浴用品、环保餐具、书刊和茶叶等,鼓励民众爱地球、追求环保及爱护大自然。
2星期前
    (波哥大12日法新电)哥伦比亚网红萨玛涅戈将长发编成辫子,对着镜子检查妆容,把手机固定在环形灯中央,对镜头露出灿烂的微笑。 “我的环保宝贝们,你们好!” 这位32岁的环保推广达人,以亲切的问候向她超过50万粉丝打招呼,开启她的Instagram直播。她的使命是向哥伦比亚人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身穿蓝色工装裤,戴着反戴的棒球帽,萨玛涅戈在社交媒体上化身为“Marce, la recicladora”(环保达人玛尔塞),已成为哥伦比亚7.4万名拾荒者的非官方代言人。这些拾荒者每天穿行在哥伦比亚的街头,翻找垃圾中的纸板、玻璃、塑料等可回收物品。 垃圾分类依赖拾荒者劳动 哥伦比亚的城市尚无完善的公共回收体系,城市垃圾分类主要依赖拾荒者的劳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00万至3400万人在从事拾荒工作,这项肮脏、危险且收入微薄的职业,在环境保护中却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YouTube Ig分享拾荒者故事 萨玛涅戈通过她的YouTube和Instagram账号,让这些拾荒者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增加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她鼓励人们真正了解拾荒者的工作,”一家回收仓库的经理阿文达诺表示。在这家仓库里,拾荒者们将收集的可回收物卖出,换取微薄的收入。 波哥大这座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产生约9000吨垃圾,根据2023年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其中只有17%被回收——这一比例与纽约市相当。 幽默风格让环保议题变有趣 出生于波哥大的萨玛涅戈,小时候常在乡间度假,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大学期间,她拍摄了一部关于回收的纪录片,开启了她作为“环保网红”的旅程。 她以幽默、亲和的风格让环保这一严肃议题变得轻松有趣。她的帖子每天都会收到数千条问题和评论,她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她还将环保知识与哥伦比亚明星夏奇拉(Shakira)、卡萝尔G(Karol G)等的音乐结合,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萨玛涅戈称那些在街头辛勤劳作的拾荒者为她的“老师”,为表达感激,她在社交媒体上筹款,为拾荒者购买安全手套、口罩,甚至筹集资金让他们去海边度假,享受从未有过的悠然。 萨玛涅戈说:“我正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国家变革推动者,”    
2星期前
2星期前
  (波特兰市10日综合电)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街头,一群特殊的环境卫士正用扫帚与垃圾钳改写人生剧本——他们曾是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如今以时薪20至29美元(约89至129令吉)的报酬,成为城市垃圾清理的主力军。 这场名为“GLITTER”(全称“环保复苏共创计划”)的社会实验,由非营利组织“Ground Score”发起。该组织创始人韦伯的灵感,正源于她数年前栖身帐篷营地的亲身经历,看到许多街友都靠捡瓶子维生,“为何我们不能有偿清理垃圾?” 提供拾荒者就业机会 该组织由“和平垃圾(Trash for Peace)资助,致力于为拾荒者、回收者和其他环保工作者提供正式的废物管理就业机会,帮助无家可归者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 2021年,Ground Score争取到波特兰市政府的合同,推出了“GLITTER”项目。 2015至2023年,波特兰无家可归者激增65%,露宿街头人数从1887飙升至6297人;GLITTER项目直接雇佣55名社区成员,95%以上为现役或前“街友”,其中70%入职后成功入住稳定居所;2022年,这支队伍一共清除了约45万公斤垃圾。2023年,这支队伍从街头清除了近31万公斤垃圾,其中约3.9万公斤被回收,免于填埋;更重要的是,有59%的参与者自述药物成瘾行为减少。 每天清晨,GLITTER队员沿着指定路线清扫街道,为帐篷营地提供“上门收垃圾”服务。尽管项目没有强制要求员工彻底戒毒才能开始工作,但他们工作时必须保持清醒。 一名员工海耶斯曾因在工作时使用毒品被警告,但他获得了第二次机会,如今他已经戒毒,并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拼了命也要干下去。” 波特兰市容大大改善 Ground Score不仅提供工作机会,还将关怀延伸至医疗保障、戒瘾支持、心理健康服务、住房申请指导及法律身分文件办理等社会福利。无家可归者有了谋生的机会,波特兰的市容环境也大大地改善了。 尽管波特兰市政府面临财政预算缩减的挑战,但市政府发言人鲁德说:“这个项目极其高效,我们不会削减这个项目的预算。”   波特兰市政府项目分析师林赛直言:“这是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效益的典范。现在的资源越来越少,而需求却是无止境的。这个项目的效果极佳,为什么不继续投资呢?” “要真正改善无家可归者的处境,就必须彻底包容他们。”韦伯与林赛都坚信这一点。她们认为,“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垃圾清理——是人的基本权利。” “我们创造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包容空间,”韦伯强调,“这份工作让人们感到快乐,有人在此点燃了沉睡已久的才华,有人在此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此外,韦伯及其团队还积极推动垃圾回收与修复项目,并参与州、市两级的废物管理改革倡导,甚至致力于推动全球废品回收工人的权益保护。 2023年11月,韦伯与国际拾荒者联盟合作呈上一份报告,推动联合国《全球塑料公约》纳入拾荒者权益保护条款。 这位曾经的帐篷住民,如今站在国际舞台发声;她在全球范围内的贡献,与她在家乡社区的实践息息相关。 “我梦想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我梦想一个生命价值高于金钱的世界,一个没有贫困与偏见的世界。在那里,每个社区和个人都能携手共建幸福。”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吉隆坡29日讯)文明祭祀,绿色扫墓,教育路途还很长! 吉隆坡广东义山倡导文明拜祭,绿色清明,鼓励民众减少焚烧祭品,自行清理祭祀品;惟民众仍守护烧纸扎品和冥纸习俗,露天式方型化宝炉一如既往地火势兴旺,见证后裔前来扫墓敬孝,传递温情。 化宝炉以防火墙搭建而成,从清早时分开始浓烟四起,当踏入上午10时高峰时刻,扫墓人潮渐多,义山人员严谨看守化宝炉,严禁有人好玩擅自开铁门门栅闯入范围。 看守化宝炉巫裔工作员苏菲亚指出,曾有年轻人一时贪玩,硬要开小门闯入化宝炉,险些发生危险。也有一些爱作怪的人,甚至朝炉内违法掷丢鞭炮,无聊至极。 民众受促祭祀后自行清理 《大都会》社区报今日走访吉隆坡广东义山所见,义山管理层为了提高民众文明祭拜意识,采用广播系统,循环播放宣传语音,提醒民众祭祀后,自行清理干净公用祭拜桌,带走祭祀品,整洁地把位子让给下一位。 现场所见,工作人员在祭祀会场不同角落,放置3个大桶分类垃圾。桶身标注写上食品、可回收物以及不可回收物三个组别字眼。但是,许多民众未细心观察,没有遵守分类规格,垃圾乱丢一通。 义山:文明祭祀普及化需时 义山一名管理高层表示,启迪民智普及化文明祭祀教育,仍需漫长时间来教化。 他说,义山管理鼓励祭拜者带走还能食用的水果或肉类祭品,与家人分享福报,不要浪费资源。 “若是民众选择留下这类祭品,工作人员代为清理,挑选打包新鲜水果,转交捐赠孤老院行善积福。” 祭祀物难以回收造成浪费 同时,管理层也进一步地解释,清明节期间,许多家庭购买异常鲜艳的发糕,作成祭品之一。虽然这类食品外表艳丽,可惜碍于添加过量素色,不适人类安全食用。 “即使义山工作人员代为清理,也是无法捐赠他人食用,只能沦为垃圾废物处理,直接丢弃。” 1周料有4万粒发糕被丢弃 他表示,按照扫墓季节占一个周末两个天数估算,一般上一个家庭会买20粒发糕当供品;那么一周内至少约有2000户家庭来扫墓的话,意味有4万粒发糕将被丢弃。 他补充,不只,斋饭也容易发馊,以及鲜花属于无难以回收的祭祀物品,加上量不大,以致无法用在制作有机酵素用途。所以,只有水果是最为实际回收物,能做捐赠慈善用途。 此外,也有部分良好教养素质的民众,主动清洗干净祭祀后的塑料瓶子,投入干净的回收箱。这类塑料瓶子将由义山负责回收变卖,收益纳入香油钱部分作公益用途。 李女士(扫墓民众): 传统习俗需传承下去 “义山工作人员协助清理公用祭祀桌子的香烛,保持整齐雅观。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每年与家人前来拜祭逝世亲人,缅怀他们。本身是长辈,对后裔以身示教,传承孝亲精神美德。时代洪流冲击,祭祀仪式虽然逐渐简化但不能摒弃传统,必须传承下去。我认为,该买的祭祀品依然不会忽略,肯定买来拜祭烧给先人,寻求庇佑,达成家族成员彼此心灵上沟通。” 柯宝珠(扫墓民众): 支持传统扫墓 “焚烧祭拜品给先人是传统习俗,坚持保留这项文化。我本身支持环保,但不至于想要倾向电子扫墓的前卫做法。每年开销购买祭祀品费用约几百令吉,因焚烧的祭祀品数量不多,所以还是习惯支持传统扫墓形式。” 苏菲亚(义山兼职工作人员): 焚烧祭品须守规矩 “过去多年,我都会在清明季节当义山兼职工作人员,看守化宝炉和维持现场秩序。本身尊重各族文化特色,对于绿色清明概念,没有任何意见。个人忠告,民众焚烧冥纸和祭品要照顾自身安全,遵守义山管理层定下规矩,禁止在化宝炉燃放鞭炮和闯进范围。”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