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薄利多销

12小时前
1星期前
拜读了【星云】专栏作者符颂勤于2024年1月29日在“就是有偏见”的文章,我顿时也联想到,在我居住的小地方也有着这么一号小店——典型的煮炒店。小店靠着本身独有的经营模式,默默耕耘,且生意还做得有声有色呢! 话说,周六晚餐是我们一家三口小聚的亲密时光。每每外出用餐,这家小店肯定是我们的首选。这雄踞街头的小店,想必居住在老街的街坊来说,应该是无人不晓的。 小店经过行管令的洗礼后,店面也整修了一番。可能是粉刷过的关系,看起来格外明亮、整齐美观。店内的装潢总是散发着些许的复古气息,这或许是因为店内那些上了年纪的桌子及摆设吧!唯一保持不变的是,店面是没有招牌的。而它确实是隐藏在老旧的街上,要老熟人才能找到。 打岔说说,老街店屋的建筑结构和设计非常漂亮,毗邻就是这二线城市新开发的休闲公园了。最近,有人在同排砸钱投资了家新店。我猜想,店主可能也盼着能为老街注入“新的生命”。老旧的社区,的确得仰赖这些海归的年轻人注入新的元素、发掘新的可能。这一切的举动才能让更多人看到老街的美、人情与风貌。年轻人“抛砖引玉”的行为,是可喜可贺的,地方创新指日可待。 店内墙面贴满了吸睛的美食照片,疫后也添加了几张通告如:入店必须配戴口罩、去厕所记得要戴着口罩、保持身距等等。皆因一米距离,餐桌之间的“通道”,也随着加宽了不少。这样也导致餐厅内的桌子减少了几张,进而让堂食的客人骤减。 小店就靠着3位老员工(包括老板本人)及两位工读生来打天下。基本上,客人都是从电话的通知群里,知晓当天的餐单,心里已经“谱好”当天想吃的餐点了。所以,客人一入座就可以直接点餐,不需要花时间再想想。老板就是写单那位,熟悉得不得了。而后,也是他负责算账及收钱。厨房由两个老员工负责,有默契得很。工读生则负责把食物端上及清理桌子。在饮食业不雇用外劳的,应该是少之又少了。老板此举真的是可圈可点啊! 各式菜品都有家的味道 小店口碑极佳,餐点便宜,应该是跟菜单有着莫大的关系。店家大量订购相同食材,这样才能拼到优惠价。俗语说“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凡事有利必有弊。在这情况之下,菜品的选项就非常有限,如:主食大概只有10样、没有做蒸食的、青菜一般只有两个选项、汤一款及饮料两款等。虽然如此,店内的各式菜品,都包含着家的味道,时刻温暖了食客的心。 老板秉持薄利多销的策略,成功地捕获了普罗大众的芳心。当我们在店内享用美食,老板也没能闲下来——他忙着接订单,或者一律来电都带着歉意地说:“抱歉,今天客满了,谢谢,拜拜!”我真心折服于这位态度与语气都非常棒的老板。 不仅如此,老板还是一位很贴心、灵活、憨厚的人。餐单标价都会注明分量:大、中、小。老板如果看到座上只有几人,却点大份的,就会给予温馨提醒。此店的宝号有个“怪”字,皆因店家没有签用任何送餐平台,客人可以电联订餐,但得找人上门自取才行。 以前,店里主要以密胺(melamine,俗称美耐皿,是一种合成树脂)餐具为主。这种老派的餐具外形美观、不易碎、能抗腐蚀及阻燃,所以很受店家青睐。也因为它使用周期长,经过岁月的洗礼,看起来就不怎么清洁明亮,还带着些陈年“老迹”。现在,老板把餐具都外包出去。承包餐具公司不但提供清洗租借服务,也提供各式各样的碗碟,统一白色陶瓷制,看起来挺光鲜亮丽,干净得很。外包公司每日包送服务,解决了洗碗阿嫂长期短缺的问题。为了减少对外籍员工的依赖,机器化与自动化仿佛是未来的趋势。 女儿超喜欢这家店的食物,因为这都是平日里妈妈甚少烹饪的菜式。福州蛋汤可说是镇店之宝。这是一道非常简单、开胃,可以当淋面的汁的蛋花汤。我身体仿佛住着个老灵魂,每当喝到这浓稠且带着酸醋味的汤羹,必然会勾起童年回忆——我最爱的淋面。是啊,童年时住在三水村,有一户住家面档,是家人的首选。哥外出打工后,就是我负责踏脚车去买的。话说回来,当热腾腾的汤羹端上桌,香气诱人之下垂涎欲滴是必然的,顿时食欲大开。桌上的醋是让你随意舔加的。女儿铁心追随,外子爱女心切,我们夫妻俩唯有奉陪到底。 行管令之前,我们一家三口的晚餐,大概15令吉。疫后,食材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大家都心照不宣,涨价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如此,座无虚席依然是周末的场景。 在时代洪流中,由衷希望老店能坚持下去。
8月前
9月前
(马六甲15日讯)饮食店售卖的中国茶和白开水的售价及自带饮料的问题,近日在外地成为坊间热议的课题,然而,古城的饮食业者仍本着顾客开心,自己也开心的营业心态,未强求顾客在用餐时强制点饮料或禁止顾客携带外来饮料。 许多业者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大多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不取消售卖任何一种廉价饮料的中国茶及白开水。 考虑到一些顾客在用餐后需饮用白开水吃药的需求,部分餐饮业者仍免费提供温开水给顾客,让消费者感受到亲切感与浓浓的人情味。 吴家荣:不取消廉价饮料 饮食业者吴家荣受访时表示,该店营业至今向来售卖各种饮料,也包括中国茶及白开水,即便是在物价高涨的时代,仍以薄利多销的模式,售卖给有需要的顾客,满足顾客对饮料的需求。 “只要顾客开心,我也开心,只要服务周到,顾客也安心消费。我们不刻意取消售卖任何廉价饮料,如今一杯中国茶冰售价为70仙,白开水则收费50仙。” 他说,有些顾客不喜欢饮用甜的饮料,多选择中国茶,因此,喜欢饮用中国茶的人士大有人在,不会因为利润不高而取消不卖。 颜利义:免费提供温开水 业者颜利义表示,该店向来没有售卖中国茶,不过有提供白开水,而白开水都是有使用煤气煮沸,每一杯的售价为50仙。 “我认为饮食店必须要提供白开水,而考虑到业者需要煮水和洗杯等开销,大部分顾客认为在今天万物腾涨的环境下,50仙的白开水也合理。” 他说,本身曾遇过不少上门只点餐却没有点饮料的顾客,不过,只要顾客愿意在店内消费就很好了。有时一些顾客在用餐后需要白开水吃药,本身也会免费提供一些温开水给顾客,尽可能照顾每个顾客的需求。 叶秉辉:顾客点冰茶解暑 业者叶秉辉表示,本身外出时也会自带水壶,在用餐后可以喝一口水解腻,身为饮食业者,我也是本着将心比心的态度,从不强制顾客到店内消费必须点选饮料,让顾客安心用餐。 他说,如今天气炎热,不少人会点选中国茶冰解暑,店里每日都会准备中国茶和白开水,不会因为某些饮料利润不高而停售。 周庭杰:盼顾及顾客需求 市民周庭杰表示,每天都会光顾咖啡店喝一杯茶水,有时候喝多了咖啡或奶茶,会觉得有点甜,这时候会点选中国茶,用来解腻。 他说,餐饮业者应该尽可能照顾到所有顾客对饮料的需求,毕竟,顾客点选中国茶并非是消费不起其他饮料,而是当下觉得中国茶是最佳的解渴饮料。 业者为顾客冲泡饮料,满足顾客的需求。 业者从不强制顾客到店内消费必须点选饮料,让顾客安心用餐。  
9月前
11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如今物价比十年前更高,人们生活压力更大,如果爱心菜单计划能长期实施,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噱头,自然是好事。 文:许国伟 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正大力推动和宣传“爱心菜单”(Menu Rahmah),部长沙拉胡丁也表明,部门会确保这计划不会如昙花一现,而是一项长期计划。 这是好事。 只是,爱心菜单计划和2011年时任首相纳吉大事宣传和推动的“一个马来西亚人民餐单”实在太像了,难免让人担心,爱心菜单会否重演一马人民菜单故事? 当年的一马人民菜单,确实是“俗搁大碗”,有肉有菜有饮料,售价3令吉至4令吉。 时任首相纳吉及贸消部长依斯迈沙比里在计划推介后,时不时带着官员和媒体走访推出套餐餐馆,齐齐享用一马人民餐和大事宣传。 当时在野党讥讽这项计划是噱头,也踢爆大官享用的餐单是广告及实物有落差,更追问政府是否津贴参与计划餐馆? [vip_content_start] 根据报道,当时参与计划的餐馆业者都说,是自愿参与,没有获得政府津贴。 当时一马人民餐单确实很红。 因为政府大力推动,媒体大事报道,再加上餐馆业者及受访民众都大力称赞,这项计划彷佛是百物腾涨之际,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的德政。 但是,才没几年,一马人民餐单就消失了,而物价依然上涨,人们生活开销依然压力山大。 如今,爱心菜单又风风火火来了。 一样的有肉有菜有饮料售价不超过5令吉,一样的是餐馆自愿参与,一样的部长高官大力推动大力宣传,一样的媒体大事报道受访民众力赞。 如今物价比十年前更高,人们生活压力更大,如果爱心菜单计划能长期实施,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噱头,自然是好事。 问题是,团结政府长期维持爱心菜单计划的策略是什么?所谓为参与商家提供好的系统与制度,又是什么? 政府是否提供津贴给参与商家?又或者像副部长傅芝雅说的,考虑为参与商家提供奖掖? 不论策略是什么,从媒体报道可看出,现有的5令吉爱心菜单,是取决商家的爱心才有的。 因为参与计划受访的商家业者都说,他们都是本着爱心要照顾有需要的人。 就像大马穆斯林餐馆业者协会(Presma)主席扎瓦哈说的,他在雪隆区的15家餐馆推出爱心菜单,白饭一肉一菜加饮料只收5令吉,而一般上这样的搭配收费是10到11令吉之间。 这意味着什么? 业者不可能天天做亏本生意,一套原本卖10令吉的餐单如今只卖5令吉,这生意怎样维持啊? 除了业者很有爱心外,可能爱心菜单是限制限量提供,要嘛是薄利多销。 就像早前读到另一则报道就有商家说,一肉一菜搭配白饭原本售价近10令吉,如今卖5令吉依然还有赚,只是赚少,就当薄利多销。 问题是,能卖5令吉还有赚的生意,之前都卖上10令吉了,这算不算是赚太多了?为什么很多商家还在说,原料起价,不得不一再涨价呢? 如果在没有政府津贴,而且卖5令吉都有得赚的情况下,那么政府是否可以彻查餐馆业者的成本及利润空间,让餐馆业者进一步降价,即使不是爱心菜单,一样可以降低售价,卖个6或7令吉? 这一来,让更多饱受生活压力的中等收入民众,都能感受业者商家在政府呼唤下展现的爱心,皆大欢喜。 毕竟,噱头只是一时,实惠才是长久。
2年前
2年前
部分小贩即使微调,但价格依然低到不可思议,他们抱着薄利多销的信念,希望和小市民一起撑过这个涨价海啸到来的非常时期。 食材和原料今年首七个月内涨了数次,每个月都有原料喊涨,不少小贩今年至今两度调整熟食价路,有的即使苦苦撑着,也抵挡不了涨价风潮的压力,最后要调涨价格才能生存。 也有部分小贩即使微调,但价格依然低到不可思议,他们抱着薄利多销的信念,希望和小市民一起撑过这个涨价海啸到来的非常时期。 阮亚玉(42岁,鸡饭档小贩,新山皇后花园)鸡饭RM3拉长补短赚微薄收入 你可以想像,这年头还可以找到3令吉鸡饭吗? 面对鸡肉短缺及食材价格调涨的压力下,阮亚玉稍微调售价,一盘2令吉50仙的鸡饭涨到50仙至3令吉,但这个价格城市地区的人民觉得“很夸张”。 “原本我的鸡饭是买3令吉,9个月前顺应周围鸡饭价格降到2令吉50仙,如今只是‘恢复原价’。” 她表示,虽然食材价格猛涨,但是她售卖的鸡饭保持一样份量,希望顾客吃得饱。 她坦言3令吉鸡饭基本上没有多大赚幅,只能拉长补短,赚取微薄的“工钱”。 “压力一定有,丈夫也有一份工作,才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陈启池(云吞面档小贩,霹雳州怡保)云吞面RM3.80─RM4.60,排骨面RM4.60──RM5.30,水饺面RM4.30──RM5.10尽量不涨价 赚少没关系 在怡保,价格在3字头的云吞面不多见,怡保回味饮食馆经营池记面档的陈启池表示,他的云吞面维持3令吉80仙一碟,尽量不涨价,赚少一点没问题。 他与太太经营云吞面档36年,顾客有不同阶层,希望大家吃到经济实惠的云吞面。 他说,蔬菜价格时起时落,食油酱料面粉等涨了多次,多年来吸纳成本,忍到今年1月才涨30仙。 他采购食材时保持预算,如果菜心涨价就换其他青菜类,云吞面每天限量发售200份。 [vip_content_start] 张志鹏(鸡饭小贩,吉打双溪大年新聚丰茶餐室)鸡饭RM3.50(小),RM4.50(普通)、鸡腿或鸡二度RM5短期内不再涨价 “我售卖鸡饭超过8年,今年2月才从4令吉涨至4令吉50仙。但保留小份3令吉50仙。 张志鹏表示材料都起价了,连打包纸张与纸袋涨70仙,麻油一瓶涨了3令吉。 他不担心客人流失,反而是顾客提醒他应该涨价了,他考量和计算成本后才涨价,但短期内不会再涨价。 杨合心(面摊小贩,吉打吉中新文英同乐茶室)淋伊面、云吞面、粿条汤等面食RM4不起价回馈顾客 “我以薄利多销方式卖面食,一律4令吉,不起价是回馈顾客。” 杨合心10年前开业时一碗面是2令吉50仙,后来起到3令吉50仙,前年调整到4令吉。 由于一人打理面摊,无需付工人费用,材料向相熟的供应商拿货,才能做到不起价。 陈奕淳(芙蓉烧腊城,森州芙蓉)烧鸡饭及烧鸡翅饭RM4近期倒贴员工薪水 陈奕淳原本不打算涨价,但承受不了压力才调涨,不过4令吉鸡饭还是比市场便宜。 该店也卖烧肉叉烧、鸭饭及卤料,靠多样化达到薄利多销。 他表示利润很薄,有时候月杪总结发现“白做”,近几个月甚至倒贴几千令吉填补员工的薪水。 陈凯威(三宝井油条小贩,马六甲市区)油条、马脚、咸煎饼等RM1.1,芝麻球RM1.50生意常做常有 陈凯威今年初想起价又打消念头,但面粉及食油(每天15公斤)持续涨价让他感到压力,7月1日开始才调涨10仙。 他表示盈利肯定不比以前,希望做到薄利多销,若原料继续涨,也不需要再调整价格。 他说,生意常做常有,能赚钱就好,不需趁机牟利,消费人也在承受通膨压力,应该有同理心。 林尤启(茶餐室老板,吉兰丹州哥打峇鲁)干捞面RM5,凉茶冰和薏米冰RM1.20,冰水30仙饮料面档多年没涨价 “朋友茶餐室”从1984年营业至今,老板林尤启说,已多年没调整售价,没有饮料是超过3令吉,包括Neslo冰和虎咬狮(美禄加咖啡)。 他表示,很多人知道茶餐室下午开档的干捞面最便宜,至今依然没起价。 陈志源(鱼丸粉小贩,彭亨州关丹)猪肠粉RM5,鱼丸粉RM6.50改用机器省人力成本 合记鱼丸粉档最后一次食物及饮料价格是3年前,陈志源表示,食材涨不停,成本增加约30%他都吸纳了,而且确保维持食物水准。 他改用机器切菜及绞肉,调动人手在前台帮手,借此节省人力成本。 由于每个月有不同食材涨价,他观察情况再做决定,若食材继续上涨,一旦成本涨幅超过50%就难以负担。 廖德忠(茶室兼面食档业者,雪州巴生永安镇)面食RM7自己处理加工减成本 “我们仅在今年农历新年期间调整价格,面食从涨50仙调至7令吉,茶水涨10仙。” 虽然6月吹涨风,廖德忠没有跟风,因为食材原料的价格还在浮动,他需等到稳定后才调升价格。 他吸纳食材涨价增加10%成本,当着少赚一些;食材是购买鱼肉回来加工,避开‘一手过一手’的涨幅。 张少卫(沙巴山打根翠华小食馆)水面、咖喱面:RM7.50,鱼面RM8.50货比三家 控制开销 山打根翠华小食馆半年没涨价,经营36年的张少卫表示,涨价除了加重消费者负担,也会影响生意,宁可少赚。 他半年来吸纳了10%涨幅,但食材不“缩水”,他坦言每个月还是有利润可赚,只是减少赚幅。 自从食材掀涨风后,他每天要看紧开销,货比三家及寻找更经济适用的食材及调味料。但由于涨风越来越盛,他会研究8月起调高价格,但不会带给顾客沉重负担。 吴荣德(经济饭小贩,槟城中路)一肉一菜RM5至RM5.90,两菜一肉RM6.60至RM7,两肉一菜RM9.40中央厨房 控制成本 吴荣德说,近期食材频频涨价,但他采取中央厨房模式、吸收成本以及薄利多销,顾客6令吉仍可吃到一菜一肉一蛋。 他说,中央厨房可以大量购买食材,集中人力处理,可以控制成本。 梁美兰(美兰肉骨茶东主,玻璃市,加央)单人份骨茶RM11;大专生RM10给学生优惠价 “由于年初稍微调涨肉骨茶价格,这次再掀涨价潮也不再涨价。” 梁美兰理解消费者的压力,所以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也给学生优惠价,白饭也会给多些。希望让在外念书的学生得到温饱。 胡妙宝(熟食小贩,瓜拉登嘉楼)炒粉面RM6.50感恩顾客谅解涨价 胡妙宝的炒粉面食多年来维持在5令吉50仙,今年2月起到6令吉。本来不打算再涨价,可是这半年来材料不断涨价,只好8月开始单人份炒粉涨50仙。 他说,扣除成本开销所得盈利微薄,他感恩顾客谅解他两度调涨迫于无奈。 潘汉顺(三宝井老字号炒粿条小贩,马六甲市区三宝井)炒粿条RM5(小)及RM6(大)寻找便宜素质好食材 维持旧价数年,还是无法承受原料涨价,潘汉顺本月每盘炒粿条涨50仙,但短期内不再调涨。 为了不影响口味,他寻找便宜又素质好的食材,但始终难敌成本压力,才决定涨价。 他们一家人经营的生意有老顾客支持,抱着有赚就好的心态,不会趁火打劫。 王椳混(意大利面小贩,威省北海)意大利面RM11至RM20忧流失顾客不敢再涨 王椳混在小贩中心售卖意大利面,今年初所有意面涨了1至2令吉。 他说许多食材首半年涨价数次,意面材料今年初和6月涨了2次,他感到吃不消,想过再度调整价格,但担心流失顾客,只好短期内以薄利多销来抵消增加的成本。 黄楚汉(煮炒小贩,玻璃市,加央)小炒RM5.50至RM6.50,粿条汤RM5.50微涨盼补回成本 黄楚汉7月初每样食物涨50仙,顾客可以接受,所以生意没有受影响。 涨价前他也担心顾客嫌贵,不过考虑到成本又不得不涨。 他指涨得最多的是猪肉,中型鲜虾、鸡胸肉都涨了,还有煤气、塑料袋等也涨,他稍微调涨只望补回成本。 陈国栋(面档小贩,沙巴山打根伊罗普拉巴刹)普通面料(鱼丸、鱼饼):RM5.00,面食:RM5.50,茶水RM1.50熟客理解食材涨价 经营栋记面档38年的陈国栋透露,面档今年1月涨50仙,后来猪肉不断涨价,6月起含猪肉配料的餐点再涨50仙。 他不怕涨价吓跑顾客,因为熟客对食材和价格都相当熟悉,外地客也觉得他的茶水还是便宜。 虽然生奶半年涨价多次,他不打算调高茶水价,自己还有能力吸纳涨幅。 梁福源(鸡丝河粉档小贩,霹雳州怡保)鸡丝河粉RM8(小),RM9(大), 白切鸡2人份RM19一年涨两次暂不起价 在旧街场天津茶室卖鸡丝河粉的梁福源(80岁),60多年首次一年调涨两次,今年初和5月份各涨50仙, 他说,沙河粉今年涨价三次,其他食材一直涨价,实在应付不了。最近芽菜成本也加价,但他暂不起价。 陈丽丽(肉骨茶业者,雪州、巴生永安镇)涨1令吉仍少赚50% 陈丽丽卖的肉骨茶从新年到现涨价两次,每次涨50仙。 猪肉在新年期间涨幅达100%,直接加重肉骨茶的成本。涨价后扣除其他开销,还是少赚了50%。 她说,业者无法把猪肉供应价直接算成肉骨茶售价,否则顾客会会吓跑。 罗丽萍(50岁,面食小贩,柔佛士姑来八哩半)云吞面RM6至RM8顾客理解涨价局势 罗丽萍所售卖的面食在4月1日调涨50仙,7月份原本不想再起价,但是食材价暴涨,无奈下再度调整价格。 她表示,材料价格暴涨是主要原因,顾及顾客需求没有大幅度调整。 “我原本纠结该不该起价应付额外增加的成本开销,有顾客理解地说,现阶段调涨价格是顺应局势。” 郑玉珍(煮炒档,彭亨关丹)小炒RM5起涨1令吉 份量也增 在大树下经营煮炒档的郑玉珍6年没有涨价,今年上半年苦苦经营,撑到7月1日调整1令吉,但短期内不会再调整食物售价。 为了让客户饱腹,食品份量增加了,她欣慰客户理解食材涨价带来的压力,她尚未调涨售价时,有部分食客会自动多给一点。 何子庄(咖啡店老板,吉兰丹州,哥打峇鲁)咖啡茶水从RM1.20至RM2,牛油面包RM1.70,鸡蛋(2粒)RM2.20成本攀升微涨20仙 冠香园在年初调高10仙至20仙,不敢起得太厉害。 何子庄表示,每个商家面对不同的困境,有些是租金起,有的是原料太贵,而他是饮料来货节节上升,工人基薪也调整到1500令吉。 “3.5公斤包装的美禄(Milo)从41令吉涨到逾60令吉;冷藏牛油从300令吉一箱(40盒)三次起价后380令吉。” 李先生(强记云吞面,森州,芙蓉区)云吞面RM6至RM6.50面食售价调到市价 强记面食半年调价两次,一共涨了1令吉50仙,不过李先生说,他们的面食售价只是调到市价水平。 芙蓉的行情一碗叉烧云吞面介于6令吉或6令吉50仙,该店开始时售5令吉,经过两次调整后到跟市场一样价格。 该店担心涨价会“吓走”顾客,再不调涨,又承受不了压力,甚至可能面临结业。 相关文章:熟食涨风(上) | 通胀冲击 业者“两难” 熟食涨价何时休?熟食涨风(中) | 消费人怎么说? 减少外食 煮一次吃两餐
2年前
(新山20日讯)百物上涨,原料、食材价格涨不停,柔南地区的校园食堂食物价格酝酿涨价,有的学校早已允许食堂业者调整价格,以抵消成本上涨压力,也有的学校则仍然维持旧价,但是允许业者更换菜单,采取薄利多销和拉长补短方式应付通膨。 根据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抽样式访问后探悉,柔南地区包括新山和笨珍的食堂业者都面对食材、原材料连翻飙升的压力,其中食油、面粉、鸡蛋、肉类、饮料涨了又涨,工人的工资和运输成本也提高了。 新山地区一名不愿具名的华小食堂业者披露,由于食堂合约有规定食物价格,因此尽管面对成本上涨,所售买的餐食价格不能随意上调,同时菜单在调整之前,需要经过校方的同意。 “为了应付上涨的成本压力,我们提出调整菜单的建议,比如增加了加料的炒饭和炒面等,获得了校方的批准。” 这名业者也申诉,食堂售卖的食物因食材格上涨,利润已微薄,而自从鸡肉起价之后就没有卖炸鸡了。 “饮料的成本起价,比如3公斤的美禄(Milo)从原本30多令吉,涨价至目前的50多令吉,但是业者自行吸纳成本,暂时没有起价。” “面粉再涨价,面条因此也被迫涨价。食堂本来卖一盘没有加料的炒面1令吉,但是随着面粉涨价,外头卖的一盘炒面已涨至2令吉。” 业者反映,为了应付上涨的压力,食堂只好停售1令吉炒面,转卖有加料的炒面,售价2令吉。 另外,振林山明德华小家协主席蔡岷顺在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询问时披露,今年5月份复课之前,该校就接到食堂业者提出调整价格的建议,调涨幅度介于50仙至1令吉,但是校方确保食物价格保持在2令吉至3令吉之间。 “本校食堂保留了原本的菜单和份量,只是在价格上做调整。目前没有接到任何家长投诉,相信大家都了解百物上涨,如果食堂业者无法生存,食堂也无法经营下去。” 他表示,该校约有1200名学生,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家长自己准备食物,给孩子带餐到学校享用,因此食堂业者也面对生意量减少的问题。 新山坚柏华小家教协会主席苏文吉认为,学校食堂业者须将学生的福利摆在首位,而食堂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照顾好卫生和整洁,让学生们吃得健康,价格反而是其次。 苏文吉也是该校食堂管理委员会成员,他披露,该校食堂业者目前没有提出调整价格的要求,但是食堂每年进行招标,若食物价格需调整,可能会在下一次招标反映出来。 “大家应理解业者在学校经营食堂,只能赚些蝇头小利。因此,家长和食堂业者之间需要互相体谅,毕竟业者提供了用餐的便利和服务。” “家长们如果有任何投诉,可直接反映给校方,不要动辄在社交媒体上炮轰。” 他表示,为了照顾学生的健康及避免学生浪费零用钱,校方禁止食堂售卖零食和汽水,确保学生消费2令吉就能吃饱。 “一般上,小学生都抵挡不了零食的诱惑,因此学校禁止售卖零食。” 他指出,该校食堂于本月6日遭受风灾,食堂处的屋顶锌板被大风掀起,食堂业者被迫暂时停业,学生自带餐点在课室用餐。 也是新山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的苏文吉披露,新山县的华小几乎都设有自己的食堂,除了新山圣若瑟华小人数只约有200人,该校因此目前是和国小共用食堂。 笨珍方面,笨珍培群华小董事部在考量了物价如鸡肉上涨的情况下,早前已批准培群一校和二校的食堂业者调整鸡饭价格,上调幅度约10%或20仙,饮料价格则维持不变,例如包装水1令吉60仙、冲泡的茶水1令吉价格则维持在80仙。 “至于炒饭、炒面的价格也维持在每盘1令吉。” 培群学校董事长陈亚栋表示,培群两校学生人数加起来约有320人,但是光顾食堂的学生人数大约60%,其他都是带餐。 笨珍大同华小的董事部则允许食堂业者调整餐食的价格,平均上调10%,比如原本一盘鸡饭2令吉20仙,调涨至2令吉50仙,美禄(Milo)原价1令吉80仙,起价至2令吉。 大同华小董事长拿督陈振福披露,董事会批准业者稍微做出以上的价格调整,因为物价确实涨价,调整的幅度合理。 他说,董事会一直都会关注食堂所提供的食物品质包括份量,确保学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吃得饱的食物。 “我们也理解食堂业者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如今食油、鸡蛋、鸡肉、面包等食材都上涨,成本平均上涨20%。因此业者有要求将一些餐食上调20仙。” 另一方面,笨珍发展华小工委会的陈亚栋披露,笨珍县内25所华小当中,有15所微型华小因为人数少于100人,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没有食堂业者愿意经营。 他说,笨珍多所微型华小虽然具备了食堂设施,但无用武之地,许多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准备好食物,让学生带餐到学校。 笨珍启智华小董事长庄立嘉受询时表示,由于该校学生逐年减少,虽然有食堂设施,但是学生人数仅有19人。 “食堂业者赚到的钱都不够付租金和人工,所以没有业者愿意经营食堂。” 他说,自从冠病疫情爆发后,学校的食堂就一直空着,没有业者经营。 除了小学,中学校园包括独中食堂业者,也面对成本开销增加的压力。 宽柔中学三校食堂业者基于货源涨价而要求提高食物售价的申请,宽柔中学董事长郑振贤透露,董事会和校方一直关心食堂业者的处境,预计在8月11日召开的全体董事会议,将对此做出合理的决定。 “宽柔中学三校的事务主任已在本月14日收集完业者资料并提呈给校长,而校长之后将带到常务董事会议探讨,有关会议将在8月1日召开。” 他表示,常务董事会议过后,相关事项也需在8月11日所召开的全体董事会会议上,获得通过。 他表示,董事会也提醒校方,在这段非常过渡时期,校方可在常务董事会议上提出额外方案,比如让业者豁免租金,以减低业者们面对成本上涨的冲击。 他表示,校方需要对业者的处境具有敏感性,就算业者没有提出提高食物售价的申请,也要主动去了解整体情况。毕竟食堂业者们对学校贡献良多,包括在过去线上课程期间,面对食堂关闭零收入的艰难挑战。 “董事会除了照顾师生的福利,也需要关注到食堂业者们的处境。”    
2年前
2年前
2年前